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河眼见此前手段未能成功遏制苏恒泰与楚若琳推行新政,不禁恼羞成怒,决意铤而走险,使出更为狠辣的招数。他买通了宫中一位颇受皇帝信任的太监林震,谋划让林震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诋毁三皇子与楚若琳。
林震收受霍山河的重金贿赂后,趁皇帝处理政务之际,佯装不经意地提及:陛下,近日奴才听闻一些有关三皇子和楚姑娘的传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正因朝中诸事烦忧,眉头微蹙,抬眼道:但说无妨。
林震故作犹豫之态,嗫嚅道:陛下,有人传言三皇子表面积极推行新政,实则意在笼络人心、扩充自身势力。而那楚姑娘,更是居心叵测,她出自文国公府,背后恐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听后,心中一凛,却并未即刻表态,只是沉吟不语。林震见状,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些捕风捉影之事,试图加深皇帝对于楚若琳的怀疑。
与此同时,霍山河又安排人手在京城四处散布谣言,称苏恒泰与楚若琳勾结外敌、意图谋反,新政不过是他们迷惑众人的幌子。一时间,京城内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苏恒泰与楚若琳得知这些谣言后,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苏恒泰心急如焚,说道:楚姑娘,这些谣言来势汹汹,若不尽快澄清,父皇恐怕会对我们心生猜忌,新政也将彻底夭折。
楚若琳同样面色凝重,但她竭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此事急不得。霍山河既然敢如此大张旗鼓地造谣生事,必定有所准备。我们贸然进宫向陛下解释,恐难取信于陛下,反倒会被霍山河等人抓住把柄。
苏恒泰焦虑地在厅中踱步,那依楚姑娘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楚若琳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们先从谣言源头查起,顺藤摸瓜,找出霍山河等人操纵此事的证据。同时,争取朝中正直大臣的支持,让他们在陛下面前为我们说话。此外,向民众展示新政的好处,让百姓信任我们,自发为我们辟谣。
苏恒泰听后,心中稍定,立刻依楚若琳的建议展开行动。他们派出众多人手在京城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一些受霍山河指使散布谣言的人。经过审讯,这些人供出背后主使正是霍山河。
而在朝中,苏恒泰与楚若琳平日的为人和才能有目共睹,一些正直大臣纷纷站出来,向皇帝进言,力证他们的清白。与此同时,新政在一些地方初显成效,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开始自发反驳那些谣言。
皇帝并非昏庸之主,见此情形,心中对苏恒泰与楚若琳的怀疑逐渐消散。但霍山河等人并未就此罢手,他们见阴谋即将败露,决定破釜沉舟,发动最后一击,打算在一次朝会上,联合众臣弹劾三皇子与楚若琳,妄图一举将他们扳倒…
朝会之日,气氛格外凝重。霍山河率领一众附和他的大臣,早早便在朝堂商议弹劾之事,势要在今日将三皇子与楚若琳置于死地。
待皇帝登上龙椅,众人行礼参拜完毕,霍山河率先出列,手捧弹劾奏章,高声奏道:陛下,臣有本启奏。三皇子与文国公府楚若琳,居心叵测,意图谋反。他们借推行新政之名,笼络人心,私结党羽,于京城内外散布不利于朝廷的谣言,扰乱民心,其心可诛!望陛下明察,严惩此二人,以正朝纲!
说罢,他将奏章呈给太监,由太监转呈给皇帝。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出列,随声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苏恒泰心中愤怒,却仍强自镇定,出列说道:父皇,儿臣冤枉!霍山河等人纯属污蔑。儿臣一心为大丰朝的繁荣昌盛,推行新政也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何来谋反之意?
楚若琳也神色坦然地站出来,说道:陛下,霍丞相所言毫无根据。近日京城谣言四起,实乃霍山河等人暗中操纵,意在破坏新政、打压三皇子。臣等已查明真相,有证据在此。言罢,她将从造谣之人处获取的口供及相关证据呈上。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查看,脸色愈发阴沉。霍山河见状,心中有些慌乱,但仍强辩道:陛下,这些证据定是他们伪造的,旨在混淆视听、逃脱罪责。陛下切不可轻信啊!
这时,平日里与三皇子交好的几位大臣也纷纷站出来为他说话。陛下,三皇子与楚姑娘一心为国,这几个月新政推行,已初见成效,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霍丞相此举,恐怕另有目的。
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皇帝扫视众人,心中思忖着各方所言。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若处理不当,朝堂必将陷入混乱。
沉默片刻后,皇帝缓缓开口道:此事朕会仔细调查,在真相未明之前,不可妄下定论。霍山河,恒儿与楚若琳,你们皆需听从朕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退朝!说罢,他起身离开朝堂。
退朝后,苏恒泰与楚若琳回到府中,苏恒泰有些担忧地说道:楚姑娘,虽然我们拿出了证据,但父皇似乎仍在犹豫,不知这调查结果会如何。
楚若琳微微皱眉,思索道:陛下一向圣明,定会查明真相。只是霍山河等人必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或许还会有其他动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继续收集霍山河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证据,增加胜算。
果然,霍山河回到府中后,与心腹商议道:今日之事虽未成功,但也不能让三皇子好过。我们要尽快找到更多能坐实他们罪名的证据,同时再想办法拉拢一些中立大臣,在下一次朝会上,务必将他们扳倒!
两方人马都在暗中较劲,一场更为激烈的朝堂风暴即将来临,而大丰朝的未来,也随着这场争斗,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恒泰与楚若琳争分夺秒地收集霍山河的罪证。楚若琳凭借其缜密心思和出色谋划能力,安排人手对霍山河及其党羽的日常活动进行全方位监视。
与此同时,苏恒泰则与朝中一些中立大臣频繁接触,向他们阐明新政的意义以及霍山河等人的险恶用心,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些中立大臣原本对苏恒泰与霍山河的争斗持观望态度,了解事情真相后,纷纷对霍山河的行为表示不齿,逐渐倾向于苏恒泰一方。
另一边,霍山河也没闲着。他买通一些市井无赖,企图制造更多不利于苏恒泰与楚若琳的事端,加深皇帝对他们的厌恶。然而,楚若琳早料到霍山河会有此招,提前安排人手在京城各处布防,霍山河等人稍有动作,便能及时制止。
经过一番艰苦调查,苏恒泰与楚若琳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霍山河与一些地方官员勾结,私自挪用朝廷用于救灾款项、中饱私囊的账本。这本账本详细记录了每一笔款项的流向以及参与贪污的人员名单,是霍山河罪行的铁证。
苏恒泰拿着账本,激动地对楚若琳说:楚姑娘,有了这本账本,霍山河再也无法狡辩了!我们可以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让父皇严惩他!
楚若琳却显得格外冷静,她说道:殿下,虽然我们已掌握关键证据,但仍需谨慎行事。霍山河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我们贸然行动,他的党羽可能会狗急跳墙,做出对我们不利的举动。我们需等待合适时机,一击必杀。
就在苏恒泰与楚若琳商议如何揭露霍山河罪行之时,皇帝经过多日暗中调查,也逐渐对整件事情有了清晰认识。他对霍山河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怒,但为维护朝堂稳定,决定在一次朝会上,让双方当面对质,彻底解决此事。
很快,皇帝便下旨,召集满朝文武于三日后早朝。三皇子与楚若琳得知消息,明白决战时刻即将来临。他们对证据进行了最后的整理和核实,确保万无一失。
三日之后,早朝钟声敲响,文武百官齐聚朝堂。皇帝威严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今日早朝,朕要彻底查清霍山河弹劾恒儿与楚若琳一事。霍山河,恒儿,你们二人可有话说?
霍山河站出来,仍试图先发制人,陛下,臣所奏句句属实,苏恒泰与楚若琳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请陛下速速将他们治罪,以安民心!
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霍山河…
皇帝:闷哼”一声,气的一甩手。
霍山河看着地上的账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双腿一软,险些瘫倒在地。他心里清楚,这本账本是他罪行的铁证,如今已无力回天。可他仍心存侥幸,妄图做最后的挣扎。
陛下,这…这账本是他们伪造的,是用来陷害老臣的啊!三皇子与楚若琳狼子野心,企图借此扳倒老臣,还望陛下明察!霍山河声泪俱下,试图以此博取皇帝的同情。
然而,皇帝此时对他的行径已洞若观火,怎会再被他蒙蔽。怒目而视,厉声道,霍山河,事到如今,你还不思悔改,妄图狡辩!朕这些日子暗中调查,所获结果与这账本相互印证,你私吞救灾款项,结党营私,意图打压朝中忠良,罪行累累,证据确凿!你还有何颜面在此狡辩?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皇帝所言,纷纷交头接耳,对霍山河的所作所为既震惊又不齿。那些曾经附和霍山河的大臣,此刻也都面露惧色,生怕自己被牵连其中。
苏恒泰再次出列,说道:父皇,霍山河长期在朝中为非作歹,严重影响朝纲,致使新政推行困难重重。若不加以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国法!
众大臣中,不少人纷纷点头,齐声附和:请陛下严惩霍山河!
皇帝扫视朝堂,见众人态度,心中已有决断。他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宣布:霍山河身为左丞相,不思为国尽忠,反而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妄图陷害忠良,其罪当诛!即刻革去霍山河官职,抄没家产,打入大牢,择日问斩!其党羽一并彻查,绝不姑息!
霍山河听闻判决,顿时瘫倒在地,眼中满是绝望。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处理完霍山河后,老皇帝的目光转向苏恒泰与楚若琳,眼中满是欣慰之色,恒儿,若琳,此次你们受了委屈。多亏你们一心为国,坚持调查,才让霍山河的罪行得以揭露。新政推行关乎大丰朝未来,你们继续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们!
苏恒泰与楚若琳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信任,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经此一事,朝堂上的阴霾一扫而空,新政推行再无阻碍。苏恒泰与楚若琳在老皇帝的支持下,加快了新政的实施步伐。在他们的努力下,大丰朝的军事、民生、经济等各方面都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军事学堂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将领,军队战斗力日益增强;兴修水利使得农田灌溉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商业贸易的繁荣让大丰朝的国库日益充盈。百姓们安居乐业,对苏恒泰与楚若琳感恩戴德。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年事渐高,他越发觉得三皇子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老皇帝在朝堂上正式宣布,立苏恒泰为太子,楚若琳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
至此,大丰朝在苏恒泰与楚若琳的带领下,迈向了一个新的繁荣时代,而他们的传奇故事,也在大丰朝的土地上,被人们代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