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荣庆堂内,贾母不同往日,半歪在长藤榻上,神色倦怠,眼皮儿半垂,琥珀坐在旁边的小圆凳给贾母捶腿。
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史湘云都来了。
黛玉过来坐在贾母身旁,伸手去拿茶几上的参茶,还是温的,小声问贾母。
贾母抬眼看了看黛玉,只懒懒的应了一声。
黛玉拿茶盏,喂了贾母一口茶。
史湘云让琥珀起来,自己坐到贾母旁边,给她捶捶腿。
贾母精神有些不振,恹恹的夸道:“好丫头,都是好丫头,老婆子没事,就是天气热了,没精神。”
贾母毕竟年纪大了,每年夏季,都有几日不舒服。
姑娘们这几日,早上都来陪贾母说说话,解闷。
过了一会,邢夫人、王夫人、宝玉、宝钗、宝琴、邢姑娘,李棠也来了。
宝钗、宝琴、邢姑娘、李棠毕竟不是贾母的亲戚,不好太早来。
宝钗、宝琴是王夫人的外甥女,邢姑娘是邢夫人的侄女、李棠是李纨的侄女。
宝玉是刚睡醒,这几日,他借口贾母身体不舒服,不去国子监,在家陪贾母。
贾政也都随他,不去管了,只要母亲高兴就行了。
已经很久,贾政没叫宝玉去他的书房训话了。
哪怕听到宝玉与薛蟠、贾蓉他们出去厮混,也不管他了。
宝玉笑着道:“老祖宗,要不要找个戏班子,给您唱一次戏,您听了准高兴。”
这提议,连爱热闹史湘云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王夫人皱眉道:“胡闹,老太太是热了,正想静养,弄戏班子更吵了。”
贾母见王夫人训宝玉,连忙劝住,道:“行了,宝玉也是好意,别吓着他,太医给我把脉,倒也是说,不能老是待在屋里不动,让我早上或者傍晚,日头没这么晒了,也出去走走,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人一开心,就有胃口吃东西,身子也就好了。”
王熙凤忽然道:“唉,如果刘姥姥在,就好了。”
刘姥姥虽然没文化,是深谙“大智若愚”之道的,纯朴幽默、自然率真,故意以憨厚扮丑的乡下人样子,没底线的配合王熙凤,成功逗得贾府上下开怀大笑的。
经典的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腮帮子瞪眼,引得史湘云喷了饭。
听到刘姥姥,贾母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容,道:“刘姥姥年纪比我还大几年呢,不知她身子怎么样了?”
王熙凤是机灵的,道:“老祖宗,她住的不远,要不,孙媳妇派人去请她来府里住上两日?”
刘姥姥住在京城郊外,女婿王狗儿的祖父与王夫人的父亲,是同族连宗的本家。
第一次刘姥姥进贾府的时候说,她天没亮从家里出发,走路来贾府,中午就到了,以乡下人的脚程算,刘姥姥家到贾府,大约是十几到三十里路,要看走的快慢。
贾母想了想,道:“还是过两个月吧,等秋收了,请她来家里玩一玩,现在人家庄稼人,也忙,不好耽误人家的农忙。”
王熙凤说还是老太太考虑得周全,我们年轻人,想不到。
其实,王熙凤的心里很不以为然,来一次贾府,刘姥姥得赏的银两,比刘姥姥一家人辛辛苦苦种一年庄稼,赚得更多。
迎春小心翼翼的道:“老祖宗,好像明日是巧姐儿的生辰了。”
王熙凤心里高兴,总算没白疼这二丫头,这几个月,都盯着迎春来管家。
贾府,年轻人是不能从公账拿银子摆生辰宴的,年轻一辈的人,也只有王熙凤、宝玉有这个体面,能凑钱摆大宴。
迎春、探春、惜春、贾琮、贾环这些都没摆过生辰宴席。
贾母来了兴趣,道:“嗯,我们府里,也很久没热闹热闹了,明日让凤丫头请我们吃点好的?”
邢夫人、王夫人马上赞同了。
贾母看了看迎春,又道:“二丫头,明日,摆宴的事,交给你了来办?”
迎春答应了下来,只需要跟王熙凤商量一下菜单子,吩咐后厨办就行了,不是太费事的。
……………
韩王府众人离开扬州,小五在船上将韩王殿下到扬州城的前前后后经过,详细写成折子,第二日,船靠岸停歇,小五派人骑快马将折子送去承德行宫。
十四日后,韩王殿下的船才走了一半,楚王府的人,到了承德行宫。
…………
行宫里,皇上先见了应冷的人。
皇上分别派了雁七的人跟着韩王,应冷的人跟着楚王下江南。
一是协助他们查贪腐,必要时候,可以调用城外军营的官兵,进城肃贪。
二来,也要盯着两位皇子,防止他们胡来。
应冷的人禀报,查抄刘家当晚,楚王府里是先行动了,才通知他们的,导致他们晚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他们去到了,楚王府的已经先一步进入盐商的银库了。
因为外面有官兵包围,不太可能偷拿一箱箱的金银,银票是便于私藏的,没办法确定,有没有人从中做手脚了。
应冷的人还禀报了一件事,虽然刘盐商当场被砍死了,他的大管家深得他信任,应冷的人私下拷问他,他报银库银票的数字,与楚王府收缴后上报的数字,相差了有四十万两银票。
皇上听完应冷的人禀报完,脸上马上不好看了。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皇上摆摆手,让应冷他的人,退了出去。
戴权、雁七、应冷都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生怕触怒了龙颜。
皇上一脸阴沉地坐在龙椅上,他的眉头紧紧地皱着,整个大殿里都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
此时,一个小太监进来,道:“圣上,楚王求见。”
“哼,让他进来吧。”
楚王一脸得意,后面跟着一个小太监,楚王道:“父皇,儿臣幸不辱命,查到刘家这巨贪的罪证,抄了他的家。”
后面的小太监献上抄家的账本。
皇上看着他,心里很烦躁,这也叫幸不辱命?
因为人家子弟犯的错误为借口,蛮横无理的采取了强硬手段,召集来了数千名官兵,跟土匪一样,冲进了人家的府邸,抓了人,将其洗劫一空,坐船就走,吃相何其难看。
杭州城的官员,都在上折子告楚王。
又有一个小太监进来,来到雁七身旁小声嘀咕。
此时,皇上的心情很不好,道:“又是什么事?”
雁七站出来道:“皇上,派去跟韩王殿下办事的人,快马送来折子。”
“…………”
应冷脸色有些不好看了,自己的人是跟着楚王回来了,才向皇上禀报杭州城发生的事。
雁七,你这手下不按照常理出牌啊,人没回来,折子就先回来了。
“呈上来。”皇上道。
看见厚厚一沓的折子,皇上骂了一句:“雁七,你的手下不错啊,这是给朕写了一本话本?改日你拿去改成戏本,让戏班子唱给朕听算了?”
应冷冷冷的脸上,露出一丝幸灾乐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