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主要着作:
2)《论积贮疏》—2
注释:
1、筦:同“管”。 筦子:即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国的国相,佐齐桓公霸诸侯。
2、仓廪(lin凛音):储藏谷米的地方。 实:充实,满。
3、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没有听说过这回事。
4、一夫:一个男人。 或:有的人,某人。 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5、之:代词,代替物质财富。 亡:同“无” 屈:匮乏。
6、至:极。 孅:同“纤”,细致。 悉:详密,周备。
7、畜:同“蓄”。 恃(shi士音):依赖。
8、本:指农业。 末:指工商。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为末业。
9、残:伤害。
10、淫:过分。 侈:奢侈。 以:助词性质,没有实在意义,这是“以”字的特殊用法。 长:增长。 贼:危害。
11、莫:没有谁。 之:代词,指“残贼公行”这种情形,是“止”的宾语。 “或”:用在动词前边,表示不定的意思。 莫之或止:就是“莫或止之”。
12、大命:指国家的命运。 泛:覆灭的意思。 振救:拯救,挽救。
13、靡:耗费。 蹶:竭尽。
14、为:成为。 汉之为汉:意思是说,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 几:近。
15、积:积蓄。 犹:还。
16、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常回顾。这里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就发生顾虑。
17、岁恶:年成坏。 不入:纳不了税。
18、闻耳:是说传达到皇帝的耳朵里。
19、为:指治理。 阽(dian店音):危险。 阽危:摇摇欲坠。 “者”是衍文。 上:皇帝。
第一段提要:说明生产少而消费多,风俗奢侈而不事积贮,都有促使国家复亡的危险。用意在引起汉文帝警惕现状。
20、饥:荒年。 穰(rang攘音):丰年。 行:常道。 天之行也:自然的常有现象。
21、即:假使,倘若。
22、胡: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胡以:何以,拿什么。 恤:救济。
23、卒:同“猝”。 卒然:忽然。
24、馈:原意是赠送,这里指发放粮饷。
25、兵:兵灾。 旱:旱灾。 相乘:交互侵袭。 天下大屈:社会上财富非常缺乏。
26、徒:众。 衡:同“横”。 衡击:横行抢劫。
27、罢:同“疲”。 羸(lei累音):瘦弱。 齩:“咬”的本字。
28、毕!:完全。 通:达。
29、“能”字是衍文。疑者:有二心的人,就是想夺天下的人。
30、乃:同“乃”,于是。 骇:惊骇,恐慌。 图:图谋对付。 之:指上文“远方……而争起”。这句主语是“皇上”。
第二段提要: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方面,进一步说明不积贮的危害性。用意在劝汉文帝防患于未然。
31、天下:这里指国家。 命:命脉,指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存亡。
32、怀:来,使动用法。怀敌:使敌对者来归顺。 附:归附,使动用法。 附远:使远方的人归附。
33、殴:同“驱”。 着(zhuo着音):附着。着于本:指从事于农业。
34、末技:指工商业。
35、缘:沿,循。这里有趋向的意思。 畮:同“亩”。南亩:就是农田。
36、为:做,形成。 富:富足,指食用充足。 安:安定,指政治安定。 直:竟。 廪廪:同“懔懔”,害怕的样子。
37、蔽(bi敝音):宫殿的石阶。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第三段提要:从正面说明积贮对治国安民的重要作用。归结到劝汉文帝提倡积贮,重视农业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