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水肿
角色:
1. 逗哏:小岳,性格活泼,爱开玩笑,对中医知识一知半解但充满好奇。
2. 捧哏:老孙,沉稳博学,精通中医经典,耐心给小岳讲解知识。
场景:舞台上,小岳和老孙站定。
小岳(满脸笑容,拱手):“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和我身边这位,给大家说段相声。”
老孙(微笑回应,拱手):“是,咱们今儿个好好给大伙乐呵乐呵。”
小岳(突然凑近老孙,神秘兮兮):“老孙啊,我最近对中医特别感兴趣,看了不少中医的书呢。”
老孙(挑眉,略带怀疑):“哦?是吗?那我可得考考你,你知道《黄帝内经》里的《灵枢·水胀》篇吗?”
小岳(眼睛一亮,拍着胸脯):“嘿!这我知道,不就是讲水胀、肤胀啥的嘛。”
老孙(点头):“行啊,看来你还真看了点。那我问你,水胀刚开始的时候有啥症状啊?”
小岳(挠挠头,想了想):“嗯……我记得好像是眼睛肿,就跟没睡醒似的。”
老孙(笑了笑):“对喽!原文说‘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就是说水胀刚开始,下眼睑微微肿,就像刚睡醒起来的样子。还有呢?”
小岳(皱着眉头,努力回忆):“还有……脖子上的脉跳得厉害,还老咳嗽。”
老孙(竖起大拇指):“没错!‘其颈脉动,时咳’,因为水湿内停,影响到血脉,所以颈脉跳动明显,还会引发咳嗽。接着呢?”
小岳(一拍大腿):“大腿根儿冷,腿也肿,肚子也大了!”
老孙(哈哈一笑):“完全正确!‘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这时候水胀就已经形成啦。那你知道怎么判断是不是水胀呢?”
小岳(自信满满):“拿手按肚子,按完马上就起来,跟按水袋似的。”
老孙(笑着点头):“太对了!‘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这就是水胀的典型症状。那肤胀又有啥不一样呢?”
小岳(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肤胀也是肚子大,全身肿,不过皮肤厚,按下去不起来。”
老孙(肯定道):“说得好!‘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肤胀是因为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叩击腹部声音像鼓一样,按下去感觉空而不硬,皮肤厚,按完有凹陷,而且腹部皮肤颜色还不变。”
小岳(好奇地问):“那鼓胀呢?”
老孙(耐心解释):“鼓胀啊,腹部和全身也都肿胀,跟肤胀看起来差不多,但是鼓胀的人皮肤青黄,腹部青筋都鼓起来了。就像原文说的‘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
小岳(惊讶地张大嘴巴):“这么明显啊!那肠覃又是咋回事?”
老孙(清了清嗓子):“肠覃是寒邪跑到肠外,和卫气相互搏斗,卫气不能正常运行,邪气就附着在肠外,慢慢长出息肉。刚开始像鸡蛋那么大,后来越来越大,肚子就跟怀孕似的,按起来硬硬的,能推动,不过月经还正常。‘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
小岳(听得入神,连连点头):“原来是这样,那石瘕呢?”
老孙(接着说):“石瘕生在子宫里,寒邪把子宫口堵住了,气血不通,该排出去的恶血排不出去,就留在里面,肚子越来越大,也像怀孕,但月经就不正常了,而且这病都发生在女子身上,可以用通导的办法治疗。‘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
小岳(感慨道):“哎呀,这中医知识可太有意思了,这么多病症,还分得这么清楚。接下来还得请您说说怎么治疗。”
老孙(站定,微笑着):“要说这治疗还得是针刺啊,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就拿这水胀来说,一般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先辨明经络气血的盛衰。”
小岳(瞪大眼,凑上前):“咋辨明啊?您快说说。”
老孙(比划着):“比如说,要是患者脉象洪大,那可能是气血有余,针刺的时候手法就得泻法为主,让多余的气血疏散出去;要是脉象虚弱,那就是气血不足,就得用补法,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
小岳(挠挠头):“那具体刺哪些穴位呢?”
老孙(耐心解释):“像治水胀,常常会用到三阴交、足三里、水分这些穴位。三阴交,它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调理三阴经的气血,促进水液代谢;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脾胃为后天之本,刺激足三里能增强脾胃功能,帮助运化水湿;水分穴呢,一听名字就知道,专门利水,能让水邪从小便排出。”
小岳(眼睛一亮):“哦!原来是这样。那肤胀又咋刺呢?”
老孙(接着讲):“肤胀多因寒邪引起,刺的时候重点得温通经络。可以选取关元、气海,这俩穴位都在任脉上,能培补元气,温煦下焦,驱散寒邪。再配上中脘,中脘是胃的募穴,能调理脾胃气机,让脾胃运化正常,把停滞的水湿给化散开。手法上,多用艾灸配合针刺,增强温通的效果。”
小岳(一拍大腿):“嘿!还得配合艾灸呢。那鼓胀呢?”
老孙(清了清嗓子):“鼓胀病情比较复杂,除了常规调理脾胃的穴位,像脾俞、胃俞,还得根据患者有没有瘀血的情况来定。要是有瘀血,就得刺血海、膈俞这些活血化瘀的穴位。刺的时候,手法要根据虚实来调整,实证用泻法,把瘀滞的气血散开;虚证呢,就用补法,再适当加点活血化瘀的手法,慢慢疏通。”
小岳(听得津津有味,不停点头):“太神奇了,那肠覃和石瘕呢,这俩病刺法又有啥讲究?”
老孙(笑着说):“肠覃和石瘕都和女子生殖系统有关。肠覃刺法,要调理冲任二脉,像刺关元、归来这些穴位,能调节冲任气血,消除肠外的病邪。手法上,得根据病情的新久、虚实来定。石瘕呢,因为病在子宫,除了用一些通经活血的穴位,像三阴交、血海,还得在局部用一些特殊的刺法,比如在腹部的痛点附近,采用围刺的方法,把病邪围住,再慢慢消散,帮助排出子宫里的瘀血。”
小岳(感慨道):“哎呀,这针刺治疗真是太有门道了,我这又学了不少。”
老孙(笑着点头):“中医的针刺疗法可是一门大学问,以后有得你学呢。”
小岳(面向观众,拱手):“好嘞,今天关于针刺治疗的知识就跟大伙分享到这儿,谢谢大家!”
老孙(也拱手):“谢谢各位捧场!” (两人鞠躬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