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张绣和胡车儿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原来是燕王的军队到了。二人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连连求饶。
与此同时,薛孟陵在东城门外的密林中,看到城门上高高悬挂的燕字旗,立刻率领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宛城。宛城的守军们见东门已破,郡守和郡司马又被擒获,顿时军心大乱,纷纷丢盔弃甲,弃城而逃。就这样,薛孟陵率领军队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豫州重镇宛城。薛孟陵立刻派人飞鸽传书给高羽报捷,并派人传令,后续增援的两个虎师抓紧时间完成集结,务必于七日后到达宛城,以防备西夏军的反扑。
占领宛城后,薛孟陵派张文远和商闻一面控制各个城门,确保城内局势稳定,一面夺取宛城府库,清点府库内的粮草和军械数量。然而,当府库大门打开,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军械也全是些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倒是在郡守府和司马府中,抄出了大量的金银细软和粮食。
看着大街上面黄肌瘦的百姓,薛孟陵不禁感叹道:“这狗日的郡守,也不知道平日里是怎么盘剥百姓的!” 随即,他果断下令,次日当众将张绣和胡车儿二人斩首示众,以平民愤。然后留下大军一个月的粮食补给,将剩下的粮食全部分发给城里的百姓。
同时,薛孟陵还严令士兵,严禁扰民,违令者斩。仅仅这两点举措,薛孟陵便迅速赢得了南阳郡百姓的民心。百姓们对燕军感恩戴德,纷纷称赞薛孟陵的仁义之举,燕军在宛城的根基也因此愈发稳固。
三日后,建业城沐浴在一片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之中。晴空万里,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映出耀眼的光芒。高凯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整个皇城张灯结彩,红毯铺地,文武百官身着华服,齐聚于宫殿之前,共同见证这一重大时刻。
鲁昭身着朝服,手持诏书,神色庄重地站在高台之上。他环顾四周,见众人皆已就位,便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宣读登基诏书:
“大夏立国,历经三百年风雨,传承有序,泽被苍生。奈何奸佞当道,元昊篡逆,弑君杀后,致使社稷倾颓,万民蒙难。今朕,高凯,以匡扶大夏为己任,秉承先帝遗志,顺应天命,继承大统,年号章武。朕当励精图治,敬天法祖,施仁政于天下,兴教化于四方,与万民同休戚,共荣辱。愿我大夏,国运昌盛,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鲁昭的声音在宫殿上空回荡,一字一句,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诏书宣读完毕,以高羽为首的重臣们纷纷跪地参拜新君继位。他们的脸上,既有对旧朝覆灭的悲痛,又有对新皇登基的期许,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登基大典顺利完成后,高凯神情肃穆,转身面向刘贵妃,恭敬地说道:“母后,今儿臣登基,当尊您为皇太后,愿母后福寿安康,长享天伦。”
刘贵妃眼中含泪,微微点头,欣慰地看着高凯。随后,高凯又册封陆然为皇后,彰显国母之尊。
紧接着,高凯颁布官员任命诏书。不出众人所料,左丞相之位授予江东文臣之首鲁昭,鲁昭智谋超群,辅佐高凯多年,为江东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此位非他莫属。
右丞相则是孔亮,孔亮在荆州治理有方,有着卓越的政务才能,深得高羽与高凯的信任。
御史大夫一职,高凯任命了刘基。刘基不仅是高羽的得力谋士,更是刘贵妃的亲侄子,与高凯是亲表兄关系,其智谋与忠诚皆无可挑剔,担任此职可监察百官,整肃朝纲。
太尉由陆伯言担任,陆伯言久居江东,深谙军事谋略,曾多次为高凯出谋划策,屡立战功。大司马由薛孟陵担任,大将军由杨林担任。
对于六部尚书的任命,高凯原本准备将其中三个职位册封给燕王派系的人,以彰显对高羽势力的重视。然而,高羽婉拒了这份好意,他深知荆州同样需要人才治理,不能因朝堂任职而削弱荆州的力量。
于是,最终谢安为户部尚书,负责掌管天下钱粮;王瑜为兵部尚书,统筹军事事务;铁铉为刑部尚书,负责司法刑狱;齐泰为礼部尚书,主管礼仪教化;黄子澄为吏部尚书,掌管官员任免;李淳罡为工部尚书,负责工程建设。
由于孔亮被任命为右丞相、刘基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荆州刺史一职便由狄英接任。而薛孟陵因为要统领荆州兵马,所以虽领大司马之职,仍留在荆州任职,继续为荆州的军事防御保驾护航。
大封群臣之后,高凯目光扫向殿下群臣,最后停留在高羽身上,高声喊道:“四弟。” 高羽闻声,从容走出班列,恭敬地拱手行礼:“臣弟在。”
高凯面带微笑,说道:“你在先帝之时便已是亲王,为大夏立下赫赫战功。此次朕登基继位,为彰你之功劳,特加封你为并肩王。传旨,自今日起,燕王可面圣不跪,可乘坐天子六驾车乘,可调动大夏境内的所有军队,可以佩剑着履上殿议政。以后朕是万岁,燕王就是九千岁。” 说罢,高凯转头对着群臣道:“诸位大人还不拜见九千岁。”
群臣闻言,刚要参拜,却被高羽急忙打断。高羽一脸苦笑,对着高凯拱手道:“皇兄,不用那么多,八千岁就行,八千岁就行。”
开玩笑,一听到 “九千岁”,高羽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明末的魏忠贤,那可是个太监,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当这个 “九千岁”。
众大臣听完高羽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笑罢,众人整齐划一地对着高羽参拜道:“参见八千岁。” 高羽赶忙摆手,说道:“大家平身,不必多礼。”就在满殿其乐融融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