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王伦与金国对战时,朝廷就联合备受女真欺压的漠南诸部牧民,一起对抗金国,可以说在建立统一战线这一块,朝廷的口碑一向非常不错。
王伦看重对各地情报的收集工作,又靠着对历史大势的相对熟悉,总是能够快速为汉军在各地的再征服过程中找到有分量的盟友,或者说仆从军。
王伦虽然记不清楚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进攻并治理云南的,但根据眼下朝廷搜集到的情报,大理国最重要的几座城池,如羊苴咩城(后世大理)、鄯阐府(昆明)、威楚府(楚雄)、腾越府(腾冲)、永昌府(保山)、东川郡(会泽)、石城郡(曲靖)、最宁镇(开远)八处是最为重要的。
就好比周朝时分封诸侯,大理国的统治区域核心就在大理与昆明两地,可以说整个大理国就是以羊苴咩城以及鄯阐府为中心,属于汉化最深的区域,由此而向外,汉化程度是逐渐减弱,到了广西、四川二行省接壤处,汉化又深。
而且由于南诏国以来的政权数次更迭,郑、杨、赵、高、段,可以说是大理国的五大世家,段氏王族属于虚君,地方权力就被其余四家连通诸多小家族瓜分。
这就意味着汉军收复大理国,完全可以做到联合一部分,攻打另外一部分。
三十七部蛮的生活区域大多在山区,即便朝廷收复大理国变为云南行省,至少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些蛮部仍旧是会被朝廷视为内藩而继续存在的。
所以三十七部蛮与朝廷和汉军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朝廷为了缓和矛盾,甚至会减免对三十七部蛮的赋税压榨和压迫。
所以卢俊义攻破陆良城后,便召集诸部蛮首领议事,受召而至的就有七个蛮部,在听闻卢俊义详细介绍了朝廷此次出兵的用意后,七蛮部皆愿意跟随汉军对付高氏。
高量成集结的私兵还来不及支援石城郡方向,又有坏消息传来:四川行省方向的汉军,在解宝的带领下,越过泸州南溪府的长江,直奔东川郡。
东川郡三十七部蛮中的乌蒙部,在汉武帝时首设县,为犍为郡朱提县,三国时期刘备改为朱提郡,并设庲降都督,此后朱提县名就几乎再没有大的变动。
乌蒙部算是大理国三十七部蛮中实力较强的一个,因为从两汉这里就盛产赫赫有名的“朱提银”。
所以前宋时期,乌蒙部对大理国的离心力就一直很强,属于三十七部蛮中,少有的同时接受大理国与前宋册封的蛮部,也同时是前宋与大理国的藩属羁縻州。
新汉开国之后,对白银的渴望便促生了乌蒙部的极度繁荣,蜀地的商人们大量涌入,租赁山地、勘探矿脉、挖掘银矿,于是中原的农业技术和一些手工业技术也被传播开来。
乌蒙部受中原的影响愈发深远,成为三十七部蛮中汉化程度最深的一个部落,这就使得乌蒙部与大理国的关系愈发僵硬。
由于北宋的武力拉胯,“中国”这个原本直属于汉人中原王朝的称号,契丹辽国自认为中国,大理国也自认为中国,就连大越李朝也在私底下使用。
羊苴咩城的大理国高层统治者们自认为属于“中国”,便视三十七部蛮为不开化的蛮夷,然而乌蒙部的汉化程度又相当高,却仍旧被视为蛮夷,如何肯心甘情愿被白蛮如此歧视性地称呼、还要受白蛮的压榨呢?
所以赵佶时代以来,大理国十五年内两次三十七部蛮大造反,乌蒙部都是最坚定的那一个。
当朝廷有意收复大理国、不断派出伪装为商人身份的密探,与大理国内诸蛮部接触时,乌蒙部便主动暗中投向了朝廷。
若是在东征军出发之前,乌蒙部大约是不会被王伦容忍的,朱提银这么出名,就应该归朝廷所有!但如今朝廷已经占据了石见银山,占据了九州岛诸银矿,朱提银矿便不被朝廷看在眼里了。
乌蒙部现有的利益,在未来朝廷收复大理国后并不会受损,朝廷反而会减免相当一部分赋税,这怎能让乌蒙部不踊跃呢?
可以说朝廷派人私下接触诸蛮部,开出了令他们几乎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仍旧视其为内藩,减免赋税徭役,朝廷会积极协助他们安顿生活、开垦荒田、修缮道路。
于是以陆良城之战为某种标志,北路、东路汉军先后进入大理国,大理国东部、东北部的十多个蛮部尽皆响应汉军,再度出兵协助。
高量成整个人都麻木了,中原王朝的表现一如既往地迅猛,短短二十日,一府二郡一镇的大部分就不归大理国所有了。
先锋进入的汉军兵力其实并不多,但就此引发的诸蛮部再次造反,让高量成后背发凉,他可是实在太清楚三十七部蛮造反带来的破坏力有多么巨大,他本人之所以能够继承相国之位,不就是前次被三十七部蛮攻破了鄯阐府,连高氏的一些继承人人选都被杀了么?
高量成彻底坐不住了,迅速从羊苴咩城回到鄯阐府坐镇,这里是他的老巢,不容有失!
尽管汉军同时还打出了“惩治对大理国主不敬的权臣”为出兵的借口,但高量成找不到段正严与中原朝廷“勾结”的证据,他甚至不敢将段正严软禁起来。
毕竟他的曾祖父高升泰曾经受禅称帝,却迫于国内的压力,不得不在死后还政段氏,若高量成再来这么一出,只怕本就与高氏关系刚刚缓和的赵、杨等世家,也会立刻反对的。
高量成不认为汉军所谓“对大理国主不敬的权臣”就是高氏,因为大理国内的地方权力其实是被诸世家瓜分了的,大理国与其说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不如说是以世家为代表的部落联盟,段家只是名义上的大头领而已。
但高量成却无法说动杨氏家族,因为杨家在过去可是被高家打压惨了,论权势在四大世家中是最弱的一个,所以中原皇帝明明针对的是你高家嘛!
郑氏家族也觉得朝廷的目标不是自己,郑家在地方的权力虽然略大,但在大理国内出的实权官员人数远不如杨家,所以他们也自认为是最弱的那一个,怎么会成为汉军的目标?
杨、郑两家都要与高家撇清关系,让赵氏也慌了,高量成掌权后为了平息高氏的内讧、同时也寻找盟友,便与赵氏多有联姻,实在是躲不过去啊!
汉军的主要目标原本是高氏,但赵氏慌乱之中稀里糊涂认为自己也是汉军的目标,于是高、赵两家就此联手。
这个时候,朝廷的第三路大军也正式出现,黔中行省的播州遵义府杨氏土司,派了一支由汉人、土人组成的三千兵力,出现在了大理国东川、石城二郡之间的结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