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三住进赵亚楠这边的小院后,日子过得舒坦多了。早上一睁眼,就有丫鬟上前伺候洗漱,李婶也总是早早将香气扑鼻的早餐准备妥当。何三压根不在意王爷究竟是什么身份,在他看来,有吃的就敞开肚皮吃,有喝的便尽情享用。李婶同样对何三不甚了解,好在何三为人处世还算客气,而且起得也早。他大大咧咧地把衣服递给两个小丫鬟,叮嘱她们帮忙清洗干净后,便悠哉游哉地朝着茶楼去了。
近日,王爷忙得焦头烂额,只因明后天便是科考的大日子。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都将齐聚于皇城脚下,这场面,规模着实浩大。此次科考关乎朝廷选拔人才的大事,为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不容有一丝舞弊乱象,皇上特意安排了众多官员参与监督工作,而王爷则肩负起监督这些官员的重任,责任可谓重大。
皇上给赵亚楠安排的身世,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她本是镇远大将军失散多年的爱女。当年,镇远大将军奉命出征,在战场上遭遇敌军的突然袭击。一场激烈残酷的混战后,襁褓中的赵亚楠与家人不幸走散,幸运的是,她被一户善良的普通人家收养。在民间,赵亚楠历经生活的磨砺,却依旧出落得亭亭玉立,心怀善良与坚韧。
多年之后,镇远大将军得胜凯旋回朝。皇上念其多年征战劳苦功高,便恩准他寻回失散多年的女儿。经过一番艰难的找寻,赵亚楠的身份终于得以确认。皇上见赵亚楠端庄秀丽、聪慧过人,觉得她与王爷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最终将赵亚楠封为“惠宁郡主” ,为她嫁入王府,成为王爷的王妃创造条件。
这郡主之位,一来匹配赵亚楠如今的身世,二来也是为她成为王爷王妃铺平道路。如此安排,既能彰显皇家对镇远大将军的恩宠,又能为王爷觅得佳偶,朝堂上下皆觉是美事一桩。消息传到王府,众人都为王爷即将迎来王妃而欣喜,而赵亚楠,也在满心期待与些许忐忑中,准备开启人生新的篇章,踏入王府,成为王爷携手同行的伴侣 ,在王府中站稳脚跟,辅助王爷处理府中诸事,甚至在一些场合凭借自己的见识与智慧,为王爷出谋划策 。
赵亚楠有了镇远大将军失散爱女这重尊贵身份后,她与王爷的婚事便被圣上指定下来,定在下个月的月圆之夜。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朝堂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大臣们纷纷向王爷表达祝贺,毕竟在此次关键的政治变革里,王爷凭借着过人的谋略与果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大婚自然备受瞩目,众人都期待着这场盛大婚礼的到来,认为这将是朝堂稳固、皇室昌盛的又一吉兆 ,也预示着王爷在未来能与赵亚楠携手,在朝堂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添砖加瓦。
科考这天,天还未大亮,茶楼的徐掌柜便早早安排大厨,为三位在茶楼帮工的学子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春红和蔷薇也没闲着,忙前忙后,备好了许多干饼和点心。
此次科考,和古人所言、电视里演的一样,一旦入了考场,近两三天都只准进不准出,吃喝拉撒睡全得在里头,考生还得自备些物资。好在有徐掌柜,早早为学子们准备好了这些物品,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三位学子满含感激,郑重地向徐掌柜和茶楼众人深深鞠躬。他们感慨自己实在是三生有幸,能来到茶楼工作。不仅如此,他们的几位同窗也跟着受益。虽说茶楼没有专门为这些同窗提供住宿,可当他们实在无处可去,挤在库房或是杂房时,徐掌柜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驱赶。碰上有多余的饭菜,徐掌柜还会招呼他们一起来吃。对于生活穷苦的学子们而言,这份恩情,无疑是雪中送炭,重如泰山 。
今日赵亚楠得了空闲,便一头扎进王爷的首饰箱中。她仔细翻找、精挑细选,最终选出十几件光彩夺目的珠宝首饰。
选好后,她唤来阿武,让他陪着自己前往凤娘的“凤求凰”。其实,赵亚楠心里早就盼着来找凤娘,只是如今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实在不敢随意乱跑。她满心担忧会被人认出自己就是曾经的唤男姑娘。所以今天,她特意让阿武帮自己乔装打扮一番,这才放心出门。
到了“凤求凰”,两姐妹一见面,眼眶瞬间红了,凤娘快步上前,紧紧地将赵亚楠拥入怀中。赵亚楠也亲昵地回抱凤娘。随后,赵亚楠把带来的珠宝首饰一一打开,展示在凤娘面前。凤娘已然知晓赵亚楠如今或是王爷的王妃,或是郡主,身份尊贵,打心底里为这个小姐妹感到开心。
两人手挽手坐下,亲密无间地说着知心话。赵亚楠还拿出几套自己新制作的衣服送给凤娘,凤娘爱不释手,连连夸赞。一时间,屋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两人亲昵得好似从未分开过 ,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最近,凤娘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毕竟王爷的军队如今不缺军饷,对《凤求凰》的资金需求也没那么紧迫了。凤娘想着,只要“凤求凰”能维持姐妹们的生计,让大家有口饭吃就好。
如今,倒是芷兰茶庭的生意愈发红火,成了当地最热闹的茶楼。虽说王爷如今钱粮充足,可凤娘还是悄悄向赵亚楠透露,王爷在城东建了一座义庄,打算在那儿盖一间大仓库。一旦遭遇天灾,便能储备粮食,救济穷苦百姓。
她突然想起询问凤娘:“不知蔷薇那丫头做的面霜如何?”凤娘笑着拿出一瓶面霜递给她。赵亚楠揭开瓶盖,一股宜人的香气扑面而来,她将面霜涂在手上试用。这面霜质地虽比不上自己做的那般细腻,但比起市面上含铅汞的劣质面霜,可要优质许多。凤娘对蔷薇做的面霜自然是十分满意的。和凤娘聊了一会儿后,赵亚楠便准备回府,近来她总感觉嗜睡,精神不太好。
历经多日连番考较,茶楼里的三位学子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影踏出了考场。发榜之期未至,他们虽满心忐忑,却因无处栖身,仍如往常般回到茶楼当值。徐掌柜见他们眼尾青黑,特意让后厨煮了安神的莲子粥,又吩咐春红将二楼临窗的雅间腾出来,让他们得空时能补补觉——这些日子茶楼生意格外兴隆,南来北往的考生挤满了街巷,连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赵亚楠近来深居简出,每日只在小楼的雕花窗前消磨时光。她常对着案头的青瓷笔洗研墨作画,笔下多是奇怪服饰。阿武曾劝她去街市逛逛,她却只是摇头:“眼下满街都是举子,难免有眼尖的认出我来,倒不如在这写些歌词画些服饰,回头送给凤娘的姐妹们。”话音未落,笔尖已在宣纸上洇开一痕墨色,倒像是她心中藏着的几分小心思,都化作了这满纸烟云。
此时的芷兰茶庭早已成了京城的“行善名所”。除了三位常在这里帮工的学子,库房里还挤着七八位落拓书生,皆是徐掌柜见他们盘缠用尽,特意留下的。街坊们路过时,总见学子们捧着书卷坐在廊下,茶小二端着免费的凉茶穿梭其间,竟比戏台还要热闹。更有人编了顺口溜:“芷南茶暖客心热,徐公善举传九城,若得金榜题名日,半壁功名在茶香。”这话传到赵亚楠耳中时,她正对着刚完成的图纸浅笑——若真有那么一日,这茶楼的飞檐下,怕是要多出几方烫金的匾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