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州城虽为要塞之地,却并非规模宏大的城池。
因此,郦靖宁一声令下派兵肃清城内敌军,进程倒也颇为迅速。
常遇春与狄青各自率领一路兵马,如两把利刃,分别朝着西门和东门而去,很快便将这两处的敌军清理得七七八八。
至于最为关键的北门,郦靖宁特意将其交由李文忠负责。他神情严肃,对李文忠叮嘱道:“文忠,常言道‘兵法有云,围三阙一’。这北门,便是留给西夏士卒北逃的唯一通道。
你率领神臂弩营在此,只管以弩箭射杀敌寇,但切不可过于逼近。那些有机会逃脱的,就让他们出城而去。
毕竟,若将这些人逼入绝境,困兽犹斗,到时候咱们也难免会有所损伤。”
李文忠领命之后,即刻率领神臂弩营,快马加鞭朝着北门疾驰而去。一路上,只见西夏溃军如蚁群般密密麻麻,全都一窝蜂地朝着北门涌挤。
李文忠见此情景,在距北门百步之处果断停下,旋即大声下令:“神臂弩营,射!”
刹那间,劲弩如蝗,朝着那些拼命奔逃的西夏士卒铺天盖地射去。在这强劲弩箭的猛烈攻击下,西夏士卒一片片地倒下。
与此同时,宋军身后传来的利刃挥舞之声与喊杀声,更是让前方逃命的士卒惊恐到了极点,他们慌不择路地朝着城门涌去。然而,那狭小的城门根本无法让所有人瞬间逃出。
在混乱之中,有些生性凶戾的西夏士卒不甘心坐以待毙,竟回转身来,妄图攻击李文忠麾下的宋军。
可他们刚一转身,才迈出六七步,便被呼啸而来的劲弩无情地洞穿喉咙。
如此反复多次,西夏士卒中但凡有些胆气敢于反抗的,皆被诛杀殆尽。
余下的西夏士卒见状,顿时胆气俱失,纷纷丢下手中兵刃,用党项语高呼起来。
李文忠听不懂党项语,正疑惑间,赶来相助的种师道开口说道:“李将军,他们这是在求饶呢。”
李文忠思索片刻,目光投向种师道率领的番军,而后对种师道说道:“种判官,劳烦你让手下人用党项语回应他们,就说投降者可免一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种师道点头称是,转身吩咐身后的党项士卒。紧接着,这些党项士卒齐声高呼起来。
在这一声声高呼声中,那些逃无可逃的西夏士卒,无奈之下,只得纷纷放下兵刃,乖乖跪在一旁。
见状,李文忠当即命令士卒停止放箭。
郦靖宁步入环州官衙,刚一落座,便专注地听常遇春和狄青汇报城内状况。
常遇春神情肃穆,缓缓道来:“经略,据近日环州百姓所言,战事未临之际,城中大半民众已纷纷往南方关中逃难。
咱军中不乏来自环州本地的番兵,然而,亦有部分百姓投靠了西夏。如此形势下,环州想要恢复往昔生机,恐怕绝非短时间能够达成。”
郦靖宁微微颔首,继而将目光徐徐转向狄青,问道:“汉臣,你在追剿西夏兵马的过程中,可有什么特别发现?”
狄青闻言,不禁面露愧色,略带窘迫地说道:“经略,今日我只顾着全力追杀西夏兵马,着实未像常将军那般留意城中情形。”
郦靖宁缓缓起身,走到书案旁,轻轻拿起一本书,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狄青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汉臣,论及勇武,你不输给伯仁;谈天资,你也不比李文忠逊色。但要成为一国之栋梁,担当为将为帅的重任,不仅要精通统兵之术,更要深谙大义,以助力民生为己任。
我手中这本《春秋》,自启蒙之时,我便用心研读,十余年来,在上面留下诸多注解。
今日,我把它赠予你,盼你能效仿三国时的关羽,勤读《春秋》,假以时日,成长为经天纬地的天下英才!”
狄青恭敬地接过书,向着郦靖宁深施一礼,诚挚说道:“经略,狄青幼年时,家乡突遭水灾,双亲不幸离世,自此沦为孤儿。
幸蒙大相国寺慈悲收留,在那里习得武艺。自投身军旅,跟随经略左右,我见经略用兵如神,每每指挥作战,皆能克敌制胜。
不仅如此,经略还常对军中将士三令五申,严令务必约束自身行为,全力爱护百姓。
我虽学识浅薄,于大义理解不深,但在汴梁时也曾拜读过经略所着的《三国演义》,书中关羽、张飞的英雄事迹令我心向往之,常以他们为楷模。
今日,经略不嫌弃我才疏学浅,授予我这般大义,自此刻起,我狄青定如关羽、张飞侍奉刘备那般,矢志不渝地效忠经略!”言罢,狄青急忙拱手下拜。
郦靖宁见状,赶忙伸手去拉狄青。狄青竟一时无法挣脱,心中不禁大为震惊。
他向来对自己的武艺颇为自负,自诩武艺高强,天下鲜有人能与之匹敌,那一身神力更是从未遇过对手。
从军之后,他已知常遇春武艺在自己之上,徐达、李文忠也不过稍逊自己一筹,却万万没想到,今日竟发现郦靖宁同样身怀武艺,且这一身神力远超自己想象。
郦靖宁轻轻点头,说道:“汉臣,快请起。我等既生于世间,自当以国为民为己任。
汉臣不必担忧,我郦靖宁在此向你郑重发誓,此生此世,绝不负百姓。而你如此赤诚,我亦定不会辜负。”
狄青动容道:“愿为经略效死!”
郦靖宁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感慨,狄青这样的人物,能为自己所用,实乃一大幸事,他可是当今最顶尖的人才之一啊。这一收获,让郦靖宁对未来更多了几分信心。
毕竟,自己所图谋的可是如此庞大的基业,光靠像抽卡似的偶然得到几个人才,那远远不够。
像狄青这般身处当代顶尖行列的人才,若是能坚定不移地与自己一同谋划大业,那将来……
且说郦靖宁在西北战场上浴血奋战、拼杀正酣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汴京城内,局势已然在悄无声息间,如暗流涌动般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