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长乐宫里面,窦太后的亲生女儿馆陶长公主已经带着儿女到了。
毕竟她是亲生女儿,什么时候过来都行。
不用像其他人还要考虑,来早了,会不会打扰到窦太后,到时候反倒是弄巧成拙。
馆陶长公主不用顾忌这些,一般都来的比较早。
都是趁着其他人还没过来的时候,自己和窦太后说说话,再让儿女在窦太后跟前露露脸。
窦太后亲生儿女一共只有三个,就这么三个孩子,又都是亲生的,哪怕难免会有一些偏心,这个偏心也很有限,不可能会忽视哪一个。
可是到孙辈身上,就不一样了,数量一下子就多了不少。
要想得到窦太后的重视,肯定就要多下些功夫才行。
往常馆陶长公主带着儿女来窦太后这里,气氛一向都是十分和乐 。
她和窦太后在一旁说说外面的事情,孩子在一边打打闹闹,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自然就是一片和乐。
不过今天的气氛,却并不是那么融洽。
长乐宫,长信殿内。
殿内一片静谧,就连远处孩子打闹的声音,恍恍惚惚间好像都没有了,空气仿佛凝固一般,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皇太后窦漪房稳稳地端坐于主位之上,她那张历经岁月沧桑的面庞,此刻显得格外肃穆。
她看着跪坐在身边的亲生女儿馆陶长公主,哪怕一双眼睛因为眼疾有些无神,其实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在这种气氛之下却也让人不敢直视。
“馆陶,关于阿娇这个丫头的亲事,你是不是故意在与昌平为难?阿娇都多大了,彘儿才多大?昌平想要把他家阿雅嫁给彘儿的事情,虽然还没有定下来 ,却也不是什么秘密,你却要把阿娇嫁给彘儿,你这是想要干什么?你真是胡闹!”
窦太后缓缓开口,语气虽然并不算太重,却蕴含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
对着亲生女儿这一次的做法,她是真的十分生气。
窦太后早就知道昌平长公主与王夫人私底下交往密切,并且一直有意将自己膝下的独女周雅许配给王夫人之子刘彘,王夫人原本同样也有这个意思。
也是两个孩子年纪还小,才没有正式把亲事定下来,只是想着先相互间走动着。
等到日后大了,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成一对了。
然而,现在自家这个女儿馆陶却突然横插一脚,与王夫人传出了“金屋藏娇”的言论,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传得好听,细究起来却着实令人生疑。
彘儿才多大,能知道娶媳妇是什么意思吗?就知道要娶谁做媳妇了,还用金屋把人藏起来。
这个事情要不是事先有人教过,谁敢相信真的是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自己能够想出来的话。
想到女儿馆陶,昔日与昌平长公主这个异母妹妹之间的过节,窦太后不得不怀疑是女儿故意要与昌平长公主过不去。
因为自己在栗姬那里丢脸了,就想让这个妹妹也丢一次脸,并且在自己跟前抬不起头来。
尽管窦太后对昌平长公主并无太多感情,甚至可以说有些淡漠。
不是亲生的孩子,又没有养过,能有什么感情?
但是也没有什么仇怨。
就算当年还在代地,昌平长公主之母吕王后尚在人世,窦太后身为一介姬妾,地位卑微的时候,吕王后哪怕因为出身很骄傲,也没有折辱过窦太后,同样未曾结下深仇大恨。
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吕王后因为出身吕氏红颜薄命,四个儿子也都夭折了,只留下昌平长公主这一个女儿,她反倒是母凭子贵,成为大汉的太后,却也没有得志便猖狂,折辱昌平长公主的意思。
就算更加疼爱亲生女儿,心疼女儿前些年过的憋屈 ,也不至于要为了亲生女儿,就对昌平长公主怎么样。
这一次的事情,显然是自己亲生女儿馆陶长公主不对,窦太后也就没有护短,直接就把馆陶长公主叫过来询问情况了。
而且她也明白,皇家无小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由着性子来,以免影响到朝局稳定。
昌平长公主本人可能不足为惧,但是其夫家周家却不容忽视。
当初先帝能从代王变成大汉天子,就离不开周家的拥立。
现在周亚夫才平定七国之乱,也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
窦太后暗自叹息一声,周家在此事上折了面子,又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还有自家女儿也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在栗姬那里受委屈了,真的就甘心这样算了,和王夫人说定亲事以后,就再也不做其他事情?
想都知道不可能,这一门亲事要是真的成了,自己这个女儿,下一步就要替女婿谋划太子之位了。
到时候,还不知道又得引起多大的风波。
不管从哪一方面想,窦太后都不赞成这一门亲事。
因此,窦太后就想要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
但是不提窦太后的想法,只说馆陶长公主的想法。
馆陶长公主做这个事情,确实也有要和昌平长公主过不去的想法。
窦太后没有要与昌平长公主过不去的想法,是因为昌平长公主一直以来都没有影响到她什么。
就算昌平长公主的生母,在活着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宽厚的王后,没有为难过她这个妾室。
但是对于馆陶长公主来说,就不是这样一回了。
先帝就这两个嫡出公主,在一群公主中的待遇远超于其他庶出姐妹,偏偏又非一母所出,姐妹间难免就有些攀比的想法,想要知道谁才是最尊贵的公主。
但是在先帝的时候,一直都是昌平长公主更得宠。
不管是愧疚还是真疼爱,先帝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昌平长公主切切实实的好。
即使馆陶长公主才是皇后嫡出的公主,昌平长公主因为吕王后反而身份尴尬起来,先帝也更疼昌平长公主,对馆陶长公主并不算好。
那个时候,窦太后又因为眼疾失宠,连自己的位置都不算稳固,就更顾不上护着女儿了。
其实馆陶长公主十分看重权势,就算新帝登基以后,明显更加看重她这个同母姐姐,她心里面却还是觉得很不安,不断进献美人讨好新帝,也是受这些事情的影响。
先帝时期,她这个嫡出的公主,还真不算得宠,各种待遇也不算好。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机会的话,也就算了。
有机会的时候,馆陶长公主肯定会想办法把昔日的委屈报复回来。
眼下她给女儿和胶东王刘彘定下亲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说馆陶长公主真的有多看好胶东王刘彘,其实也不是。
一个才几岁的孩子,又哪里能够看得出资质如何,一定能对太子取而代之了。
可是在栗姬那里丢了面子以后,她下意识就想要在这上面找回来。
她是丢了面子,昌平还不如她,事情也就没有那么丢脸了。
但是如今面对窦太后的质问,馆陶长公主还是不由得心头一紧。
不过她她迅速镇定下来,还是决定否定这个事情。
她知道,窦太后一心一意要摆个母仪天下的架势,平时对着昌平长公主也不差,不会乐意她针对昌平长公主。
便强作镇定道:“阿母,你误会女儿了。女儿是和昌平不和,可是平时的小事也就罢了,怎么会拿阿娇的终身大事来斗气?‘金屋藏娇’的事情,真的是凑巧了,女儿都没有料到,彘儿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也是因为彘儿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女儿才觉得这个事情说不定真是两个孩子的缘分,便想着要不然成全两个孩子,绝对没有要故意和昌平过不去的意思。”
窦太后微微眯起双眼,显然对馆陶长公主的解释并不满意。
她冷笑一声,说道:“凑巧?哼!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凑巧?你倒是出息了,在我跟前也是张嘴就是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