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木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锦文执政的前十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后世之人誉为黄金时代。
那十年间,朝堂之上表面一片清明,君臣之间默契十足,各项政令得以顺利推行;
民间百姓安居乐业,集市上熙熙攘攘,买卖兴隆,处处洋溢着繁荣昌盛的气息。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第十年的年末悄然转动,一件足以撼动整个王朝根基的大事,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祥和。
那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冬日,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横冲直撞,刮在人们的脸上,仿佛刀割一般生疼。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不一会儿,便将整个京城装点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皇宫的大殿内,熊熊燃烧的炭火似乎也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压抑。
宋锦文身着一袭绣满金龙的华丽龙袍,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他的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那一排排身着朝服、垂手侍立的文武百官,整个大殿内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突然,宋锦文打破了这份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诸位爱卿,朕近来心中忧虑,反复思量,有意派遣专人对我朝武备进行一番详细查验,以便确切了解仓库中的武器与铠甲质量究竟如何。”
此时的宋锦文,已然登基十载有余。
在这岁月里,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铁腕手段,历经数次权力的重新分配与整合。
在安木王朝原本就想方设法禁止权臣出现的基础上,如今更是将朝堂把控得滴水不漏,满朝文武在他的面前,都只能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垂手侍立丝毫不敢有半分僭越之举。
听闻皇帝陛下要检查武备之事,朝堂上下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无人胆敢率先出言反对。
毕竟,这等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国家安全的大事,谁敢轻易置喙?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宋锦文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游走,似乎在考量着每个人的能力与忠诚。
片刻之后,他随意地伸出手指,点了几位大臣的名字,语气不容置疑地责令他们负责此次武备检查工作。
被选中的大臣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心中猛地一紧,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忐忑与不安。
但皇命难违,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缓缓跪地,声音颤抖地领旨谢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锦文表面上依旧照常处理着朝政,神色平静,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深知,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此次武备检查,恐怕会牵扯出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与问题。
终于,那份详尽的调查报告被呈送到了宋锦文的面前。当他缓缓打开这份报告,仅仅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原本还算平静的面容瞬间变得铁青,紧接着,他的双眼圆睁,怒发冲冠,猛地将报告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口中破口大骂:“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要知道,平日里的宋锦文,总是面带微笑,举止文雅,一言一行都尽显温文尔雅的帝王风范。
无论是面对朝堂上的激烈争论,还是民间的各种棘手事务,他都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然而此刻,竟能令他如此动怒,足见事态之严重程度,已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且看那调查报告,其中所罗列的每一项问题,都如同一个个重磅炸弹,让人触目惊心。
首当其冲的便是数据造假问题。无论是军粮的储备数量,还是各类军械的账面数字,乍一看上去,都颇为可观,仿佛安木王朝的武备实力雄厚,坚不可摧。
可一经实地核查,方才惊觉,那些账目不过是一堆用来糊弄人的虚假数字罢了。
比如说,账面上记载有一万条麻袋,可实际去仓库清点时,却发现连一千条都凑不齐;
又说有大刀五百把,然而真正能用的,有一百把都算是谢天谢地、磕头碰着天了。
其次,便是质量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原本数量就远远不足,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可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这些物资的品质完全无法得到保证。
那所谓的刀具,竟然只是用最粗糙的铁块随意打造而成,刀刃钝得甚至连一块普通的木板都难以砍断;
弓弩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轻轻一用力拉扯,用不了几次便会瞬间宣告报废;
用来装载物品的麻袋,早已腐朽破烂不堪,稍微用力一扯,就会“嘶啦”一声破裂开来。
而最为关键的军粮,竟然掺杂着大量的沙土,这样的食物,别说是给战士们提供充足的能量去征战沙场了,恐怕吃了之后,还会危及身体健康。
此外,还有一个关乎军队战斗力的关键问题,那便是马政的具体落实情况。
鉴于安木王朝长期面临马匹短缺的困境,在适合养马的地区大力发展养马业,以增加马匹数量,这一直都是国家坚定不移推行的基本国策。
多年来,朝廷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然而,此次深入调查所揭示的真相,却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超过六成的骑兵实际上并无马匹可供骑行,那些原本规划得好好的用于养马的场地,如今竟变成了牧羊人的牧场,里面饲养的尽是一群群肥硕的羊群,而不见一匹矫健的战马。
面对这种令人发指的局面,被押送过来的相关责任人不仅毫无愧色,没有丝毫的悔意与愧疚,反而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道:“陛下有所不知,养马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益可言,投入大,回报小。
相比之下,羊肉价格昂贵得多,养殖羊群自然能够赚取更多的钱财啊!我们也是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着想啊!”
听到这番荒谬至极的言论,宋锦文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他死死地盯着那个说话的官员,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心中只想质问一句:“待到战事爆发之际,难道你们打算让我们安木王朝英勇无畏的将士们骑着温顺的绵羊去冲锋陷阵吗?
亦或是眼睁睁看着敌方骑兵一人配备两匹良驹,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而我们安木王朝的骑兵却只能两人共乘一匹马,艰难迎战,任人宰割吗?”
诸多这般触目惊心的问题,如同潮水一般向宋锦文涌来,摆在他的眼前。
他在阅览完毕之后,只觉后背一阵发凉,毛骨悚然。他怎么也难以想象,在自己兢兢业业治理下的堂堂一国之军备,竟然已然荒废至如此不堪入目的地步!
这简直是对他的一种莫大的讽刺,也是对整个安木王朝的巨大威胁。
这一天,宋锦文做出了他执政以来最为残酷的决定。
他深知,若不采取雷霆手段,彻底整治这股歪风邪气,安木王朝的未来将岌岌可危。于是,他大手一挥,下令一次性处决了一百五十名官员,其中三十名情节最为严重的,被判斩立决。
在安木王朝,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
官员们除非犯下那种天怒人怨、罪大恶极的事情,否则不可轻易被处死,大多只是罢免官职,以示惩戒。
然而,这一次,宋锦文真的怒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决绝:“军备乃是国家之重中之重,关乎我朝的生死存亡。朕这次就犯天下之大不违,用一次重刑,以儆效尤!”
写完那份严惩不贷、从重判处的圣旨后,宋锦文仿佛瞬间失去了全身上下所有的力量,整个人瘫坐在龙椅上,久久不说话。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望着大殿外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场风暴过后,安木王朝的朝堂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他,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天,菜市口人头攒动,四周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寒风依旧凛冽,雪花依旧飘落,而那高高竖起的悬首杆上,却是人头滚滚。
殷红的鲜血顺着冰冷的地面流淌,与洁白的雪地相互交织,红白相间,显得格外刺眼。
这场血腥的处决,如同一个沉重的警钟,在安木王朝的每一个角落回荡,也让所有人都深刻地意识到,这盛世之下,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