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军突然变得不堪一击,瞬间就被击退,这一幕是看得他心惊胆寒,毕竟前后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当兵这么多年能不知晓,这看起来是败在了秣陵军的手中,说白了还是他们在给自己使性子撂挑子,对他拒绝撤退的抗议,想用这样的方式来逼他就范。
如果他们做的委婉一些,或许他也就借坡下驴了,但现在则让他有点骑虎难下,尤其是他非常清楚这一退以为着什么,他想立即派出亲兵充当执法队,将这些出工不出力的家伙就地正法,但他同样也知道,如果真做了这种事,等下可能真要出大乱子,所以在迫不得已下只能下令部队撤退。
然而在这个时候,连他自己甚至是刘澜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包抄的徐盛出现了,这样一来本来还有退路的江东军就彻底变成了瓮中之鳖,而随着背后突然被袭,江东军阵脚彻底大乱。
这一幕的出现,让很多人的脸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刘澜,脸色铁青,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而最激动的那个人毫无疑问则是江东军的校尉,什么叫喜上眉梢,现在就是,如果就这样退兵的话,那么被刘澜消灭只是早晚的事情,可是当后路被阻,帐下兵丁就算想要撤退也无能为力,所以接下来他们就算不想拼命都不成。
刘澜用兵,最善于围三阙一,而现在却变成了四面合围,这不就等于把九江军往绝路上逼,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徐盛突然出现的一刻,刘澜脸色会难看,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时候会逼着敌军投降,但似九江军则很难,所以他们肯定会拼死一战,所谓向死而生便是这个道理。
穷寇莫追,刘澜现在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如果徐盛不出现,那九江军必然会退,而他们退那他就有几百种办法将其蚕食,可随着徐盛的出现,就逼着九江军不得不破釜沉舟与他们决一死战,他现在多想离开派人过去要求徐盛立即撤离,但这根本就不可能,毕竟这就是战场,突发的情况太多,可以说是瞬息万变,身为主将只能更为灵活多变,去应对任何突发的事件。
刘澜看向了黄忠,手臂高高举起,然后抬高落下,这是全军出击的指示,擂鼓号角在这一刻全部响起,而刘澜看向黄忠也意味着他可有出击了,这就是刘澜的态度,既然九江军要拼命,那他也就没有再收手的必要了。
管你九江军是打算背水一战还是绝地求生,我就一个态度,全部歼灭之,而随着刘澜全军出击,此时最先与九江军交战的则是从背后发起猛攻的徐盛,当然因为九江军是在撤退中与徐盛交锋,所以两军乃是真正的正面对决,相反黄忠带领的秣陵军主力则变成了从背后发起猛攻的那支部队。
在黄忠的带领之下,秣陵军攻势相当犀利,但九江军也毫无示弱,毕竟双方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不过九江军的弱点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兵力少,关键还在与之前的一战已经付出了极大的消耗,可以说他们现在已经是一支疲军,有此两点,所以他们的反击不管多迅猛,却都难阻敌军进攻的步伐,节节后退。
刘澜做出的决策,如同一记重拳狠狠打乱了九江军的部署,他们被困在战场之上进退两难,可以说刘澜这一举动彻底封死了他们的逃生之门。
徐庶对局这一结果在刘澜的身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显然他对于刘澜这一决定相当满意,而在此之前其实他们同样也是有这个能力的,只是刘澜并没有这样做,所以这说白了还是战场的经验,他相信在此之前,当陈果们与九江军作战时,刘澜也嗅到了歼敌良机,但他并最终并没有做出全军出击的命令,反而是选择这样的一个时间点,他仔细考虑,并不是因为之前发起全军共计会损失众多兵马,相比之前此时才会损失更多,道理很简单,之前的九江军是绝对不会拼命的,就算全军出击,也只是会快速结束战斗,逼着九江军早点做出撤退的决定,但是此刻随着九江军退无可退,他发起的全军出击的决定则势必会遇到九江军拼死抵御,可是如果他不做这个决定,那以陈果和徐盛的兵力指挥希望更多人,所以他完全是打算用人海战术来淹没九江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控制人员的伤亡。
损失小的时候没有全军出击,损失大了反而全军冲锋了,看起来刘澜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甚至没有当机立断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但如果真站在指挥官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仗的话,那么刘澜始终都遵循着一个远在,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汇报。
而刘澜不管在当时还是此刻,所做出的决定毫无疑问都是最符合当时的环境,最初刘澜在不知晓九江军底细的情况下,陈果的部队足够结束战斗了,虽然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但他又选择了车轮战的轮番进攻。
而眼下刘澜选择也是最符合眼下的情形的,使出了全力,目的就是要一击成功,当然随着江东军收缩防守,刘澜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徐盛和陈果两人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刘澜做这样的决定完全就是为了减少伤亡。
毕竟江东军以及没有后路可言了,就算有,刘澜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之后也让他们无法再撤退,现在他们除了投降就只能死守,这个时候刘澜是想直接让他们投降的,不过江东军选择突围逃跑,但到了这个时刻,居然没有一人选择投降,甚至还放话,就算是只剩下最后一人,也绝对不会投降。
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他们临行前少将军交代的一句话,而此刻他们将践行自己的承诺,而在经过了一个时辰的鏖战后,江东军彻底被秣陵军包围,而随着他们拒绝了刘澜抛出的橄榄枝,宁死也不投降后,接下来秣陵军将会对江东军发起最后的攻击。
四面合围,加紧进攻,彻底歼灭江东新昌军。刘澜打出了旗语,这是他最后一道命令,而在战场之上,身为前线主将的黄忠也同时下达了尽快围杀,结束战斗的命令!”
黄忠用兵老辣,为了防止意外,他将九江军团团围困,其实到了这个情况,这样一件非常不错了,接下来就只需要等待最终的结构就行了,毕竟他能做到的已经最好了,之后还是需要士兵们的努力,可是黄忠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还用了一道鱼鳞阵来包围九江军,这个时候如果能在天空鸟瞰地面,你会发现前后左右的秣陵军对江东军形成了一个椭圆包围阵型,而这样的椭圆阵型又因为鱼鳞阵鳞次栉比的特殊属性,将阵型的薄弱环节彻底保护,使得九江军就算是反击和突围也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一处可突破的点。
黄忠的老道在这一刻现楼无疑,根本就没打算给江东军留一点活路,而这几十年来黄忠也一直是如此用兵,哪怕对手只有一口气,他也会全力以赴,绝对不会给他任何翻身的可能,所谓斩草除根,刘澜或许不清楚自己帐下谁有这种妇人之仁,但一定知晓黄忠作战,向来都是狮子搏兔。
不仅不给他们任何希望,更是连仅有的生存空间都不断的进行挤压,让他们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九江军的士兵不断挥舞着环首刀奋勇决战,但在秣陵军攻势下却显得那般杯水车薪,他们的攻势变得越来越猛,所有人都清楚,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们将全军覆没,可是现在他们就算是想撤也无路可走,除非投降,但这对江东军来说绝对是耻辱,吃了孙策十余年的粮,如果连至始至终都做不到,那他们这张老脸以后还怎么见人?
江东军跟随孙坚征战天下,参加过数百场战斗,似今日这般生死危局,更是数不胜数,比此刻还要危险的时刻更是有过好几回,可他们不还是笑到了最后?
而今日同样又到了生死关头,就这样束手就擒,那绝不可能,等死对他们来讲是无比屈辱的,投降更是羞辱,他们宁肯全部牺牲!
劝降不成,黄忠绝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再给他们任何机会,进攻的鼓声响彻四方,秣陵军开始加快进攻的速度,当黄忠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后,九江军发起了最为猛烈的一次进攻,也是最后一次进攻。
江东的反不可谓不快,但是他们在数万秣陵军面前,如同沧海一粟,显得是那么渺小,哪怕他们有通天的能耐,此刻也绝不是秣陵军的对手,徐庶笑了,这一仗结束了,他们可以去追击孙策了,但刘澜笑不出来,并非因为这一仗以多胜少笑不出来,在他眼里,一千赢了一万值得高兴,一万赢了一千也同样值得高兴,他看的只是结果,只要取得胜利就成。
非常简单,也很务实,这就是刘澜,而他没有任何笑容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样的对手值得他的尊敬,这一千人的恐怖与顽强让他记忆深刻,其实最后时刻黄忠招降是他的意思,如果这千余江东军能为他所用,不敢说能让他的近卫步兵提高一个档次,最少也能提升不小的战斗力吧,可他们强硬的反对却让他吃了闭门羹,刘澜爱才不假,但也不会拿自己士兵的性命开玩笑的程度。
全军发起猛攻,黄忠手持风嘴刀,率先带领着秣陵军直冲敌阵,那里正是敌将将旗之所在。
斩将夺旗,向来都是最快结束战斗的方式,而随着黄忠亲自带领部队冲杀而来之后,结束这场战斗或许就在下一秒,江东军的校尉看到黄忠朝中军冲来的一刻,心脏剧烈地跳动:“迎敌,速速迎敌!”
江东军结成了方阵其实这个时候明白的人都清楚圆阵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或者说秣陵军根本就没给他这个时间,一马当先的黄忠看着眼前眼满脸疲惫的江东军士卒,真的是好士兵啊,这样的兵对于将领们来说,比什么宝刀、宝马都更有诱惑力。
尤其是黄忠这样的汉将,对他来说这样的士兵都是大汉朝的兵,但现在他们却要自相残杀,多么可悲,但没有办法,他已经做出了所有的努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他能不懂,可关键在于这群顽固分子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
当然从中他也看出了自己的对手是真的没什么心机,如果他是对面的主将,这个时候一定会先借这个由头拖延一些时间,让他好好考虑下投降的事情,而不是一开口就直接拒绝,而等秣陵军反应过来上当了,最终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至于是否会愤怒,又有什么意义,反正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决定。
但或许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吧,毕竟人与人之间不会都只一个想法,也许他们觉得诈降的可行性不高呢,或者他们不屑于诈降来拖延时间呢。
秣陵军发动了进攻,这对他们而言是最后的攻击,对江东军来说则没什么区别,都需要严阵以待,在校尉的指挥下,他们挡住了秣陵军一波又一波猛烈的进攻,但是他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六百人每分每秒都有人战死沙场,很快就剩下不到五百人。
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如此高强度的攻势之下,不出一刻钟,江东军剩下的五百人将全部被杀。
刘澜望着那已经到了绝境却依然宁死不降的战士们,肃然起敬,他会厚葬每一人,这是对对手最高的礼遇,因为这是战场,因为他们做到了不是每一名军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见过太多死亡面前的懦夫,真要说的话,这些人当得起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