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欧鸿明缓缓睁开双眼,朝窗外望去,却见现在天色依旧暮色苍茫,尚未天亮。从现在的季节来推算,目前最多刚及寅时,绝不会已至卯时。
要是以往,他一定会翻个身继续睡,可是今天却一反常态,麻利地起身开始洗漱。
“差不多了,该起身了......”
今天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日子,一个期盼了三年才等到的大日子——春闱。之前已经因为策问考题泄露而推迟了两个多月,欧鸿明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匆匆洗了一把冷水脸以后,欧鸿明顿觉神清气爽,便回头看向了桌上放置好的书笼。这是他昨晚外出归来之后就收拾好的,里面所放置的乃是这三天来需要用到的文房四宝和日常用件。
他下意识地走过去将书笼打开,所有东西都整整齐齐摆放妥当。目光顺着那些东西依次看去,突然间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支笔上。可以看得出,那支笔的品相极为出色,并非那种便宜的凡品。
欧鸿明盯着那支笔看了许久,最终伸手将它从书笼中取出,又重新放回了书桌的笔架之上。
做完这件事情以后,他又将书笼中的东西重新审视了一番,这才合上了盖子。
带着书笼走出了房间,欧鸿明却见到自己的父亲欧老九早就已经在院中站着了。
“爹?”他略感意外,上前询问道:“您为何这么早就起身了,现在不还早着吗?”
“爹睡不着啊,一想到今天你和雁亮就要去参加春闱,爹就合不上眼......”欧老九在院子里缓缓踱步,忽然抬头想起道:“对了,你怎么也这么早就醒了,不多睡一会儿吗?在贡院那边可是要熬上整整三天,再加上还需答题,根本休息不好。现在不多睡会儿,到时候哪里有精神应答?”
“儿子也睡不着啊......”欧鸿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明明之前那么期盼,现在真的轮到要去春闱了,却紧张得不得了。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还不如早点起来让脑子清醒一下。我走上一圈,放松放松心情。”
“你也是,又不是第一次参加春闱了,怎么也像爹这般紧张?”欧老九故作轻松地笑道:“瞧瞧你弟弟,这次虽然是初次参加春闱,却比你从容得多,该睡觉就睡觉。”
欧鸿明回头望向隔壁欧雁亮的房间,依旧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雁亮他平时就沉默寡言,又有一颗平常心,他可比我这个做哥哥沉稳得多啊......”欧鸿明轻叹一声道:“或许是儿子我过于功利了,想要急着出人头地。”
“爹自然是希望你们兄弟能够考取功名,好光宗耀祖。但是......”欧老九轻轻拍打了一记儿子的肩膀:“不要太给自己压力了。不管考不考得上,你尽自己所能就好。这次若是考不上,不是还有下次吗?只要你愿意继续考,爹就会一直支持你!”
“嗯......”欧鸿明心中感动万分,低声应了一句后又道:“爹,那个儿子我......”
不过才说了半句,他就并没有继续往下讲。
欧老九等了半天也没有听到下文,看着儿子欲言又止的模样,不免觉得有些奇怪。
“鸿明啊。”他试探着问道:“今天你说话有些吞吞吐吐的,这可不像平时的你。怎么,你有心事?不妨说出来给爹听听,让爹帮你参详一番。”
“哦,其实......”欧鸿明垂首道:“儿子觉得爹你为了我们兄弟拼命赚钱供我们读书,实属不易。儿子到现在都一事无成,深感自己不孝......”
“说什么傻话呢!”欧老九咧开嘴笑道:“父母养育子女,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望你们若往后真考取了功名,不要忘记父母的付出。至于其它的,我和你娘也不奢求什么。”
一听到父亲又提到了丁娥,欧鸿明的瞳孔不由自主地收缩了一下,默默点头表示回应。
欧老九也看出了儿子的心结,开导他道:“鸿明啊,爹知道你长久以来对你的继母偏心而有所不满,心中定有怨言。不过她虽是你的继母,却也是爹明媒正娶续的弦,再怎么说也是你的母亲,你得管她喊一声‘娘’。而且她虽偏向雁亮,却也为这个家操碎了心。没她,光是凭爹一个人,也无法同时供你们兄弟两个读书。希望你能爹娘的不易,大家和和气气才能成为一家人。”
沉吟不语片刻后,欧鸿明才缓缓点头道:“儿子明白爹的苦心了,今后我会和娘和睦相处的......”
虽然他的话语之中有些不太情愿,不过既然答应了,就说明至少两人表面上还是能够做到和平共处的。
是以欧老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这么想就好。对了,你娘早已把粥熬好了,还有馒头和下粥的小菜。你既然已经起身,就先去吃吧。”
“好,那儿子就先去吃早饭了。”
进去后,欧鸿明见到桌上摆放着一个大木盆,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清粥。边上还有一个竹子所做的罩子,刚蒸好的馒头和萝卜干、宝塔菜等下粥菜整整齐齐摆在中央。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煮好的水煮蛋。虽称不上豪华,却也算是比较丰盛了。
他盛了一碗清粥,又抓起一个馒头,就着萝卜干开始吃。吃下半碗清粥之后,他下意识准备伸手去取盘子里的水煮蛋。可是当指尖触及鸡蛋的一瞬间,他却停止了动作。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盘子里的鸡蛋不放,犹豫片刻以后,手又重新缩了回来。
他重新端起手里的粥碗,从另一个碟子里夹起了几条榨菜丝,放入碗中搅拌了几下,一股脑儿吞进了肚子。
早饭既然用毕,欧鸿明就把用过的碗筷拿到后堂的水井旁边,用木桶里的井水冲刷干净。
等到他拿着洗净的碗筷返回后堂的时候,却发现桌子前多出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