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汉军大营东南侧的栅栏终于被魏军拉开,魏军士兵立即从这处缺口涌入,陈式亲率亲兵来堵,双方在此地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陈式挥舞长枪,亲自冲杀在前:“将士们,顶住!援军马上就到!”
而魏军一方面看到蜀军今天果然没有用雷管攻击自己,另一方面看到营寨已有被攻破的迹象,更加奋勇。
尽管有人也注意到后方的同袍正在调度往更南边的方向,甚至有小道消息说好像南边有蜀军援兵,但是大部分人依然在奋勇向前,就算抓不到诸葛亮,抓个刘琰也是好的。
然后他们就遭遇了一阵箭雨的覆盖射击。
这阵箭雨让从缺口冲进营地的魏军顿了一下,而后一阵鸣金声从汉军营地中传来,听到这个声音的汉军立刻掉头就跑,连带着大量原本还在附近坚守的汉军也开始有序撤退。
而魏军发现汉军开始收缩防线后也开始从缺口涌入,还有一些魏军想办法打开了大营的正门。
在大部分魏军看来,这是蜀军崩溃的前兆,他们很快就会收缩到营地中央,然后被己方彻底击溃,那时候就要看谁运气好能抓到刘琰了。
最前方的魏军希望当然最大,所以他们跑的也最积极,晚一步冲进去的魏军则尝试在汉军的营帐中搜索战利品,当然这种行为立即遭到了低级军官的制止。后者开始连打带踢地驱赶手下继续作战,否则就要军法从事。
顺着蜀军撤退的痕迹追击的魏军虽然不如蜀军熟悉营地中的情况,又因为一小部分人停下来抢夺战利品而造成了小范围的混乱,但是最后还是追到了中军大帐之前。
但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预想中的狼狈的蜀军,而是二十个黑漆漆的铁管子。
以及无数正在列阵重整的蜀军士兵。
这个场景让不少魏军(尤其是直面过虎蹲炮杀伤效果的那些)顿时止住脚步,夏侯霸顺着士兵的洪流进入汉军大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个场景。
然后他还看到了意料之外的人。
“那是诸葛亮?!”
坦白的说夏侯霸曾经多次听过诸葛亮的名字,但是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诸葛亮,对方并没有穿甲胄,而是一副羽扇纶巾的打扮,最重要的是他身后还有蜀军士兵掌旗,那面被风微微吹动的“诸葛”旗正表明着他的身份。
可如果诸葛亮真在这里,为什么要打刘琰的旗帜?
然后他又看到了刘琰。
对方依然保持着此前在长安城外叫骂的装束,那身铠甲是如此显眼,以至于本来应该最先吸引人的目光才对。
但是对方同样站在另一侧,显然那面刘字旗也不是打给他的。
夏侯霸终于注意到了两人中间的第三个人。
那人身着金甲,腰间佩剑,面容沉稳,两鬓斑白,又丝毫不显老态,虽面带笑容,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但是却又让人下意识觉得这样的人哪怕作为敌人也定然不是可以轻辱的对象。
最重要的是看对方的样子,似乎诸葛亮的地位也要比他低上一层,蜀国有这样的人物么?
夏侯霸心中一震,脑海中迅速闪过无数念头,却又一一否决,没等他想出来,却又猛然反应过来,此地仍是战场,诸葛亮既然在营中,正好一并抓了!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长刀,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那二十门虎蹲炮如同一头头蛰伏的猛兽,威慑着魏军不敢继续向前。
“将军,我们还要继续进攻吗?”身旁的副将低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迟疑。
夏侯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目光在那陌生的长者和虎蹲炮之间来回游荡,最后他还是狠了狠心,决定先抓住诸葛亮再说:
“将士们!此刻正是天阴建功之时,抓获诸葛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冲!”
原本被虎蹲炮震慑的魏军士兵终于想起来今天是阴天,他们身上还带着各种“至阴之物”,于是立刻壮起胆子开始冲锋。
而汉军的士兵已经开始点燃虎蹲炮后的引线。
这个动作让夏侯霸的心脏像被一只大手攥住一样,不过他还是条件反射性地大喊:
“不要怕,他们是虚张声势,冲上——“
虎蹲炮的轰鸣声盖过了夏侯霸后面的话,最前排的魏军像麦子一样成片倒了下去,而第二排汉军已经开始抬着他们的虎蹲炮上前。
夏侯霸因为提前俯下身(以及汉军为了阻挡魏军冲锋用的是霰弹),并没有受伤,不过他还是听到了铁砂打在头盔上的声音。
等他抬起头来的时候,看到最前方的魏军已经矮下去一片,周围的魏军也同样惶恐不安,有的魏军下意识从怀里掏出那些秽带,想要确认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夏侯霸终于反应过来并冲着那些还站着的士兵喊道:
“把东西都扔过去!”
尽管这个命令过于含糊不清,但还是有个把聪明的魏军士兵把手中的(或者怀里的)秽带丢向汉军的炮兵阵地,而其他的魏军看到这一幕也有样学样,于是一时间这些魏军丢出了一堆奇怪的带着腥臭味的布带。
(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事情,不过干这事儿的是清朝的参赞大臣杨芳——他拿这招对付英军)
这种做法当然无法阻挡虎蹲炮的发射,但是因为场面过于出乎预料以至于确实有汉军发炮的时候慢了半拍。
然后一阵炮声之后,那些冲的最靠前的魏军也倒在了地上。
这一次再也没有魏军坚持的住了,他们发出惊恐的喊声,开始往后退去,并和后方听到了炮声但是依然没明白发生了什么的其他魏军挤到了一起。
事实上后方的魏军甚至没能分辨出那些炮声——依然有相当多的魏军其实并没直面过虎蹲炮,所以他们现在正狂热地想要继续往里面冲,就算捉不到诸葛亮或者刘琰,斩获敌人首级记功或者抢夺一些战利品也是好的,这种心态导致后方往里挤的魏军和前方想要逃出去的魏军就这么在汉军营地中发生了大拥堵。
当然这不是刚刚渡河不久的曹叡能判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