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桌前的年轻人看上去比欧鸿明年轻了许多岁,正低头就着馒头喝碗里的清粥。
“雁亮,你今天也起这么早?”欧鸿明在他对面坐下:“怎么不说话多睡上一会儿?”
欧雁亮腼腆一笑,夹起一块萝卜干放到馒头上,咬了一口道:“睡不着了,还不如早点起来再看上一会儿。对了哥,你还没吃吧?赶紧吃吧,不然吃食要凉了。”
“我已经吃过了,你吃吧。”欧鸿明微微摆手道:“今天娘做的吃食比以往多了一些,也许是因为现在时辰还早,怕我们吃少了饿着。剩下的你全吃完吧,等下光是搜身检查就要耗费不少时间。”
欧雁亮听见他呼丁娥为“娘”,手中的筷子不由一滞。
他们兄弟乃是同父异母,欧鸿明自从丁娥进门就一直抱有敌意,这十多年以来称呼丁娥为“娘”的次数屈指可数。今天也不是逢年过节,欧鸿明却在聊天的过程中主动如此称呼,倒是让自己这个做弟弟深感意外。
不过欧雁亮再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哥哥的用意。欧鸿明虽对丁娥持有成见,但私下里却和欧雁亮关系甚佳,并没有什么嫌隙。毕竟今天是春闱开考之日,他不会因丁娥之事,而使两人滋生不快。
“快吃吧。”欧鸿明见其有些发愣,催促道:“吃完之后再去检查一遍书笼,看看有什么东西遗漏。”
“好。”欧雁亮点头答应了一声,开始继续低头喝粥。
喝了几口之后,他正准备去取碗里的水煮蛋,手却停留在了鸡蛋的上方。
“雁亮,怎么了?”
欧雁亮拿起其中一颗鸡蛋,望向碗里剩下的一颗道:“娘她今天多煮了一颗鸡蛋?”
“没多煮,本来就是两颗。”
“咦?”欧雁亮侧头看向哥哥,不解道:“那你没吃鸡蛋啊?”
“没吃。”欧鸿明看出了弟弟心中所想,答道:“我已经吃饱了,故而没吃。这多下来的一颗,你吃掉吧。贡院门口等候的时间可长着呢,别饿着了。”
“这怎么行?”欧雁亮拒绝道:“娘既然特意煮了两颗鸡蛋,当然是咱们兄弟二人一人一颗,岂有我这个做弟弟的吃独食之理?”
说罢,他就将那碗往欧鸿明面前一推。
欧鸿明只是稍作沉吟,便拿起碗里剩下的那颗鸡蛋往桌上磕了一记,自顾自剥起蛋壳来。
欧雁亮见状,也跟着开始剥蛋壳。可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才将手里的鸡蛋蘸着酱油吃下,欧鸿明就把自己那颗剥干净鸡蛋放入了他的碗里。
“哥......”欧雁亮诧异地望着他:“你这是做什么?”
“你吃吧,哥真不饿。”欧鸿明朝他微笑着道:“为了防止舞弊,入贡院的时候朝廷会安排官差进行检查,而且还不止一道,步骤极为繁琐。这一道道关卡进去,就会耗费上不少时间。再加上进去坐定之后考官还要宣读考规、发放试卷等等,一系列事情做下来这大半天就过去了。哥是过来人,知道怎么配合比较快,可是你却不一样,这次是初次参加春闱,了无头绪。这时间拖久了,必然会感到饥饿,哪有精神应试。你总不可能刚开考就开始吃东西吧?”
“那哥你可以教我如何才能节省时间啊。”
“这个等下哥自然会教你。”欧鸿明指了指碗里那颗剥好的鸡蛋道:“不过现在即使教你了,到时候也不见得你能记得住。而且进去之后我们兄弟一定是被拆散的,谁都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在哪个考场。人一多,官差一催促,恐怕你早就把哥教你的事情抛之脑后了。而且鸡蛋补脑,对你应考很有帮助。所以啊,你就听哥一声劝,把这鸡蛋吃了吧。”
“这......”欧雁亮犹豫一番后,还是答应了:“那好,我就不客气了。”
他用筷子把鸡蛋夹成几块之后,将碟子里仅剩的少量酱油全部淋在上面,连同碗里剩余的粥一起送入腹中。
“哥,我吃完了。”他拿起碗筷,准备去后面清洗。
欧鸿明却从他手中抢过碗筷道:“我拿去洗就行,你赶紧回房再检查一下要带的东西,别到时候有所遗漏,那就糟糕了。”
“我自己洗就是了,哪有你帮我洗的道理?”他拒绝道:“再说了,你还不如趁着空余时间再去看上一会儿书,说不定等下真考着了。”
“不看了,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欧鸿明拿起碗筷碟子往屋后走去,微笑道:“哥这次有信心!”
见到他自信满满地离开,欧雁亮有些摸不着头脑,自言自语道:“哥今天怎么回事啊,为何会这么有把握?以前无论参加什么考试,他只要一有空就会见缝插针看上一会儿,还说什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今天怎么却转了性子,变得如此洒脱......”
他思索片刻后只能将此事归结为欧鸿明这次确实胸有成竹,不再多做它想,按照其建议,再次回房检查所携带的物件。
天色亮得很快,方才只是灰蒙蒙的一片,现今东方的尽头却已经泛出了鱼肚白。
当欧雁亮整理完所有东西、背上书笼走出房门的时候,欧鸿明早已在门口等候了。
“全部都准备妥当了?”
“嗯......”欧雁亮应道:“应该没缺少什么东西。”
“那好,咱们向爹娘辞行吧。”
来到正堂,欧老九正坐在桌前鼓捣着什么,但闻得一股油香扑面而来,整个正堂香气四溢、雾气腾腾。
“哇,好香啊!”欧雁亮看着自己的父亲正用油纸包着什么东西,忍不住问道:“爹,什么东西啊,这么香?”
“这是你们娘准备的吃食,让你们带去贡院。”欧老九笑呵呵道:“这次啊,爹让你们娘把过年时做的腊肉还香肠都拿出来蒸了。考试的时候饿肚子怎么行?吃得饱饱的,才能写得出锦绣文章。”
正在欧鸿明想要开口的时候,丁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也来到了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