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省乡村发展势头渐猛,产业布局初步成型之际,苏然却在最新的调研中发现了新的隐忧。乡村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一些乡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废弃物随意排放,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同时,乡村基础设施虽然有所改善,但公共服务设施依旧薄弱,村民在文化娱乐、养老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苏然带着这些沉甸甸的问题,再次走进了梁树林的办公室。梁树林听完汇报,神色凝重,他拍了拍苏然的肩膀说:“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公共服务也必须跟上,这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你马上组织相关部门商讨对策。”
苏然迅速行动,召集了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政厅等部门负责人。会议一开始,苏然就严肃地指出:“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但现在环境和公共服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大家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生态环境厅厅长表情严峻:“目前部分乡村企业环保设施简陋,监管也存在漏洞。像一些农产品加工厂,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导致水质恶化,周边农田灌溉都受到影响。”
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也说道:“乡村文化设施严重不足,村民除了看电视,几乎没有其他文化活动。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也缺乏配套的文化休闲场所,难以留住游客。”
民政厅厅长接着发言:“乡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养老机构数量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老人只能依靠子女照顾,生活质量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苏然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道:“生态环境厅要加强对乡村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设立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环保改造。文旅厅要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民政厅要加大对乡村养老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会后,苏然首先来到了一家存在污染问题的农产品加工厂。厂长一脸无奈:“苏秘书长,我们也知道要环保,但购买环保设备成本太高,企业负担不起啊。”苏然耐心解释:“环保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政府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你们进行改造。这不仅是为了环境,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了推动乡村企业的环保改造,苏然协调政府环保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补贴;同时,联系环保设备供应商和技术专家,为企业提供设备采购优惠和技术培训。在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乡村企业开始重视环保,积极进行改造升级。
在文化建设方面,苏然带领团队来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他们与当地村民和文化专家一起,挖掘古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制定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很快,一座古色古香的文化广场在村里建成,广场上有展示古村历史的文化长廊,还有供村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农家书屋也摆满了各类书籍,涵盖农业技术、文化艺术、儿童读物等多个领域。
为了解决乡村养老问题,苏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一家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在了解到政府的政策后,决定在乡村投资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养老机构。苏然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土地和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建成后,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完善的生活设施,为乡村老人提供了优质的养老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苏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部分乡村企业对环保改造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会增加成本,影响企业效益;一些村民对文化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改善持怀疑态度,担心不能真正惠及自己。苏然和工作团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向企业和村民详细解释政策的好处和长远意义,最终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推进,中南省的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清澈的河流、整洁的村庄、丰富的文化活动、完善的养老服务,让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也因为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改善,吸引了更多游客,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然而,苏然知道,乡村振兴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新的机遇和挑战还会不断出现,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坚守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中南省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