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视频,开头便是闪光标注重点的全球地图,充满科技感的音乐一响起,便让古代的科学家们抬起头,期待着后世科技的高峰。
[这,是地球上所有的发电厂]
[而中国就是其中,光电、风电、火电、水电装机容量都最大的国家!]
老祖宗们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发电,但光听这名字就了不起。
让天上的雷公电母所产生的电为我所用,让风火雷电光水皆为人类造福。这才是万物之灵,长地球之主该得到的。
后生可畏,后世可真了不得!
“这才是朕该看的视频。”始皇放下笔,捏了捏眉头,感觉和看民生和地方调查一样,回到了熟悉但又不熟悉的领域。
[当它一起开动,每年生产的电量占全人类的1\/3]
[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供电系统,
为14亿人供电,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
“14亿…14亿!我华夏子民绵延昌盛啊……倘若朕有了这些人,封狼居胥算什么?我能直接打穿地球!”征北大将军朱棣兴奋地语调颤抖。
被他的好儿子大后方稳定者、看似太子实权皇帝朱高炽提醒道:“爹,我们养不起。”
“知道了,要你多嘴。”朱棣瞪一眼朱高炽,看到他肥胖的样子就心烦。
“今晚别吃了,太子也要好好减肥。”朱棣丢下一句后,便不再理会,接着盯着天幕,喃喃自语着些什么。
[首先,能帮助人们缓解用电紧张的就是煤电厂]
高耸入云的烟囱形状的工厂直插云霄,上面冒出的浓浓烟雾,是蒸汽朋克、工业时代独特的美学,又大又美,粗犷中又掺杂着许多细节,属实是戳中了老秦人的审美。
始皇看的目不转睛,这样的东西他也想要,要不然就不会修那劳民伤财的万里长城,也不会千里迢迢来到泰山封禅。
这样的建筑,这样的雄伟,这才是皇权终极的象征。
[于是从山西,内蒙,陕西等产煤大省的矿场……]
关键词捕捉:矿场以及燃料!煤炭,在汉代开始开始作为燃料使用,宋代才出现焦炭,广泛用于冶金行业。
这个大概也算是一种剧透,至少有心之人已经按照后世的地名开始寻找了,虽然古今名字不同,但这地理地势地形还是可以窥得一斑。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寻求
更丰富更清洁的替代能源
近10年来风电,水电,光电等组成的清洁能源军团正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攻城略地
如今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1\/3。]
一起转向的太阳能板,在古人眼里与镜子无异。既然后世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收集光能,那么镜子反射出的光是否也具有一定能量呢?
这,当然是有的。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啊!有一物称阳燧, 是指用铜或铜合金做成的铜鉴状器物。其状为一个凹面镜,当它面向太阳时,光线先直射在凹面上,再从不同角度反射出来。取火于日为阳燧。
同时《淮南子》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描述:“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但,好像的确没有人再深入研究有关能量转换的方面。中国的人的思维倾向于实用主义,而非纯研究的理论。
“既然我们都设立武举了,不如再添一项术举。凡是能对大唐发展有利的无论是七巧记还是天目所说的科学技术一旦证实有作用,那便加官进爵,位列朝堂。”华夏文明第一位女帝武则天,庄严肃穆对朝堂下准备改革的朝臣道。
既然是第一位女帝,自然要付出加倍的努力。通过拓宽底层人民上升的渠道,促进阶级流通,以赢得民心,以巩固武周的统治。
[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这座座宏伟的大坝屹立在潮头,若不是点明地名是三峡。恐怕老祖宗们此时要晕头转向了,在古代任凭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恐怕也无法修建出这样一座大坝。
无论是劳民伤财的秦长城,还是二世而亡的隋而京杭大运河。相比之下,恐怕都不如这座大坝所消耗的要多。
“后世的科技当真发达,也许得扶持一下公输家和墨家,实在不行就祛除他们的思想,只保留技术和人。”要么臣服,要么死亡。
此时一统天下的嬴政,想起了当初屹立在泰山之巅感受的那种高处不胜寒,万事万物都可为他所用的那份豪情。
无论是技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只要他想就一定会开动国家机器去做。但看到现实天幕反映出来的那种繁荣,人民幸福的样子,让他又改变了想法。
特别是听到那段中国电力发展史时的那段,更是深深触动到了他。
[70多年前,就算我们拼尽全力平均每人每年也只能分到九度电
那时候我们想要更多人都用上电,
于是用了29年终于实现了大中城市的电力普及
后来我们想让全国人民都用上电
于是又用了37年,才终于点亮了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庄
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全民通电的国家
今天我们还想让所有人都更便捷、更清洁地用上电
于是这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系统升级已然开启
到2045年,整个中国都将完成这场升级
但依然不够,只要人类文明依旧在滚滚向前
这条能源的探索之路,就永无止境]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此时他的心境像是与千年后的伟人重合。
现在嬴政想,他大抵是走出了痴迷永生不朽思维局限了。
只要能有继承他思想的合格的继位者上位。虽然已经知晓秦大帝二世而亡,但有了天幕应该会有所改变,更何况现在的自己依然年壮,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帝国的运行。
希望这次的结局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