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刘禅不仅要东进,还要西扩。
为了进一步拓展帝国的疆域,他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印度东南部。
这片土地虽远离中原,但是刘禅确实深刻知道当地的土地非常适合发展农牧业,发展成人口大国。
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原王朝是无法直接掌控此地的。
使者一趟来回半年以上,根本建立不了直接的郡县统治,但是诸侯国则就可以了。
除非把都城放在昆明,但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建兴二十二年,刘禅任命三子刘瑶为西蜀王。
率领七千五百名精锐兵马,一百多条船只,走交州之南、过海峡、入印度洋。
巴蜀不分家,但是刘禅觉得‘西巴国’听起来有点骂人的感觉,所以封了西蜀国。
刘瑶自幼聪慧过人,深得刘禅喜爱,当然,太子的宠爱永远是最大的。
刘瑶在太学勤学苦读,同期毕业生中非常优秀。
毕业考中,他以一篇‘我的皇帝父亲’取得政论科目考试的第一名。
刘禅给他任命的西蜀将军是虞耸,心腹虞翻的儿子,文武双全。
虞耸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曾经夷州之战担任军司马,后来在东宋群岛升为了校尉。
回国之后在南洋水师担任副提督,现在被提拔为西蜀将军,晋升也是相当迅速了。
出发前,刘瑶精心筹备,招募了一批熟悉西洋航路的商人为向导。
这些商人常年往来于交州与印度之间,对沿途的海域、风向、潮汐了如指掌。
刘瑶深知,此次远征路途遥远,充满未知的风险,唯有依靠这些向导,才能确保航行的安全。
建兴二十二年夏,刘瑶率领船队从交州出发,沿着南海一路南下。
船队浩浩荡荡,旌旗招展,气势恢宏。
然而,航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船队刚刚驶入马六甲海峡,便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风暴。
狂风呼啸,巨浪滔天,船只在风浪中颠簸不已,仿佛随时会被吞噬。
刘瑶站在船头,紧紧抓住栏杆,目光坚定。
他下令船队收紧帆索,稳住船身,尽量减少风浪的冲击。
经过一夜的奋战,船队终于脱离了风暴的中心,但仍有几艘船只不幸沉没,损失了一些粮草和物资。
风暴过后,船队继续前行。
刘瑶亲自慰问受伤的将士,鼓励大家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在他的鼓舞下,将士们重新振作起来,船队再次扬帆起航。
经过一年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印度东南部的德干高原东部沿海平原。
这片土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丰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使得这一带降水丰沛,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刘瑶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他知道,这片土地将成为他建功立业的起点。
他立即下令在登陆地点建设港口,作为未来与中原联系的枢纽节点。
第一次带来的是王三师,也就是七千五百人的精锐部队。
站稳脚跟之后,他立刻命令舰队返航,去将他的一万户人口、粮草,物资全都带来。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西蜀王国将占据中间位置,更有商业优势。
来自西方的阿拉伯海船和东方的海船,都得在他这里停驻休养。
然而,这片土地并非无人之境。
港口建设同时,他也打探到沿海平原上分布着十二个夷人聚落。
这些夷人虽然文明程度较低,但勇猛善战,对外来者充满敌意。
带来的西洋向导竟然觊觎他带来的财富,在翻译的时候使坏,鼓动夷人袭击汉军。
刘瑶决定诉诸武力,他没有被愤怒裹挟心智,而是冷静的下令先收集周围的情报。
等数月之后,将士们都适应了本地的水土后才发起进攻。
他下令西蜀将军虞耸率领精锐兵马,逐一讨伐这些夷人聚落。
十二个夷人聚落并不团结,他们彼此间也有争斗。
刘瑶每次只攻打其中一个聚落,一开始,其他聚落甚至还会出兵助战,教训仇敌。
这些部落不大,大的几千人,小的一千多人,每个部落一千人的精锐汉军就能剿灭了。
更何况,他这里有七千五百人的精锐。
随着七八个聚落被虞耸剿灭之后,这些人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
一年半的时间,十二个夷人部落被消灭了十一个,最后一个主力被打败后,妇孺逃跑了。
大汉特色奇观建筑京观建立起来后,整个沿海地区的方圆百里之内就被荡平了。
然后,凡是被抓到的全部都当做苦力去工作了。
“此处临近海滨,多为平原,地势偏低,降水丰沛,若不提前做好防水措施,极易被水淹。”
刘瑶并未将这些俘虏处死,而是将他们集中起来,命令他们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都城“念汉城”。
部落的牲畜、粮食、财富,都被刘瑶给搜刮走,然后用他们的钱粮给自己办事。
在建设都城的同时,刘瑶还大力发展农业。
他下令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引河水灌溉农田。
来自中原的水利工程师掌握的先进技术,对本地的野人可谓是降维打击。
沿海平原的肥沃土壤和丰沛降水使得农作物生长旺盛,粮食产量迅速增加。
他麾下的一万户人口并不是那种拖家带口的家庭,而是精干的青年男女。
两万多的汉人,却有四万多人的俘虏。
然后经过探查,发现百里之外还有一些更大规模的夷人部落,甚至可以称之为国家。
大小国家几十个,人口数百万。
刘瑶就算是贪婪如老虎,但是面对一条鲸鱼,他也深感不好下口。
全靠传统的通婚汉化政策的话,十五年一代人,三代才能同化完毕。
那他这辈子也就建立一个十来万人的小国,也就是中原两个万户大县的规模。
这要是传到长安,恐怕他就会成为刘氏笑柄,高祖之耻。
因此,他要找寻业务痛点、迭代新打法,深化垂直领域重点突破,以实现殖民行业新生。
刘瑶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想通了西蜀王国扩张的战略方针。
一方面,他鼓励汉人通婚展开传统同化进程。
另一方面,他不得不吸纳一部分土着蛮夷进入自己的统治体系。
接纳对方的精英,然而需适度接纳,借由他们间接掌控下层民众。
建立金字塔形状的统治秩序,汉人数量虽少但在最上层,掌握宗教祭祀、教育思想和话语权,传扬汉文化。
接纳一批本土精英作为战士和地区首领,掌握相当程度的政治与军事权力。
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教育过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教育的权力。
只有做出相当功绩的精神汉人,才有可能会被接纳吸收到最高阶层。
第三层就是被统治的农牧人以及各种手工业工作者,他们是被统治阶级,负责生产各种物资。
最下一层的则是战败抓的俘虏,他们将作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终身劳作。
于是,以强大的武力为背书,站稳脚跟的刘瑶开始了第二轮的扩张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