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声震天的城墙之上,大康士兵气势如虹,大有一鼓作气要将北桓掀翻的架势。
可伴随着那一道撤除军职的命令一出,所有人顿时心了一惊,整个大康军队那磅礴的战意与气势瞬间停滞。
“这是什么昏君?明明我们已经占据了上风,为何要撤六皇子的军权?”
武卫军总兵姚广忍不住破口大骂。
眼前这一战,从被突袭到节节败退,再到如今全面反扑,若非有六皇子,他们这些武卫军早就战死了。
“殿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眼下正是攻城战的关键时期,您可千万不能去啊!”
守城军总兵杨万林,不顾身前两名北桓士兵的围杀,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冲到宁枫近前,大吼道。
其他大康士兵一个个不由得回头,眼神中充满了希冀和忐忑。
两次守城大战,宁枫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战力,早已在这些士兵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军人,向来都只崇拜强者!
所以不管是武卫军还是守城军,如今都已经将宁枫当成了他们的统帅,无可取代。
至于百鬼军,自然不必多说。
城门不远处,陈倩上百的百姓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咱们的六殿下这么骁勇善战,为什么要解除他的军权?”
“陛下该不会是被奸佞蒙蔽了吧?六殿下如此英勇无畏,朝中有哪个大臣敢上城墙抵御外敌?”
“殿下,您可千万不能走啊,这城门就靠您守着呢!”
“……”
百姓们是最淳朴和直接的,他们亲眼目睹了城墙上的战况,从北桓士兵不断冲上城墙,到大康士兵拼死反击,再到眼下城头再无一敌人,这中间到底死了多少人,又是谁让将士们突然觉醒,重拾信心,杀翻敌人?
是宁枫,大康的六皇子!
“今日谁敢为难我家殿下,我熊龙第一个杀他!”
熊龙从不远处的一处城墙豁口外,翻身爬了上来。
他刚才为了将敌人赶下城墙,竟以一人之力合抱两名敌人,直接坠下了城墙。
好在他反应迅速,一只手最终抓住了城墙豁口的边缘,这才侥幸逃过一死。
但正是他这种悍死不畏的战法,才让那些普通大康士兵有了战斗的信心和士气。
“对,谁要是敢为难殿下,我们也不答应!”
一众百姓忽然群情激奋起来,一个个高举着拳头,将那名传令兵围了起来。
可怜那传令兵本就被熊龙给吓得不轻,此刻又被百姓围攻,顿时脸色苍白,连忙道:
“殿下!朝中军情有误,以为北桓即将全面破城,户部尚书李书玉又以死谏逼迫陛下,陛下这才不得已撤回您的军权,让您回金銮殿面圣。”
这传令兵也是真的怕了,干脆一股脑地将事情缘由说了出来。
一直不曾吭声的宁枫在听到这些后,陆然露出一个憨笑:
“本王随您回去!”
“殿下,万万不可啊……”
熊龙想要阻拦,但却被宁枫的一个眼神阻止。
姚广和杨万林愤恨至极,哀求道:“殿下,你真不能去金銮殿!”
三人此刻皆怕宁枫会一去不回,大康历史上就有军中功臣被数道金令逼回了京都,结果大军错失良机导致战败,而那功臣则被斩首示众,成了替罪羊。
“我是皇子,父皇召见,我必须回去。”
宁枫不敢耽搁,冲着熊龙三人凝重地道:“你们若果真想我活着回来,那就坚持到底,把北桓蛮子给我彻底赶下城墙去。”
说罢,宁枫不做停留,冲着围堵的百姓道:
“各位百姓,大家不用担心,本皇子只是去去就来,你们安心等在这里,这大康城墙只要有他们在,就不会有一个北桓蛮子能够活着进来。”
宁枫回身举枪一指,指的正是熊龙、姚广和杨万林:“三位,这外城百姓的性命可就暂时交给你们了!”
“殿下……”
这一刻,熊龙三人浑身一阵,体内好似有一股力量正在不断爆发。
“大康的儿郎们,随我杀敌去!”
姚广陡然怒吼,转身就冲向了一个刚刚攀爬上来的北桓士兵,一刀直接砍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与此同时,熊龙和杨万林的血性和战意也在这一个彻底燃烧。
两人相视一眼,各自转身杀向不同的方向,嘴里只有一个字——杀!
伴随着这一声“杀”,整条防线上的士兵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了心中的杀意,一个个目赤脸红,脖子上青筋暴起,齐声怒吼:“杀……”
这股声浪,仿佛是要粉碎这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令无数大康百姓浑身振奋,热泪盈眶。
而此时,宁枫已经跟着传令兵火速赶往了皇宫。
金銮殿中,户部尚书李书玉正在慷慨陈词:
“陛下,北桓此前要求我大康割地赔款纳贡,虽是有些过分,但此时因为六殿下的鲁莽,我大康已经没了拒绝的余地。”
“眼下唯有派出二殿下前往北桓谈判,才有可能尽量减少我大康损失。”
李书玉本就是宁淮的人,自然知道宁淮和北桓之间的关系。
他此刻力荐宁淮前去议和,不仅可以让宁淮从中捞取巨大好处,而且还能为宁淮积累巨大声望。
如今大康几名皇子,除宁枫之外,早已无一人能够和宁淮威望相提并论。
这若是加上一个救国的荣耀,那这太子之位岂不成了囊中之物?
“李大人所言有理!”
兵部尚书紧跟着附和道:“之前六殿下作为接待使,屡次得罪北桓,而换成二皇子之后,北桓使团对我大康颇有赞誉。”
“两相比较之下,微臣以为二殿下最是适合担任此次议和的主官。”
“两位大人抬爱了,宁淮恐受之有愧。”
宁淮一反常态,竟是连连拒绝。
“怎么,你是怕死吗?”
太和帝冷着脸质问道。
宁淮立刻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为难地道:“父皇,非是儿臣怕死,而是此次战争皆因六弟引起,若六弟不死,北桓又怎肯收兵?
“儿臣深知父皇向来宠溺老六,也痛恨我们兄弟相残,即使如此,儿臣着实无力促成此次议和。
此话一出,朝中不少大臣,包括张骇之和曾行知,心里都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这宁淮,居然是要逼太和帝献出六皇子,从而换来北桓的谅解。
“谁又想议和了?是不是忘了本皇子临走前说的话了?”
“议和的都该死!”
正这时,宁枫那充满暴怒气息的声音从外传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