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施工现场,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壮观画面。众多工匠们分散在各个角落,他们手中紧握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凿子和锤子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清脆而有力的撞击声,这叮叮当当的声响相互交织,犹如一曲激昂澎湃的劳动之歌,在山谷间回荡不息。
然而,在这片繁忙喧嚣之中,林羽却静静地伫立在一旁,他的眉头紧紧地皱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他的目光凝视着眼前正在施工的石壁,心中被满满的忧虑所占据。就在此刻,整个工程遭遇到了首个重大难题——佛窟面相究竟该如何确定?
对于林羽而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深深地明白,佛窟面相绝对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它不仅仅关系到佛教本身的庄严与神圣,更是武周政权对佛教尊崇之情以及殷切期望的直接体现。一旦面相确定得不够恰当合理,那么不但会极大程度地削弱石窟整体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争议和麻烦。
于是,林羽开始在施工现场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他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似乎带着无尽的思考和犹豫。他时而停下身子,用手轻抚那尚未雕琢成型的石壁,感受着石头冰冷的质感;时而又抬头望向远方,眼神迷茫而深邃,仿佛想要从那浩渺的天际中寻找到一丝灵感和启示。尽管他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每当仔细斟酌权衡之后,却总是觉得差强人意,难以做出最终的决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羽决定前往白马寺,拜访法明法师。白马寺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林羽穿过长长的回廊,回廊两侧的墙壁上绘着精美的佛教壁画,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仿若在诉说着古老的佛国故事。他来到法明法师的禅房,禅房的门半掩着,透出一丝柔和的烛光。林羽轻轻敲门,里面传来法明法师沉稳的声音:“请进。”
林羽推开门,走进禅房,只见法明法师身着一袭深灰色的僧袍,僧袍上绣着精致的金色莲花图案,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他端坐在蒲团上,身形挺拔,仿若一座巍峨的山峰。法师的面容清瘦,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损他眼中的睿智与慈悲。他的眉毛修长而浓密,微微上扬,仿若两弯新月;双眼深邃如渊,仿若能洞悉世间万物,此刻正微微闭着,沉浸在诵经之中,神情专注而虔诚。
林羽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双手抱拳,微微弯腰:“法明法师,打扰您了。” 法明法师缓缓睁开眼睛,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林羽心中的阴霾。他微微抬手,示意林羽坐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眼神中满是温和与关切:“林大人,不必客气。今日前来,可是为了龙门石窟之事?” 林羽心中一惊,不禁佩服法明法师的睿智,他连忙在一旁的蒲团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说道:“法师慧眼如炬。正是龙门石窟佛窟面相之事,让在下困扰不已,特来向法师请教。”
法明法师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林羽身上,神情专注:“佛窟面相,乃石窟之灵魂所在。不同的面相,代表着不同的佛法寓意。在确定面相时,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说着,法明法师起身,他的动作沉稳而流畅,仿若行云流水。走到一旁的书架前,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佛经,他轻轻拿起一本佛经,缓缓翻开,纸张翻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林大人,你看这佛经中记载,弥勒佛以慈悲为怀,其面相应展现出祥和、宽容之意。所以,在雕刻弥勒佛面相时,可将其眼睛雕刻成微微下视,似在俯瞰众生,嘴角上扬,露出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温暖之感。”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佛经上的相关段落,眼神中透着笃定。
林羽一边听着,一边仔细思考,不住地点头,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法师所言极是。只是,龙门石窟中佛像众多,除弥勒佛外,还有其他佛像,这面相又该如何确定呢?” 法明法师微微一笑,脸上的皱纹随之舒展开来,更添几分和蔼,他重新坐回蒲团,双手交叠放在腿上:“其他佛像,亦各有其特点。比如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的创始人,其面相应展现出庄严、智慧。可将其额头雕刻得宽阔饱满,象征着智慧的无穷;眼神深邃而平静,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而观音菩萨,则以慈悲救苦着称,面相应柔美、温和,给人一种慈悲为怀的感觉。”
顿了顿,法明法师神色变得庄重起来,目光炯炯地看着林羽,身体微微挺直:“至于弥勒佛之相,林大人更需留意。当今圣上虽为女身,然依《大云经》所示,乃弥勒佛转世。于世人心中,圣上之面容,便是弥勒佛现世之相。佛经有云,‘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亦不可仅以法身求佛。这世间众人,心中有佛,见圣上之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便将圣上视作弥勒佛下凡。故而,在雕刻弥勒佛面相时,不妨以圣上面容为蓝本,融入慈悲、祥和之意,如此方能契合世人心中所念,让百姓见佛如见圣,心生敬畏与虔诚。”
林羽恍然大悟,心中的困惑顿时消散了许多。他再次向法明法师行礼,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深深鞠躬:“多谢法师解惑。法师一番话,让在下茅塞顿开。” 法明法师摆了摆手,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林大人客气了。这龙门石窟乃弘扬佛法、彰显武周国威之举,老衲自当尽力。望林大人能带领工匠们,将龙门石窟打造成为佛教艺术的瑰宝。”
从白马寺出来后,林羽的步伐变得轻快了许多。他心中已然有了佛窟面相的大致方案,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施工现场,将这一方案付诸实践,让龙门石窟在自己的监造下,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