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刚刚结束那番关于天下大势和徐州方略的分析,刘备和糜竺都沉浸在激动与赞叹之中时,两个不和谐、却又在我意料之中的声音(或者说,是目光),打破了这短暂的和谐氛围。
是关羽和张飞。
这两位追随刘备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万人敌猛将,虽然对兄长的决定向来遵从,但他们骨子里,终究是信奉武力、崇尚实干的“武夫”。
对于我这个突然冒出来、夸夸其谈、似乎要对他们兄长的事业指手画脚的“白面书生”,他们天然地带有一种审视和……不信任感。
关羽,那位美髯飘飘、相貌威严的将军,虽然没有直接开口,但他那双微阖的丹凤眼,此刻已经完全睁开,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我身上,上下打量着,带着一种探究和……些许傲气。
他似乎在评估,我这个看起来文弱不堪的年轻人,是否真的有资格对他们的“大业”提出如此宏伟的规划?他更像是在观察,我的言谈举止中,是否隐藏着什么虚浮或不可靠的成分。
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压力。
而张飞,这位性如烈火、快人快语的猛将,则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他那双环眼一瞪,粗声粗气地便开了口,打破了内堂的寂静:“先生刚才说得倒是热闹!什么袁绍曹操,什么江东荆州,听起来头头是道!可俺老张就想问问,如今曹操那厮就在北边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打过来!南边那个袁术也不是什么好鸟!光靠先生说的什么屯田、算账、跟那些酸不溜丢的士族搞好关系,就能挡住他们的铁骑吗?!”
他猛地一拍大腿,声若洪钟:“依俺看,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得靠俺二哥的青龙刀和俺这丈八蛇矛!把那些敢来捣乱的家伙,杀他个屁滚尿流!那才是真本事!先生你说是不是?!”
他的话语粗俗直接,充满了对武力的绝对自信,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我这种“文弱书生”的不以为然。
他代表了刘备集团内部一种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现实的想法
——在乱世之中,拳头才是硬道理!
我能感觉到,他的话音一落,刘备和糜竺的脸上都闪过一丝尴尬。关羽也微微皱了皱眉头,似乎觉得三弟有些失礼。
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慌乱或动怒。
我知道,张飞的质疑,并非完全是针对我个人,而是代表了武将集团普遍存在的、对文官(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的天然警惕和实用主义思维。
我必须正面回应他的质疑,并且要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以及同样抱有类似想法的关羽)明白我的价值。
我站起身,先是对着张飞恭敬地拱了拱手,然后才不卑不亢地说道:“三将军勇冠三军,威震华夏,实乃国之栋梁,亦是玄德公扫平天下之最大依仗,陆某素来敬佩万分!”
我先是肯定了他的勇武和重要性,稍稍满足了一下他的自尊心。
随即,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然将军所言,陆某却不敢苟同。兵者,诚然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关将军、张将军之勇武,天下谁人不知?有二位将军在,徐州自可安如磐石。但是……”
我加重了语气,目光迎向张飞那依旧带着怀疑的眼神:“强兵劲旅,非凭空而来,亦非朝夕可成!”
“试问将军,士兵冲锋陷阵,所需粮草从何而来?若无屯田积粟,百姓流离,府库空虚,纵有百万雄兵,亦不免饿殍遍野,不战自溃!”
“再问将军,打造精良兵器铠甲,修筑坚固城池壁垒,所需钱粮、铁料、木材又从何而来?若无开源节流,整顿经济,发展工商,我等拿什么来武装军队,巩固城防?”
“三问将军,两军交战,情报几何?敌军虚实、粮道要冲、人心向背……若无细作刺探,谋士分析,将军纵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岂能百战不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四问将军,大军出征,后方如何?若吏治不清,百姓离心,后方不稳,则前方将士如何能安心作战?后院起火,前线必败无疑!”
我一连四个反问,层层递进,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我没有直接反驳张飞的“武力至上论”,而是从粮草、军备、情报、内政这四个与军事行动息息相关的角度,阐述了内政治理和战略谋划对于支撑强大武力的极端重要性!
“故此,”我最后总结道,“屯田、经改、吏治、情报,看似迂缓,实则乃强军之本,立国之基! 内政不修,根基不稳,纵有关张之勇,亦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久!陆某不才,愿以所学,为玄德公、为二位将军,筑牢这强军之基,稳固这立国之本! 如此,方能让二位将军的盖世武功,得以最大限度地施展,最终成就匡扶汉室之大业!”
我的这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肯定了关张的武力价值,又强调了内政治理的根本性,更点明了我自身的价值所在
——并非与他们争功,而是为他们提供支撑和保障!
张飞听得瞠目结舌,环眼瞪得更大了,但脸上的不服气却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虽然粗犷,却并非完全不通事理。
我的这番话,浅显易懂,却又直指核心,让他一时也难以反驳。
最终,他只是挠了挠头,悻悻地“哼”了一声,不再多言。
而一直沉默的关羽,此刻却缓缓睁开了他那双狭长的丹凤眼,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中,似乎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
……真正的认可和
……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他对着我,极其轻微地,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我过关了。
我不仅用我的战略分析打动了刘备,也用我的逻辑和口才,初步赢得了这两位绝世猛将(至少是关羽)的认可。
虽然未来或许还会有摩擦和考验,但至少,我已经为自己在这个以武力为尊的团队中,争取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