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之军陆续驻入巴蜀。
王衍在王建之后成为新任蜀王,分别以假子李祥、十皇子李星云为座上客卿。
政令像纸片一样从蜀王府飞出来,抵达巴蜀各地,然而有心人慢慢都察觉到,蜀地早已换了主人。
半年过去。
蜀地之军已全部更换为凤翔守军,大批不良人千里入蜀,在这块天堑之隔的内陆蛰伏下来。
李裕携美同游巴蜀之地,在巴蜀各族面前露了几面,双方达成了某种既定的潜规则后,他就一路向南疆而去。
快马加鞭驰骋千里,总算赶上了蚩梦的产期。
有鲜参、大爷在旁边照料,蚩梦总算有惊无险的诞下了龙子。
是一对龙凤胎。
李裕给长女取名为芷,嫡子则取名为初平。
一众人在南疆驻留了半个月,女帝中途返回凤翔,为李裕准备登基事宜。
李裕则留下来陪伴蚩梦。
直到蚩梦从待产期的虚弱中恢复过来,一众人才携军北上,直抵凤翔。
“请德王殿下登基!”
九层玉阶之上,一把黄金龙椅放置在那里,李裕黄袍加身,脸色淡然地端坐在高台。
底下则是文武百官。
文官按照官阶依次分列左右两侧,中间分出三列纵队,一列是代表南疆的鲜参和虺王,一列是代表凤翔的宋文通,另外一列,则是太子麾下的亲信李存忍。
“天下初定,九鼎方聚,还应以九州万民为主,不宜大动干戈,应休养生息,以民为业!”
李裕将手横置在龙椅两侧的把手上,眼神扫过整个大殿。
“臣有话说!”
宋文通率先出列,稽首而跪,口中振振有词:“殿下自乱世而出,挺身以入中原,吞二李而亡逆梁,执长鞭以御四极,威震海内。
南疆之主,西蕃之王,东倭之地,北辽之骑,无不慑服于殿下之名,如今天下初定,万民嗷嗷以待君父之恩!
殿下如以天下为重,以万民为业,当登九阶,着龙袍,配龙冠,重建大唐基业!”
宋文通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一开口就是不俗之言。
帝王登基尚有三让三辞。
如今一让一辞已用,君臣对答,其结论为:天下民心归顺,此为登基一大故要。
“如此民心可依也!”
百官齐声道。
史官在旁,跪坐执笔,用面前书简一一记录今日场景。
初,百官叩首以请登基,帝以民相问。时有岐地文通者禀之,自述帝之功业,帝纳服。然再辞……
“民心可依,本王欣然,然北地尚有契丹铁骑虎视眈眈,其后主亦为当世人雄,窥我中原如小人待财,本王岂可迷于一时之业,而居安忘危也!”李裕一甩袖子,站起身来,缓缓走下九层高阶。
史官耳闻李裕所言,心中思绪流于笔下。
……帝忧北辽,业以为心头之患,居安不忘危也。
这是二让。
宋文通退入百官朝列,这次是右侧李存忍名列,石瑶莲步轻移,缓缓出列,稽首而跪。
“臣且闻今之唐将有三虎:岐地文通、晋地存孝、北地玄策。其人玄策,曾日不移影连打北辽三十六员猛将,殿下以辽地为心头之危,故北地万民稽首以谢君恩,然契丹此族,茹毛饮血之辈,趁火打劫之徒,其行为举止不过无胆匪类,一支劲军即可横扫其国,实不值为忧也!”
石瑶也是个人精,话说的更是挑不出半点毛病。
听到石瑶口中所说,李裕暗暗点头。
难怪连袁天罡都十分看重王玄策,此人的军事能力当真不俗,日不移影连打三十六员战将,没想到此壮举应在了契丹一族身上。
有述里朵头疼的地方喽!
“既如此,外敌之忧可定。”李裕紧跟着点头。
史官暗暗点头,润了润笔,将石瑶所说记录而下。
……然契丹此族,向为北地蛮荒之长物,不可与中原灵秀相及。
石瑶与李裕君臣之间的对答,就没有被史官指名道姓写出来,而是用了一句评价语直接结束话题。
民生、外忧,李裕抛出的理由都被百官驳了回来,君臣上演的互问互答,反而是对双方的成就。
君主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很上心,百官对问题则有充分的见解,双方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民心可依,国无外忧,可国之根基尚未定夺,孤自觉驽钝难驯,当先摸索新制,再行登基之事才对。”李裕走到玉阶下面,停下了脚步,眼神投向每一个人。
当“新制”二字被李裕脱口而出时,官员们纷纷闭上了嘴巴。
民生,他们还可以站在大义上,借用一些堂而皇之的借口,去劝说皇帝。
外忧,只要不打到家门口,那都不叫事。
新制,可是相关所有人前途未来的东西。
新朝初定,百废待兴,这时也是最容易定制的时候,一旦制度定下来,王朝运行的几百年中,就很少再往制度上动手脚。
这就像是一根绳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绳子上会附着许多寄生物,不管绳子再怎么腐朽,寄生物都不会抛弃这根让他们引以为生的居所。
史官们纷纷停下笔墨,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朝堂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他们无关。
主打一个什么都要上心,但什么都漠不关心。
“孤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朝堂管制稍加改动,地方之政则移用‘凤翔新政’,以此作为新朝的新制。”李裕自说自话道。
他知道从此刻开始,百官和皇帝,就是天然对立的政治群体。
即便是宋文通、鲜参、虺王,都不会轻易在政治旋涡中做出决策,这不是李裕想要的结果,也不是百官想看到的结果。
“殿下可否详细说明?”一位年过耄耋之龄的官员,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
此人在百官朝列中算是资历比较老的官员了。
新朝还没有封官、封妃,所以一切都回归到了家族地位、为官年龄上。
当然了,这里地位最高的,还要属宋文通、鲜参、李存忍之流,毕竟这些都是跟随在太子麾下的近臣。
“孤打算直接在中央设立六部,此六部依照前人之制,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每部设立一位尚书,两名侍郎,以及其余从属官员,省去三省的环节,孤多累一累,能更好的处理国家要务。”
李裕一边说着自己的打算,一边观察各人的反应。
三省六部制度是唐代一贯采用的中央政治体制。
李裕采用的六部制度,则是明代开国时采用的制度。
两者的区别,就是割掉了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相当于将百官的要务,分了一部分给皇帝。
也就是说,李裕走了很大胆的一步。
朱元璋也是后续慢慢的废掉了丞相制度,而李裕直接废除了丞相。
“太子殿下,恕臣不敢苟同!”
果不其然。
立刻就有官员站出来反对。
丞相制度从春秋就存在了,到现在起码快1400年了,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一个皇帝,能真正意义上废除丞相。
也就一个破碗打江山的老朱敢这么做。
“殿下,丞相乃流传千年之祖制,不可废除啊殿下!”已经有臣子跪在地上开始哀嚎了。
丞相作为百官权力的集中体,天然代表百官的利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丞相也是朝堂中唯一可以与皇帝掰手腕的政治力量。
贸然将百官之首拿掉,就是蠢货也能看出来,新帝在有意削弱百官的政治话语权。
如果新朝奠基就这么做的话,那往后他们的日子怕不是更难过?
宋文通皱起眉头,他挺直脊背,硬是没敢站到百官那一侧去。
作为多次被慑服于李裕的手下败将,他可不认为这位能打天下的德王殿下,会如此冲动贸然的将自己置于同百官对立的位置上。
那无疑是火中取栗。
“请殿下三思啊!”
一众官员齐刷刷跪倒在地。
宋文通、鲜参、虺王、李存忍等一干人都没有举动,但也没有公然站出来唱和百官唱反调。
他们在等待李裕的下文。
果不其然。
李裕皱着眉开口了:“诸位,孤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如果废掉三省,只留六部,那孤不得累死啊?”
李裕的声音运用了内息,一下子就盖过所有人的声音。
宋文通脸色稍缓和了些。
果然没有这么简单。
他这位妹夫肯定是要削弱官员集团,但就看用什么手段削了,如果只是刚才说的那些内容,那他宋文通才要怀疑自己到底看上了个什么玩意儿。
一众官员立刻偃旗息鼓,瞪着大眼珠子,渴望李裕给个答复。
“臣等驽钝,还请殿下明言!”石瑶借机出来刷了一波存在感。
见石瑶主动提出,李裕刚好顺着坡下来:“孤计划在六部之外,另设一内阁,暂且以五人为制,替孤分担政务。”
百官一听李裕的“内阁”,立刻就瞪大了眼珠子,待听到“帮孤分担政事”,更是呼吸急促。
宋文通脸上不动声色,内心稍露喜意。
这内阁五人,想必会有他的位置。
按照目前朝堂的政治力量,唯有鲜参、虺王、他自己以及李存忍有资格与李裕共商政事。
“内阁五人并非空穴来风,凭空诞生,孤打算以六部为范围,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简拔出五人入住内阁。”
“内阁主事者一人,其余都为辅佐,依次用大学士、学士制度区分。”
“内阁主要负责协理孤处理政事。”
李裕并未具体的阐明内阁有统理职能,但台下百官个个眼冒精光,把耳朵里听到的东西翻译过来就是:“不废丞相啦,把丞相从三人缩减成一人了哦,但是有四个副丞相呢!”
这就是百官眼里的“内阁”制度。
人群中唯有李存忍和宋文通皱着眉头,虺王和鲜参表现的完全不在乎,甚至有点想赶紧回去抱孙子。
这两人对当官都不是很热衷。
“除却内阁,孤还打算设立专管军事的军机处,用于协理外交、内乱、治军方面的要务。”
李裕又将设立军机处的想法抛了出来。
百官的热情突然被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皇帝自然不可能白给他们好处,政治上没有妥协,只有交换。
李裕答应不废丞相,只是将丞相从三省缩减成了内阁大学士,但候补了四个阁员学士,相当于副丞相。
如此不过是换个职称,反而给了丞相更多的权力。
可当李裕提出建立军机处,统管军事的话,那就有些不对味了。
皇帝这是想……军政分离?
官员们都是政治动物,怎么可能想不到这层含义。
废丞相如果是横向切割,那么军政分离就是纵向切割。
总之,不夺权可以,但必须分权。
这一点百官都悟出来了,但是,要反对吗?
好像不用吧!
军政再分离,又不是皇帝亲自下场夺权,反正都是官,都由他们来做啊!
那就……象征性反对一下?
于是百官和李裕又开始拉扯。
这时候宋文通的眉头越皱越紧了。
他根本上的注意到了李裕话中的漏洞。
不论是设立军机处,还是设立内阁,李裕都只说明了内阁的晋升道路,却从未明言内阁和军机处的统辖权。
让你参政、议政,不代表你就有干政的权力。
丞相以往的权力是既参政议政,还要干政。
最主要的权限在后面那两个字。
没有摄理政务的权力,你丞相就是个屁!
还有那个军机处,如果内部设定的架构也是如此,只是实行了军政分离,那性质也一样。
宋文通眼神中带着震惊。
他没想到李裕会这么大胆。
这是变相的将军政权限大幅度收回,这还不如废丞相来的爽快!
这特么一刀切啊!
还是屠龙刀!
宋文通简直难以想象,皇权会在李裕手中被加强到什么地步!
他就不怕反弹吗!?
宋文通面容难以置信,突然地,他看到大殿角落里的一道人影。
那人影戴着一副面具,背着手,他看到对方的同时,对方似乎也注意到了他,冲他微微摆手。
是袁天罡。
宋文通轻咳一声,老老实实地站在了人群中。
反弹?弹个屁!
皇帝手里现在可不止一把快刀。
“臣等认为,此事可行!”官员们派了几个代表出来,对李裕的政令表示顺从。
“好!”李裕笑眯眯地看了眼宋文通。
他不担心李存忍,只担心宋文通,大舅哥要是想闹事,他总得顾虑女帝。
毕竟是给自己稳住后宫的大老婆。
注意到李裕别有深意的眼神,宋文通立刻拱手表示顺从,并且率先叩首:“既如此,还请殿下登基!”
百官们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于是各自心满意足的叩首。
“请殿下登基!”
“请殿下登基!”
“请殿下登基!”
李裕这才一甩袍子,坐上了黄金龙椅。
“孤愿承天命,开太平之年,为大唐重兴万代基业!”李裕的声音自金龙殿传出,似乎要将整个凤翔笼罩。
排排雄壮兵马听到金龙殿的钟声,纷纷转过身来,手执长戈,高声震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官脸上带着严肃的面容,一场权力的狂欢中,只有他们手握史笔,将一切书写在传世的史书中。
……太平元年,帝设六部,建内阁,施军机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