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戚继光之后,朱厚熜又看向徐锋,道:
“徐将军,这些俘虏就交由你管理。”
“将他们补充到新组建的军队里,好好操练。”
“得令!”
徐锋点头领命。
朱厚熜抬眼望向北方,心中暗自揣测。
不知道自己那位远在京师的皇帝堂哥,面对如此惨痛的败绩,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是会就此收敛,还是会恼羞成怒,再度兴兵?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诸事安排妥当后,朱厚熜叫来郑继敏,道:
“郑先生,烦请你即刻写好奏折,将此战详情如实禀报,再把江斌的人头一并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奏折写就!
字里行间都向他的皇帝堂哥传达着一个明确的意思:我本无造反之心,一直忠心耿耿,可若是朝廷再派兵前来进犯,那便来战!
……
五日后,京师豹房之内。
往昔的奢华与热闹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狼藉!
朱厚照双眼通红,死死地盯着江斌的人头。
胸膛剧烈起伏,盛怒之下,整个人如同失控的猛兽,随手抓起豹房内诸多名贵瓷器,狠狠地砸向地面。
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瞬间粉身碎骨。
清脆的碎裂之声,仿若他此刻破碎又狂躁的心境,在空旷的豹房内回荡。
紧接着,朱厚照满脸怒容,下旨要征调南方所有兵马,誓要攻打朱厚熜。
甚至打算将京畿的神机营也尽数调去镇压。
他的旨意立马遭到内阁的极力阻拦。
内阁首辅杨廷和深知此举后果严重,大明江山本就内忧外患。
若再因皇室内部争斗而大动干戈,必将元气大伤。
于是,他率领全体内阁阁员,身着朝服苦苦劝谏。
此前,朱厚熜呈递的奏折,本是先经内阁之手。
杨廷和等人仔细研读后,心里清楚,朱厚熜并无造反之意。
他所作所为不过是惩治那些鱼肉百姓、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朱厚熜的本意,是为了整顿朝纲,还百姓一个清明的世道。
可朱厚照却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如此任性行事,着实令人无奈。
他似乎全然不顾江山社稷的安稳,仅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国家大事。
对于这位年仅30岁的皇帝,杨廷和等人在心底不住地摇头叹息。
他们痛心疾首,却又深感无力。
毕竟君为九五至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也唯有无奈接受。
在封建皇权的压制下,臣子们的劝谏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此时的南方,已然乱作一团,局势愈发不可收拾。
朱厚熜的势力如同燎原之火,迅猛扩展,已覆盖整个湖广地区,其影响力更是辐射周边二十多个州府。
他的崛起,打破了南方原有的正治平衡,各方势力都为之震动。
正在赣南剿匪的王阳明,听闻南方局势变化,也已集结兵马,准备北上弹压。
宁王更是不再藏着掖着,而是公然招募死士,其野心昭然若揭。
他全然不把南昌知府曹德放在眼里,肆意妄为。
宁王的举动,无疑是在南方本就混乱的局势中又添了一把火。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觊觎着大明的财富,趁着南方局势混乱,妄图从中谋取利益。
整个南方局势混乱不堪,各方势力交织,危机四伏。
如此情形之下,今年秋天的各类税收与粮食征收,怕是难以顺利完成。
即便勉强收上来,也极有可能被宁王、兴王等势力截留。
大明江山,此刻正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有皇室纷争、地方势力割据,外有鞑靼,倭寇虎视眈眈!
内阁首辅杨廷和此刻心急如焚,面对着朱厚照,苦苦劝谏。
“陛下,既然兴王并无造反之心,那就万不能再贸然兴兵攻打了,当务之急是以抚慰为主!”
杨廷和深知,一旦南北战事同时爆发,大明帝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紧接着,他微微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
“如今北边局势不稳,大同总兵官王崇古传来急报,据推测,不出半月,鞑靼小王子就会率领几十万人马南下进犯。”
“一旦南北两边同时受敌,整个帝国如何能承受啊!”
“陛下,恳请三思而后行啊!”
杨廷和这番话刚落下,其他内阁阁员也纷纷站出来劝说皇帝。
内阁次辅杨一清上前一步,禀报道:
“陛下,既然兴王并无谋反之意,且如今兵强马壮,依臣之见,不如命他北上抗击鞑靼。”
“若他真的没有造反心思,必定会率军欣然北上御敌。”
“倘若他拒绝,陛下便有了名正言顺剿灭他的理由。”
“是啊,陛下,兴王既然兵力强盛,让他去抵御鞑靼,此计当真可谓两全其美。”户部尚书钱有庆附议道。
“陛下,首辅大人和次辅大人所言极是!”张骢进言道。
“若兴王确实没有造反之心,便即刻命他率军北上。”
“此事刻不容缓,若是稍有耽搁,恐怕大同又将陷入危机。”
阁员们纷纷表达着对这一计策的支持。
说起来,这几年鞑靼小王子年年都会率军南下侵扰大明边境。
每次来,他们就如同饿狼一般,烧杀抢掠,给边境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边境的村庄被洗劫一空,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今年入冬格外早,才刚到10月,京师便已经大雪纷飞。
漠南漠北之地,必然早已是天寒地冻。
越是寒冬,草原上的骑兵越为缺乏粮草。
就越会疯狂地南下掠夺,以获取生存所需。
大同作为拱卫京师的雄关门户,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京师的安全。
一旦被攻破,京师便岌岌可危,犹如累卵。
若是朱厚照将拱卫京师的20万帝国精锐调到南方,那么整个北方防线将无险可守。
如同敞开了大门,任由敌人长驱直入,届时京师都将难保。
盛怒下的朱厚照终于恢复了一些冷静。
他对旁边的大太监马永成说道:“把发出去的旨意追回来,朕和内阁商量好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