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讲的声音,许多人面面相觑,彼此的眼中皆是震惊之色。
要知道,这可是万人级别的授课啊。
现场没有一个人简单的,修为再次也在洞天境之上,而像周雪真,更是一位行事低调的圣人!
可以说,就算是圣人,面对这种场合,也不敢铤而走险,生怕糟蹋自己的名声。
至少第一节课,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出名的成名之作来进行传授。
而李讲,选了一篇没人听过的作品也就罢了,居然还是未完成的初稿?
此刻,就算是老师也很震惊得说不出话。
就算是自信,也不能这样做吧?
“简直是胡闹!”一位性格比较古板的老教师面色一沉,低声道。
没有几个人敢出言附和的,但也皱起了眉头,暗自摇头。
很多人认为,李讲太托大了,这一步棋走得很险,还是吃了经验太少的亏。
他不知道,在洛阳学宫,教师的授课若是乏味无聊,上课的学生,是拥有可以随时离开的权利的!
这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试想看,若是教着教着,底下的学生走了大半。
那算个什么情况?
绝对的颜面无光啊!
没有任何教师,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对谁都是一种沉痛的打击,等同于自身的能力遭到否定。
“张先生,李讲这还没拿出作品呢,你这么着急生气做什么?”
“是啊,年轻人有年轻人自己的做法,我们这些老东西,就坐在一旁看吧。”
“毕竟是李镇国写的,老张头,他既然敢拿出来,想必是有自己的道理在的,万一是一篇镇国呢?”
不过,还是有人对李讲抱有信心的。
他们认为只要是李讲写的,哪怕是尚未流出,名声不显的作品,必然也有可取之处。
否则,他也不会就这样随意拿出来。
张森被一众同僚堵得哑口无言,心中忍不住感叹。
这就是作品养人啊,哪怕李讲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只要有那些成功的作品在,就永远有人相信他,觉得他做什么都有自己的道理。
有人举手,示意有问题要问,李讲点她起身。
这是位明眸皓齿的少女,与李讲对话的时候,脸颊红扑扑的,
“李师,敢问您要传授的,是哪家的作品?还是说只是普通的诗词歌赋?”
“非圣道学说,非诗词歌赋,只是一篇儒学。”李讲说道。
这个世界,没有孔孟,自然也就没有儒家圣道。
不过,凡是与圣道学说无关的,皆可以归类到“儒学”的之中。
人们听闻,不少人顿时流露出失望之色。
因为,儒学虽然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但往往又代表着不够突出,没有鲜艳的特点。
当今天下,无论是阴间还是人间,儒学的地位都不算高,被世人所认为是一种过渡。
一旦进入蕴灵境,几乎所有读书人都会顷刻抛弃儒学,转而学习圣道学说。
因为只有拥有一技之长,读书人的战斗力才会飙升。
“世安侯还是聪明的。”一位老教师道。
圣道学说的专业性,导致了其学习注定存在门槛。
所以,无论李讲要讲授的是兵家、法家还是小说家等等。
只要是圣道学说,即便不少人是冲着李讲这块金字招牌而来,上课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有一部分人感到无趣,起身离席。
而儒学就不同了,虽然帮助不大,但有容乃大。
无论学习的是哪一家的圣道,都不耽误学习。
所以,只要李讲的作品质量够硬,本人的讲学水平又没问题,必然可以留住六成以上的学生。
要知道,一万人的课堂,最后能剩下六千人愿意学习,已经算是一个极高的数字了。
底下的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又有人举手,这一次特别多,放眼望去密密麻麻。
李讲随意挑了一位男生。
“李师,学生有一疑问,儒学作品相比于圣道作品,各方面中庸,表现平平,既无法在战场上杀敌,也无法造福于百姓。”
少年面对李讲不卑不亢,沉着说道:“敢问李师,如此珍贵的开课机会,为何要选择儒学,作为第一天的课程内容?”
听闻少年的一番话,不止是学生,就连老师都在暗暗点头。
这个问题,可谓是问到点子上了。
李讲笑道:“这位同学,你叫什么?”
四周响起小范围的哗然声,一些人的眼神当即就变了,羡慕无比。
被李讲在这么多人面前询问姓名,摆明了就是看中才华,是千载难逢的扬名机会。
果然,少年先是没有预想到的一怔,紧接着眼中闪过大喜之色,忙不迭地行礼。
“学生窦世宁,见过太师!”
“你问的很好。”
李讲肯定了他,随后话锋一转,道:“不过说的不对。”
窦世宁没有想到李讲居然会这样说,下意识的问,“李师,敢问何处不对?”
“几乎所有,都没说对。”
李讲看向他,说道:“我刚听闻你以‘中庸’来形容儒学的时候,还是一喜,可转眼间就听到你补上一句‘表现平平’……”
“这是第一个不对,在我看来,中庸之道,不是贬义词。”
窦世宁嘴巴嗡动,上下开合,很纠结,欲语还休,最后还是没说。
“第二个不对,便是你所说的‘无法在战场杀敌,无法造福于百姓’。”
李讲说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位将军去救死扶伤,你怎么可以就这样随意否认儒学的优点?”
天地间灵气汇聚,李讲的声音就像是钟波一般,朝着远方涤荡传递。
整个洛阳学宫的空气都仿佛清新了,每一个人都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鸣县真言!”
“不愧是李镇国,这样的真言,张口就来,真不可思议!”
没有几个人不惊叹的。
因为举手投足,言行举止之间,轻易引发天道共鸣。
那是只有身合天道,超然脱俗的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李讲才四极境,便有了圣人的气度与趋势,这本身就说明了他根基牢固,不同凡响。
在座的学生,无一不流露出思考的神色。
周雪真忍不住道:“那太师认为,儒学所长,在何处?”
“儒学的长处,在于可以夯实文道的立身之本。”
“文道的立身之本?太师认为,文道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文道文道,顾名思义,文章之道,文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