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率领着师部、赵刚的第一旅、齐小天的匠作营以及一大群家属,一路风餐露宿,朝着宁远城行进。部队初闻移防关外时都面有难色,可得知每月有2两银子的高薪时立刻士气高昂,这一路军旗猎猎作响,还顺路在沿途剿灭了2股不开眼的小土匪。当宁远城那略显斑驳却依旧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时,李明知道这两个月的行程终于结束了。
抵达宁远城后,钱守庸率一众官员早已在城门迎接。一番寒暄后,李明与钱守庸径直走向督师府书房。待下人退下,房门紧闭,李明面色凝重地说道:“钱督师,圣上委我以宁远总兵重任,统管宁远城及周边十五座堡防务。一路行来,后金肆虐之景触目惊心,宁远附近村庄、堡垒化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防务空虚,长此以往,宁远城危矣。”
钱守庸微微点头,神情忧虑:“将军所言极是,后金侵扰频繁,宁远周边被多次掳掠,已然残破不堪。城内兵力尚可,但城外人口锐减,粮草补给几乎全部要靠朝廷运来的辽饷,一旦朝廷那边有什么变故,辽饷输入一断军心必乱!不知李总兵有何良策?”
李明稍作沉思,缓缓说道:“我一路思忖,宁远当下急需充实人口,有人才能种出粮食来,有了粮军心自然稳固。关内目前流民众多,经常被流寇煽动裹挟四处抢掠,若能将其迁徙至此,于宁远、于流民皆为幸事。”
钱守庸目光一亮,却又面露担忧:“李总兵此计确有可行之处,只是迁徙流民,谈何容易。关内自顾不暇,各地官府以邻为壑,是否能配合此事未可知,且流民长途迁徙,安置、补给难题众多。”
李明点头表示认同,说道:“钱督师顾虑不无道理。但宁远局势危急,充实人口刻不容缓。充实关外人口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我意上书朝廷,陈明宁远严峻形势,恳请圣上降旨,令各地方官府协助挑选精壮流民,有组织送往关外。朝廷拨发专款,沿途官府接力负责安置补给。”
钱守庸沉思片刻,缓缓道:“此计虽看似可行,然各地官府若有钱粮、朝廷若有专款何至于流民遍地?且流民中老弱病残居多,即使尽数送来,也恐成宁远负担。”
李明嘴角微微上扬,说道:“钱督师,长途迁徙艰难,官府克扣赈济粮,途中自然会淘汰掉绝大部分老弱病残。抵达宁远者,应多为青壮男女,可为我所用。”
钱守庸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旋即点头:“李总兵此计虽毒,却也不失为良策。此事重大,关乎流民生死,切不可轻易外传。”
李明神色严肃,点头应道:“钱督师所言极是,务必谨慎行事。接下来劳烦钱督师尽快起草奏疏呈递朝廷,详述宁远现状与请求。我先安顿好手下部队和匠作营,然后咱们着手安排城内准备工作,一旦朝廷准奏,即刻展开流民接收事宜。”
钱守庸应道:“好,我这就准备奏疏。只是流民接收后,安置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李明目光炯炯,说道:“这个自然。待流民抵达,先安置于城外临时营地甄别分类,把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服管教、疑似各方探子的挑出来,拉去采煤、开矿。其他精壮者以百人左右编为村落,安置在宁远城和周围堡垒附近,一旦后金鞑子来袭可快速进入附近城池、堡垒协防。对这些流民村落我们可以划拨土地给他们耕种,咱们只需在收获时收取三成粮食。同时,咱们提供种子、耕具、耕牛等农具,助他们初期的开垦耕种。如此,既能解决流民生计,又能充实军粮,减少对后方运输的依赖,还能充实宁远防务,一举三得。”
钱守庸听闻,思索一番后说道:“李总兵此安排甚是周详,如此一来,流民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宁远也能逐步恢复生机。只是这种子、耕具、耕牛等物资,筹备起来也非易事。”
李明说道:“这方面咱们从辽饷里拿出一些银子,由匠作营打造农具;再联系牲口贩子,从蒙古、后金买些牛马耕地也很容易;种子直接买点应该也可以解决。同时咱们也需在奏报中向朝廷要求在物资调配方面给予支持。”钱守庸听得连连点头。
李明走后,钱守庸在书房立刻着手起草奏疏。他伏案疾书,洋洋洒洒数千言,详细阐述宁远城及周边地区遭后金破坏的惨状,强调充实人口对巩固边防、恢复生产的重要性,恳请朝廷下令关内各地方官府挑选流民,有组织地输送至关外,并请求朝廷在物资调配、资金拨发上给予支持。
奏疏写好后,钱守庸反复审阅,确认无误后盖上官印,选派亲信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数日后,奏疏呈至御前。皇帝看着这份奏书,眉头紧锁。此时关内流寇之乱搅得朝廷焦头烂额,关外后金又虎视眈眈,朝廷兵力、财力均面临巨大压力。但宁远作为抵御后金的前沿重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宁远有失,后金便可长驱直入,进逼山海关,危及京城。
第二日的早朝上,崇祯皇帝让群臣商议此事。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礼部侍郎陈子壮率先站出,拱手道:“陛下,宁远乃边防要地,其安危关乎社稷。只是如今关内流寇猖獗,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府自顾不暇,恐难以有精力协助输送流民。且迁徙流民耗费巨大,朝廷财政本就紧张,恐难以承担。”
户部尚书侯恂也跟着附和:“陛下,礼部侍郎所言极是。如今国库空虚,拨发专款用于流民迁徙安置,实非易事。若再加上种子、耕具、耕牛等物资筹备,这开支恐怕会让朝廷财政雪上加霜。”
然而,兵部尚书张凤翼却有不同看法:“陛下,宁远之重要,不言而喻。若能充实宁远人口,增强其防务,便可有效抵御后金。一旦宁远失守,后金铁骑南下,京城危矣。届时,朝廷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远超此次流民迁徙之费用。臣以为,此计可行。”
众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陷入沉思。良久,崇祯皇帝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宁远之安危,朕岂会不知。朕意已决,准奏。着令关内各地方官府,务必组织当地流民,送往关外宁远实边。户部统筹资金,确保流民迁徙途中及安置所需费用。工部负责筹备种子、耕具、耕牛等物资,协同送往宁远。各部务必通力合作,不得懈怠。”众大臣见皇帝已做出决断,纷纷跪地领旨。
话说李明从钱守庸处出来后,脚步匆匆,径直朝着齐小天所在之处赶去。此时的宁远城,阳光洒下,街道上一片忙碌景象,士兵们巡逻往来,百姓们也各自忙着生计,但李明心中装着要事,无暇顾及这些。
还未到齐小天所在的屋子,一股浓烈刺鼻的硫磺气味便扑面而来。李明下意识地用手捂住口鼻,加快了脚步。推开门,屋内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各种瓶瓶罐罐摆满了桌子和架子,齐小天正弯腰专注地摆弄着一套复杂的装置,完全没察觉到李明的到来。
李明轻咳两声,提高音量说道:“小天,你这研究得够投入啊。”齐小天这才猛地直起身,看到李明,赶忙行礼:“李总兵,您来了!实在不好意思,这味儿是大了些,最近研究雷汞,用到的硫磺比较多。”
李明摆了摆手,目光落在那套装置上,神情严肃地问道:“小天,雷汞研究得怎么样了?后膛枪的制造可就指望这雷汞做火药底火了,要是搞不定,这后膛枪可就造不出来。”
齐小天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脸上露出笑容:“李总兵,跟您汇报下,最近已经有了不小的眉目。我尝试了新的材料配比方法,雷汞已经能出现初步反应,效果比之前好很多。不过,因为咱们从府谷县向宁远城移防,行军途中不得不中断了两个月。但您放心,现在这些设备已经搭起来了,我估算着,最迟一个月,肯定能有确切成果。”
李明面露欣喜之色,上前拍了拍齐小天的肩膀:“好样的!这可是大事,你尽管专心研究,有什么需要,人力、物力,我全力支持你。”李明接着说道:“小天,这雷汞的制造工艺可不比燧发枪的击发装置,那燧发枪无论是朝廷还是后金女真人只要缴获一只,找个手艺好的工匠拆解一下,照葫芦画瓢也能仿制出来。我估摸着皇太极没准儿这时候就在大批量仿制呢,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催促你要加快研制雷汞进度的原因!雷汞得经过化学合成,就是给他们一百斤现货,他们也仿制不了,这就是核心技术!小天,这后膛枪要是能造出来,我给你奖励一万两银子!”齐小天听后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马上拍胸脯表示,一个月太久,最多半个月就能研究出来雷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