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二十年,陛下有感于大汉疆域已延伸至东海之滨。然而东瀛倭人的事务却始终未能彻底平定。”
“为了让这些偏僻的野人也能沐浴王化,感受圣人的光辉,故而才特命昭为征夷将军,都督东瀛倭人事务。昭虽鄙陋,但愿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司马昭在跟关樾交接完文书之后,便亲自率领一支精锐水师,从四国岛横渡濑户内海,抵达‘思雒城’(后世大阪)。
他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暗自盘算。
东瀛倭人虽地处偏远,但其战略价值却极为重要。
若能彻底掌控,上面的矿产不仅为己所用,还必将为大汉帝国的东方屏障增添一道坚实的防线。
抵达思雒城后,司马昭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先查阅了关于东瀛的历史记载。
他了解到,自东汉桓灵二帝在位期间,倭国便陷入大乱,各部族相互攻伐,长期没有统一的国主。
直到这位名为卑弥呼的女子出现,她年长不嫁,精通鬼神之道,能以妖术惑众,最终被倭人共同拥立为王。
卑弥呼的统治极为神秘,她居住在宫室楼观之中,四周有重兵把守,法令严峻。
她极少露面,日常事务通过一名男子传达。
她还曾派遣使者难升米出使曹魏,获赐“亲魏倭王”的金印和铜镜百枚。
这些历史记载让司马昭眉头紧锁,他意识到,卑弥呼的统治不仅依赖于武力,更依赖于鬼神之道的信仰。
“天下只能有一个能天人感应的,那就是天子刘禅。”——司马昭在回忆录中如此写到。
他深知,若要彻底掌控东瀛,必须打破卑弥呼的神权统治,摧毁倭人对她的信仰。
于是,经过半年的部署,司马昭不仅将思雒城中间的征夷将军府修建成坚不可摧的天守阁。
还请来已经就藩的刘禅次子刘璿,共计五千精锐兵马以应对。
随后,他下令砸毁东瀛本土的神像,禁止倭人祭祀鬼神,否则以淫祀论罪。
这一举动立刻激起了当地人的强烈反抗。
倭人们认为,神像是他们与神灵沟通的媒介,砸毁神像便是亵渎神灵,会受到漫天鬼神的惩罚。
各地倭人纷纷聚集,准备与司马昭的军队对抗。
面对倭人的反抗,早有准备的司马昭时刻行动。
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迅速出击,将反抗的倭人一一击溃。
倭人虽勇猛,但在训练有素的大汉军队面前,终究不堪一击。
而他们的宗教狂热正是司马昭的军队想要看到的,他们主动冲上来决死冲锋,也省的之后再搜山检海了。
半年之后,司马昭讨平了十八路反贼,随后他以征夷将军的身份,宣布接管邪马台国的国政。
他深知,若要长期稳定统治东瀛,必须建立一套以本朝为基础同时适应本土的新的统治体系。
于是,他任命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和投靠他的倭人贵族,担任“五大老”和“五奉行”。
分别负责军事、行政、财政等事务。
这些贵族原本是卑弥呼的部下,但在司马昭的威逼利诱下,纷纷倒戈,成为了他的傀儡。
卑弥呼的权力被彻底架空,她的宫室被司马昭的军队严密监视,再也无法通过那名男子传达命令,甚至那个男子的人身安全也被司马昭控制。
倭人们逐渐意识到,卑弥呼的神权已经无法保护他们,而司马昭的统治则成为了不可抗拒的现实。
司马昭并未满足于此。
他深知,若要彻底巩固统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倭人的信仰。
于是,他下令在思雒城和东京都修建了宏伟的汉式宫殿,供奉刘邦神像。
当然,为了适应当地动不动就有地震的环境,还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
刘邦为天地众鬼神的主人,谁不听话就会遭到他的惩罚。
比如牛皮哄哄的八岐大蛇,其实原本是有九个头的,当年在芒砀山为祸,被刘邦砍下一颗脑袋才逃到东瀛之类的。
总之,对本土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创新改编。
他亲自率领倭人贵族,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宣布大汉天子才是东瀛的至高神,取代原本的鬼神信仰。
倭人们起初对此极为抵触,但在司马昭的高压政策下,不得不屈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的数年时间里,倭人们逐渐接受了新的信仰,开始崇拜大汉的天子,视其为天命的象征。
司马昭的统治逐渐稳固,他成为了东瀛的实际掌控者。
卑弥呼女王则成为傀儡,以至于司马昭被跪舔他的倭人尊称为“邪马台国父”。
而他并未因此而松懈,反而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找到刘禅要求的大银山,不过他前数年都没找到如此大体量的银山。
铜山、铁矿倒是找到不少,他下令修建道路将这些矿山与港口连接,方便矿产出口。
同时开垦农田,不断鼓励汉人迁徙落户殖民于此。
然而,司马昭的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
他知道,卑弥呼虽然被架空,但她的影响力并未完全消失。
倭人中仍有不少人对她心怀敬畏,暗中期待她的复辟。
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隐患,司马昭决定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卑弥呼的追随者,凡是涉嫌参与复辟活动的人,一律处以极刑,全族连坐。
他还派遣密探,监视倭人贵族的一举一动,确保他们不会背叛自己。
高压政策果然激发了叛乱,然后司马昭又举起屠刀大杀一通,将所有与叛乱相关的人都杀了。
司马昭站在思雒城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心中暗自感慨。
他知道,自己已经为大汉帝国开辟了一片新的疆土,但这片土地的未来,仍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东瀛虽已平定,但人心难测。”司马昭低声自语,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峻。
他深知,若要确保东瀛的长治久安,必须继续推行强硬的政策,彻底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
于是,司马昭下令加强对东瀛的控制,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不留长发者不留头。
他还极大的鼓励汉人移民东瀛,各种优惠政策,给钱给粮给奴隶。
一边杀本土倭人,一边引进汉人殖民。
此消彼长之下,如此政策持续了五年的时间后,汉人人口已经占据当地的一半以上。
建兴二十六年,卑弥呼逝世,她生前指定的一个女孩是她的转世,继位女王。
不知是奸人挑拨还是她被邪祟入侵了心智,竟然扬言要杀死司马昭。
结果刚出宫门,还没上街,就被司马昭的铁杆舔狗松下手刹给一矛刺死。
从大陆迁徙来此的一支血脉偏远的汉室宗亲被司马昭选中,上书刘禅请立刘氏女为女王。
自此以后,邪马台的女王为刘氏宗女,且只有象征意义,继位需要朝廷审批。
东瀛政务全都归征夷将军的幕府管理。
因为是司马昭平定东瀛,促进和平,他的执政时期史称‘昭和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