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若即若离”地尾随着献帝东归的队伍,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刻意保持着距离,以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但命运的丝线,有时就是如此难以捉摸。
一次意外的遭遇,却让我们与这支队伍的核心人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交集。
那是在我们离开长安已有十余日,行至华阴附近的一处狭窄山谷时。根据玄镜台斥候(我们队伍中那几位身手最好、最擅长侦察的弟兄)提前探得的情报,献帝的大部队因为粮草不济,加上内部将领的争执,行进速度极为缓慢,并且似乎在前方不远处的谷口遭遇了李傕麾下大将张济所部的拦截!
我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张济以勇猛着称,其部下也多是凉州精锐。献帝那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队伍,一旦被缠住,后果不堪设想。
按理说,我们应该立刻选择绕行,远远避开这场可能发生的恶战。然而,就在我们准备转向、寻找其他路径时,前方突然传来了激烈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
显然,战斗已经打响!
而且,听声音的激烈程度,献帝一方似乎……正处于下风!我立刻命令队伍停下,隐蔽在山谷侧翼的一处密林之中,用望筒观察前方的战况。
只见谷口处,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数百名衣甲相对齐整、护卫着几辆马车(其中一辆装饰明显不同,想必是献帝的御驾)的汉军,正在与数倍于己的、装备精良的凉州追兵进行着殊死搏斗!
汉军虽然人数劣势,但显然是为了保护身后的重要人物,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死战不退。领头的几位将领,我依稀能辨认出,正是后将军杨奉,以及国戚董承!
他们身先士卒,挥舞着刀剑,奋力厮杀,但凉州军攻势如潮,他们的防线正在被一点点地压缩,眼看就要崩溃!
特别是侧翼,一支凉州骑兵利用速度优势,正在迂回包抄,试图切断汉军的退路,直扑那几辆关键的马车!一旦被他们得手,后果不堪设想!
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
救,还是不救?
救,意味着我们要暴露自己,卷入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很可能将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也拖入覆灭的深渊!
我们携带的典籍,也可能因此而毁于一旦!
这与我们之前定下的“保持距离、避免冲突”的策略完全相悖!不救,则眼睁睁看着献帝落入叛军之手,或者杨奉、董承等人全军覆没。
虽然他们未必是值得完全信赖的盟友,但至少,他们是目前唯一能与李傕郭汜抗衡、并护送献帝东归的力量。
他们若完了,东归之路也就彻底断绝,我们未来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而且,见死不救,也非我本心所愿。
时间,不容我过多犹豫!
就在那支凉州骑兵即将突破侧翼防线的危急关头,我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
“石秀!老吴!”我低声喝道,“准备动手!我们不能直接参战,但可以……帮他们一把!”
我迅速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
袭扰侧翼,制造混乱,为他们争取撤退的时间!我让老吴带领几名箭术最好的弟兄,占据侧翼山坡上的有利地形,用我们仅有的几支弓箭,重点射杀凉州骑兵的马匹和领头的军官! 目标不是杀伤多少敌人,而是要打乱他们的冲击阵型,制造混乱!
同时,我让石秀带领另一部分人,准备好我们携带的最后几个烟雾弹和一些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爆竹(这是我之前让工匠仿制的,本意是用来惊吓野兽或作为信号)。
“听我号令!”我死死盯着战场,“等他们骑兵冲到最接近御驾的时候……放!”
时机稍纵即逝!就在那支凉州骑兵得意忘形、即将冲入汉军侧翼的瞬间!
“放箭!”
“点火!”
随着我的命令,山坡上箭矢破空,几匹战马应声倒地,骑兵阵型顿时一滞!紧接着,数枚烟雾弹和爆竹被同时扔向了骑兵队伍的后方!
“轰隆!”
“噼啪!”
浓烟滚滚,火光闪烁,巨大的声响在狭窄的山谷中回荡,如同天雷炸响!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显然让那支凉州骑兵大吃一惊!
他们不知道侧翼的山林里到底埋伏了多少敌人,战马也受惊不小,嘶鸣不已,阵型彻底混乱!领头的军官似乎也有些犹豫,不敢再贸然冲击。
混乱,奏效了!
而正面战场的杨奉和董承,也立刻抓住了这个宝贵的喘息之机!他们显然也注意到了侧翼的“意外援手”(虽然他们肯定不知道是谁),精神大振!“保护陛下!快!向后撤!”杨奉嘶声吼道,指挥着残余的部队,护卫着献帝的马车,开始且战且退,向着山谷深处撤离。
张济的步兵主力虽然仍在追击,但失去了骑兵的有效侧翼威胁,追击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危机,暂时缓解了!
我没有恋战,立刻命令所有人迅速撤离!我们不能暴露身份,更不能被缠住!
我们如同鬼魅般,消失在了茂密的丛林之中。
虽然只是短暂的交集,一次小小的“援手”,但我知道,这或许已经改变了一些事情。杨奉和董承,必然会对这支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的“神秘援军”感到好奇和感激。
他们会猜测我们的身份吗?会派人来寻找我们吗?这是否会成为我与他们建立某种联系的契机?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已经在这场东归的洪流中,留下了属于我的印记。
虽然微不足道,但或许……也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产生意想不到的回响。而现在,我们必须继续赶路了。
黄河渡口,才是真正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