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
小岳:(满脸笑容,快步上台,鞠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小岳。
老孙:(慢悠悠跟着上台,鞠躬)大家好,我是老孙,站这儿给小岳当搭档。
小岳:今天给大伙讲个特别有学问的,《黄帝内经》里的《百病始生》。
老孙:好家伙,一听就高深,你可得讲明白咯。
小岳:放心吧您呐!先听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其淫泆,不可胜数。” (快速念完)
老孙:(瞪大眼,急忙打断)停停停,你这跟念绕口令似的,谁能懂啊?
小岳:(笑嘻嘻)这意思就是黄帝问岐伯,各种疾病是咋来的。岐伯说,和风雨寒暑这些外界的,还有清湿,以及人的喜怒情绪有关。喜怒没个节制就伤内脏,风雨容易伤人体上部,清湿容易伤人体下部。这就是上中下三部,邪气不一样,伤的地方也不一样。从阴阳来说,喜怒伤内脏,病就起于阴;清湿袭虚,病起于下;风雨袭虚,病起于上。后面变化可多啦,数都数不过来。
老孙:哦~这么回事啊,看来这病的起因还挺复杂。
小岳:那可不,黄帝也觉得复杂,接着就问啦,“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 意思就是黄帝说我实在弄不明白,所以请教您,想彻底弄清楚这其中的道理。
老孙:那岐伯咋回答的?
小岳:岐伯说啦,“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就是说风雨寒热这些,要是人不虚,邪气也伤不了人。突然遇到疾风暴雨不生病,那是因为身体壮实。只有身体虚,又赶上虚邪之风,两虚结合,邪气才会侵入身体。要是身体壮实,又赶上正常气候,大多数人肌肉坚实就不生病。邪气伤人,和天时、身体虚实都有关系,大病就这么来了。
老孙:哎呀,老祖宗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身体得养好了,不然邪气就找上门。
小岳:没错,所以大伙平时可得注意保养身体。您再听着,“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老孙:这又说的啥?感觉越来越复杂了。
小岳:这是说虚邪侵入人体的过程。从皮肤开始,皮肤松弛腠理就开了,邪气从毛发进入,往里走毛发就竖起来。留在皮肤不走,就传到络脉,在络脉的时候肌肉疼痛,有时候疼有时候不疼,然后传到大的经脉。再不走就传到经,再到输脉。到输脉的时候,六经不通,四肢关节疼,腰脊也僵硬。接着传到伏冲之脉,再到肠胃,停留时间长了就成积块了。
老孙:好家伙,这病一步步发展还挺可怕。
下节
小岳:(接上话茬)是啊,所以得早点预防。黄帝也接着问了,“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 就是黄帝想全弄明白,还问积病从开始到形成是咋回事。
老孙:那岐伯咋说的?
小岳:岐伯就回答,“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 意思是积病刚开始,是因为受寒,寒气上逆,慢慢就形成积病了。
老孙:就这么简单?
小岳:哪能呢,后面还有呢。黄帝又问 “其成积奈何?” 就是问具体怎么形成积病的。岐伯说 “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 这厥气让足部不舒服,接着小腿发凉,血脉就凝涩了,寒气就往上跑到肠胃。
老孙:然后呢?
小岳:然后 “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 肠胃胀满,肠外的汁沫聚在一起散不了,一天天就成积病了。还有啊,“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 突然暴饮暴食,肠胃就满了,生活没规律、用力过度,络脉就受伤。阳络受伤血往外流,就流鼻血;阴络受伤血往内流,就便血。肠胃的络脉受伤,血溢到肠外,再赶上肠外有寒,汁沫和血一结合,凝聚不散,也会成积病。
老孙:这么多原因能导致积病啊。
小岳:对呀,还有呢。“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突然外感寒邪,又内伤忧怒,气就往上逆,六经气血不通,阳气不能温煦,血就凝聚,津液也不流通,就形成积病了。
老孙:这古人对病的研究真透彻。
小岳:那是,黄帝还问了 “其生于阴者,奈何?” 就是问病从阴分发生是咋回事。
老孙:是啊,咋回事呢?
小岳:岐伯说 “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忧愁思虑过度伤心,又受寒又吃冷的伤肺,愤怒伤肝,喝醉了行房、出汗了吹风伤脾,用力过度或者行房后出汗洗澡伤肾。这就是内外三部生病的原因。
老孙:原来生活里这些事都和生病有关系。
小岳:没错,最后黄帝问 “善治之奈何?” 就是问怎么治疗。岐伯回答 “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就是要观察疼痛的地方,知道对应的脏腑,根据身体虚实,该补就补,该泻就泻,别违背天时,这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老孙:这《百病始生》真是学问满满,听你讲完,大伙都能多注意身体了。
小岳:希望大伙都健健康康的,今天这传统经典咱就算讲到这儿啦!
老孙、小岳:(一起鞠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