十三年六月底
太子监国数日后,由钦天监选出黄道吉日,宣遗诏。
七月初七
太子赵霁携众朝臣尊请太和殿匾额后的遗诏……
吉时到,遗诏请出
由当朝首辅荣震宣读,太傅陈典丞伴右……
辉煌殿宇之上,轩昂声音盘旋,振聋发聩……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太子赵霁,仁明孝友,天禀仁厚,宜居皇帝位,王侯将相,同心辅佐,勿违朕意……
定王赵澈,封亲王令,任泸州藩,永为国家藩辅……
……
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殿外,瓢泼大雨夹杂阵阵惊雷,一道闪电劈来,照亮了殿内众大臣的脸色……
或惊讶,或愤怒,或鄙夷,或不解……
荣震冷眼看着底下垂眸低头的赵澈,终将遗诏合上,转头朝赵霁屈膝跪地,垂眸出声:
“臣恭贺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大殿之内传来百官齐贺声:
“臣恭贺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中有一人伫立,晚于人后,屈膝跪地,语气淡淡:
“臣赵澈恭贺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七月初十
内阁吴承大学士自家中上吊而亡,留一遗书,称太子赵霁擅改遗诏,冒天下之大不讳,大晋国运自此衰败,
谨愿以他一人之性命,唤起太子良知,拯救大晋百姓于水火……
七月十四
远赴荣州的太监王瑾归来,自称手中有先皇遗诏,
遗诏出,不出所料,与先前遗诏大不相同,
立定王赵澈,居皇帝位。
先皇贴身内侍王放自称之前被太子胁迫,不敢说真话,而今方敢站出来,尖锐嗓音贯彻皇宫:
定王赵澈才是天定帝王……
自此,
朝中对太子登基质疑声越来越大,更有甚者,在太和殿外下跪请命,
太傅府和首辅府皆是大门紧闭,像是被这些朝臣扰怕了……
而新皇赵霁我行我素,对这些动作置若罔闻,一手忙于先皇下葬事宜,一手忙自己登基大典……
七月十七
定王赵澈顺势而为,于去泸州途中揭竿而起,逃至滁州,集结滁州藩王赵隽,于滁州起兵……
至此……
大晋夺位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七月二十
赵澈起兵消息传入荣州
荣州藩王赵复携部下军前往滁州镇压反军
荣王妃和李月明留守荣州……
八月十五
又是一轮月圆人长久
新皇赵霁点将东厂督主栗青,为骠骑将军,披肩挂帅,领兵出征
并亲送其出京都,于城门远望数时,其担忧之心溢于言表,
朝野再次震动
十七
仅一月时间
东南地区轮番沦陷
其可见定王实力不容小觑
同时
荣州藩王赵复与栗青兵马于万州会面
栗青如虎添翼
二十五
双方军队于全州正式交战
全州,多山脉……
京都也好,荣州也罢,均煜此地地形不同,此地于栗青、于赵复都是不小的挑战。
定王选择在此揭竿而起,也有此意味……
全州山路复杂,易攻难守,但确是要塞之地……
若真丢失此地,由外往里,包抄前行,不说京都迟早沦陷,最起码京都以南,都要丢失
而另一方
滁州赵隽于此地不远,熟知地形,几次交手,均得上风,军中士气高涨,
一时间,竟有些看到胜利曙光的意味
只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九月
李月明到了关键时刻,她安心与荣王妃待在荣州,每日等着荣王信使的到来……
半月前,荣王与栗青会面,来信中,字字句句皆是夸奖,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味……
还道说,忍着秘密与人交谈太过困难,每次谈及李月明,荣王须得斟酌再发言,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便将她有孕的事脱口而出……
李月明听到荣王妃这般说,只是笑笑,心道,她让长济捎回去的那封信里,除了信,还有一幅画,一幅一家三口的全家福……
聪明如栗青,他该懂什么意思……
全州
两方胶着
定王军似乎在等待什么,不再急头猛进……
“前几日打的那般凶,这几日又成熊了?”
荣王好好一稚嫩小少年,如今被这日头晒的,猛长了几岁似的,一下子催熟了……
“敌不动,我不动,他养精蓄锐,我便也睡个回笼觉。”
荣王躺在营帐里,二郎腿翘着,时不时还抖动两下,
旁边栗青端坐,这场战役的主帅,仍是他……
“王爷都睡了三日了,还没睡饱?”
栗青眼皮底下也有肉眼可见的疲惫,可那双眼睛睁开,却还是如同黑夜的星星,闪烁着光……
赵复摇头,“不抱着本王的王妃,怎么睡都不舒服……”
到了战场,都成了糙汉子,说话也不顾忌起来……
“……”
栗青不语
“哎,栗督主,”赵复一个鲤鱼打挺,径直坐了起来,“你说会不会打完仗回去,我便当爹了?来之前,我可是撒了种的……”
“……”
这几日,栗青也渐渐摸清了这荣王的性子,简单直白,一张嘴能哄的人上了天,也能怼的人吐了血……
“荣王每日与王妃去一封家书,没问问?”
赵复摇头,“问也白问,云宜定不会与本王说,如此关键时刻,恐怕本王分心……”
云宜,荣王妃的小字……
栗青:“那王爷可以期待一下。”
“……”
赵复扯嘴,这栗督主什么都好,就是不爱说话,那栗夫人是怎么被他勾到手的?
“本王远在荣州,对京都事宜不甚了解,多嘴一问,至战始,本王从未见栗督主写过家书,可是未曾娶亲?”
白天的烈日变夕阳,道道血红的残阳透过撩开的帐帘照在主帅的行军桌上……
桌后的栗青埋在残阳里,脸色不明,更未搭话……
赵复无端一晒,有些心虚,“俗话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王也没旁的意思,栗督主可莫要多想……”
凉风习习,栗青望着主帅桌上一封来路不明的函,一时眉心蹙起……
“荣王爷,”栗青淡道:“臣虽居于京都,于荣州有百里之远,但有些事,臣还是知晓的……”
他抬眼,望着赵复说道:
“比如,臣的前室,李月明,此时就在您的荣王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