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头和王秦氏在听到柳青青选择立刻去镇上后,纷纷表示让她明天再去,毕竟按照老牛头的个性,他下午是不会再出车的。
他们自己走到镇上没什么,但是儿媳妇自己走去再回来他们还是会担心的。
但是柳青青一再坚持,他们也没有再阻拦了,只是一个劲的关心她,让她注意安全早点回家。
柳青青答应过后,让王秦氏收拾好之后把背篓里的红菇收拾一下。
当看到红菇的样子时,王秦氏被吓了一跳,柳青青解释这个红菇没有毒后,她还是不太相信。
柳青青就让王秦氏和之前一样,抓几条小鱼喂点红菇实验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后再收拾,王秦氏这才答应了下来。
柳青青身上背着背篓,沿着小路快速的朝着青牛镇走去。
因为走的是小路,一路上她都没有遇到什么人。急吼吼的走了四十多分钟,柳青青就到了看到了青牛镇的门楼。
柳青青除了累了一点外,并没有什么不适,反而觉的走着过来比坐牛车舒服多了,最起码屁股不会被颠的那么难受。
青牛镇上一共就两家药铺,仁和堂和万寿堂,两家店铺都是镇子上的老店了,但是大家总是喜欢去万寿堂。
因为万寿堂的掌柜十分的和善,坐堂的黄大夫也是非常的仁义。
但凡是贫苦人家求医问药,黄大夫总给他们选择一些价格便宜不影响药效的药品,治病的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花费,可以说非常照顾病患的。
仁和堂和万寿堂比来说也不能说是不好,但是他们的掌柜自诩自己主子是有身份的人,所以他们的名声虽然大,一般的人家却并不去那里看正,毕竟镇子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有钱人。
当初原主的相公栓子去世后,王老头和王秦氏都生了大病,病重的时候还是万寿堂的黄大夫出手才给他们调养过来了。
所以想到人参交易的时候,柳青青在心里就直接选择了万寿堂。
柳青青看了看万寿堂的牌匾,在门外稳定心神后直接就走了进去。
一个年轻的小伙计看到柳青青走进来之后,立马就迎了过来:“这位娘子,您今天是要抓药还是看病呀?现在咱们黄大夫正在看诊,如果您需要看病的话,那就要稍等一会了。”
“你们掌柜的在吗?我今天在山上采到了年份不错的人参,麻烦小哥请一下你们掌柜!”
柳青青故意压低自己的声音,轻轻的对伙计说道。
小伙计也顺着柳青青的目光,看到了柳青青手上的布包,他让柳青青稍等后,没做停留转身去了后院。
柳青青这才认真的观察起了万寿堂,药铺门口常贴有对联,“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万寿堂内部的布局泾渭分明,进门的左手边是诊室和等待区,右手边和对着正门的位置是柜台和药柜。
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
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中药铺中,药柜仍是必不可少的抓药工具。
柳青青没有等太长的时间,很快刚才的那个伙计就和一个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男人看着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微微发福,靛蓝色的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的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沉稳大气。
柳青青直接就认出了男人,万寿堂的掌柜的洪掌柜。
洪掌柜朝着柳青青拱了拱手:“听说娘子手里有刚采的人参,可否移步后堂查看一下品质?”
柳青青直接点了点头,在掌柜的带领下直接走向了后堂。
穿过长廊, 柳青青就闻到了一阵浓郁的中药味,后院有几个小屋子不停的有人进进出出,柳青青猜测那边应该是炮制药材的小屋。
他们停在了一个圆桌旁,桌子上摆放着茶水和点心。柳青青扫了一眼之后就没有再看了,她轻轻的把手里的布包打开放在了桌子上。
洪掌柜看到的就是新鲜的树皮,他挑开树皮后,就看到了一只品质不错的新鲜人参。
人参的根须完整,芦上长有圆芦,密集度还很高,明显的就是30年以上的人参。
掌柜的又仔细的查看了参体的铁线纹,这参的应该是50年以上的人参。
“这位娘子,不瞒你说,您这支人参的年份应该是50多年了,本来50多年的人参现在的市场价应该是在80两-100两左右。
但是,咱们万寿堂的一位老主顾高价求一直50年以上的人参,您要是今天确认交易的话,这支参现在就能给您110两的价格。
如果您不放心的话可以出去打听打听,我给您的价格可是个良心价。”洪掌柜手里拿着人参,认真的对柳青青说道。
“成交,但是我要现银不要银票,同时您也多给我准备点碎银子。
如果可以的话,您就直接付现,您看可以吗?”
柳青青开心的说道。她在家是问过王老头的,之前原主的父亲柳大壮发现的是20多年的人参,当时卖了将近40两银子。
手里的这个人参能卖110两,柳青青很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