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藏好,便听到几声枪响。紧接着,传来口哨声,似乎有人在召集队伍集合。梁红英心里一紧,不确定对方是否发现了自己救人的事。毕竟,集合点和枪响处都在矿工住的房子前,而非此处。难不成,他们又像刚才那样开枪杀人了?
但此刻顾不上多想,当务之急是带着两名矿工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处。梁红英带着他们,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东躲西藏。好在有大煤堆做掩护,暂时没被发现。然而,难题接踵而至——四周是高高的原木围栏,根本钻不出去 。梁红英望着围栏,一股绝望感油然而生。那位老者说得没错,即便成功救人,想要逃出去谈何容易。从大门口大摇大摆地离开,更是不可能。探照灯时刻扫视,重机枪随时可能扫射,这些人杀人不眨眼,要是硬闯,恐怕连尸首都留不下。眼下这个藏身地并不安全,晚上出不去,只能等到白天。可白天这里藏不住人,得尽快找个更安全的地方。于是,他们一边躲避,一边留意周围,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走着走着,梁红英突然听到“咕咚”一声,同时伴随着一名矿工的大喊。她猛地回头,只见小丁正伸手将胳膊探进地面的一个坑洞里。梁红英心头一紧,两个同伴也不见了踪影。她立刻跑过去,问道:“小丁,怎么回事?”小丁焦急地说:“他们掉下去了!”此时,小丁体力不支,身体也开始往坑里滑。梁红英赶忙抓住他的胳膊。就在这时,坑里传来矿工的呼喊声。原来,一人率先掉了下去,后面的矿工去拉也跟着掉下去,小丁反手又拉住了他,身子也快被带进去了。下面的矿工喊道:“松手吧!这里可能是旧巷道的通气孔,让我们下去勘察一下。”小丁这才松开手,让两人落了地。
两名矿工落地后,发现洞并不深,只有四五米。由于光线昏暗,看不清洞底,一开始心里有些害怕。梁红英则将小丁拉起来。矿工们在下面摸黑转了一圈,大声喊道:“这果然是个废弃巷道,刚才掉下来的地方是通气孔!”梁红英感到疑惑,之前来来回回都没注意到这里有通气孔,怎么突然就把人掉下去了。她仔细查看,发现通气孔旁有块大石头,像是从别处飞过来的。她恍然大悟,心想:是不是自己扔的手雷把石头炸过来的,砸开了通气孔的盖子,才导致有人不小心掉下去?想到这儿,她压低声音,朝下面问道:“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要不要拉你们上来?”下面的矿工当然求之不得,谁愿意待在这黑咕隆咚的地方呢!
可就在这时,探照灯的光束突然射向他们这边。梁红英和小丁吓得赶紧趴下。虽说光束照射处距离他们还有一段距离,但仅凭卧倒根本无法躲避。还好两人幸运,光束擦着身边扫过,没被发现。
紧接着,由几十人组成的鬼子巡逻队朝这个方向集结过来。梁红英和小丁心里一沉:坏了,必须找地方隐蔽!可环顾四周,根本没有藏身之处。思索片刻,两人决定钻到刚才发现的洞里暂避一时。
小丁先下去,梁红英紧随其后。下边的人询问上面情况,梁红英压低声音喊道:“别喊,上面有鬼子!”几人担心洞口被发现,得想办法隐蔽起来。梁红英蹬着井壁,观察洞口四周,一眼看到旁边的大石头。她本想搬石头堵住洞口,可又怕自己上去会被发现。
正犯难时,她注意到通气口周围的方砖松动,且洞口不大。于是,她迅速拔了几块方砖,靠双腿撑住洞壁,将方砖顶在身上。这样一来,即便有人路过,也很难发现这里有个洞。
小丁和两个矿工在下面小声问:“你在上面干什么?”梁红英焦急的说:“堵洞口,别说话,鬼子来了!”
没多久,大批鬼子的脚步声传来。透过方砖缝隙,梁红英能感觉到光线在身上晃来晃去。好在伪装到位,鬼子没发现洞口。可时间一长,梁红英双腿酸痛,快撑不住了。
就在这时,她突然感觉身体被人顶住,两条腿被拖住。黑暗中,传来小丁的声音:“红英姐,我来帮你,两位大哥驮着我呢。”就这样,两个矿工在下边拖着小丁的腿,小丁则拖住梁红英,四人形成“人体支撑”,梁红英顿时轻松不少。
直到脚步声渐渐远去,周围安静下来,梁红英才松了口气,说道:“我慢慢往下走,大家注意,砖可能会掉。”众人紧紧贴着洞壁,梁红英小心翼翼地把身上的砖一块块挪开。
鬼子一离开,梁红英赶紧爬到地面,东张西望,想找东西把洞口隐蔽好。靠人撑砖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次侥幸,下次未必这么好运。她又盯上那块大石头,可石头太重,一个人根本搬不动。
随后,梁红英在周围转了一圈,发现一个洋铁桶。她把铁桶拿到洞口一试,大小刚好能塞住。但她还是不放心,又找来几块煤炭堆在铁桶底部,这才顺着洞壁滑下去,把桶堵在洞口!
梁红英担心洞里空气不足,便问:“两位大哥,这里有空气吗?”两位矿工常年挖矿,对废弃巷道很熟悉,自信地说:“没事,这是通气孔,说不定还有其他通气口。巷道里有风流动,就说明有其他出口。”
梁红英听后十分高兴:“要是这样,咱们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其它出口出去。”众人虽然身处黑暗,但摸索着也能前行。小丁突然想起身上有火柴,划燃后,看清了周围环境。这里果然是条废弃巷道,洞壁由木桩支撑,脚下有碎木。
矿工大哥趁机找了根干木柴,又发现一块破布,将破布缠在木柴上,让小丁再划一根火柴点燃,做成了火把。有了火把照明,前路清晰可见。大哥自信地说:“走吧,前面肯定有出口,说不定就在矿区外面。”
他们沿着上坡路前进,大哥介绍:“通风口越少,说明离地面越近。按这个通风口位置,出口离这儿不远。”
他们继续往前走着,走出的距离可不短,却始终没看到出口。几个人的心情愈发压抑,这样一直走下去,究竟会通向哪里?
小丁心里发虚,忍不住嘟囔:“咱们别瞎走了,万一走到绝路,想回头都不行,那就完蛋了。要是走到最深处,空气都没了,还不得把咱们憋死。”
矿工师傅瞧了瞧火把,出言鼓励:“放心!火越烧越旺,说明里面氧气充足,不用担心。我在前面走,有危险我先预知。”
又不知走了多远,依旧没有出口。不过,他们欣喜地发现了第一个通气口。这通气口仅有碗口粗,人根本钻不进去,能感觉到风“呼呼”往里灌。几人见状,都有些傻眼——原来这里面的空气是从这儿透进来的。要是实在找不到出口,看来只能回去了,两位矿工大哥边走边叹气。
可梁红英并不死心,心想:没走到尽头就不能放弃 ,连两个大哥都有点儿泄气了,这可不行,我一定要把大家的信心提起来,带着大家走出这里。于是,她果决的说道:“走,跟着我,接着往前走!大家别垂头丧气,这算什么?不就是多走几步路嘛!”
说罢,梁红英走在前面,两位矿工大哥跟在其后,小丁则走在最后。梁红英明白,现在大家最需要的就是打起精神,坚持下去才有希望出去。所以他一边走一边哼着鲁班爷爷教给他的小曲。
没有走不通的路,
没有过不去的坎!
……
就这样,他们边唱边走。一路上,又看到三两个通气口,都不大,人无法钻出去。但这条巷道似乎没有尽头,两位矿工越来越着急。
“这不对劲啊!”一位矿工说道,“按道理,早该有出口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咱们一直在沿着上坡走,按说早超过地面高度了,怎么还没出去?”
梁红英也不明所以,但只要前面有路,就继续往前走。她没多想,依旧带头前行。
直到火把完全熄灭,前方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众人只能靠手摸索着,继续前行 。
小丁又划了一根火柴,试图再制作一个火把。可环顾四周,根本没有合适材料,制作火把已然不可能。无奈之下,大伙只能伸手摸索着,继续往前走。
也不知又走了多远,他们再次发现一个通气孔。透过通气孔往外看,光线越来越明亮。梁红英对大家说:“是不是外边天已经亮了?”
两位矿工凑到通气孔前瞧了瞧,这通气孔的口,距离巷道少说有二三十米高。这让他们十分诧异,明明一直在向上走,怎么通气孔却越来越高?谁都搞不明白原因。
但前面还有路,他们必须坚持往前走,毕竟没有其他出路。要是折返回去,就得回到矿区,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死亡之地,更没有生的希望。
与此同时,几个人都饿得受不了。小丁嚷嚷道:“不行不行,我不走了,累死我了,先让我在石壁上靠一会儿。”两位矿工大哥也学着他,靠在石壁上蹲了下来。他们身上有伤,又没吃饱饭,此刻一点力气都没有。
梁红英突然想起,自己腰里还带着给大家准备的盒饭。兴奋之余,她赶紧解下饭盒,说道:“两位大哥、小丁,咱们有吃的!”
小丁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经梁红英一提醒,才一拍大腿,高兴地接过饭盒:“对呀!有两碗面,还有多半盒熟牛肉,这下好了,咱们分着吃。”
说着,他打开饭盒,牛肉在上层,两碗阳春面在下层。饭盒一打开,食物的香气瞬间在巷道里弥漫开来。两位大哥同样饥渴难耐,眼巴巴地盼着能分得一份食物。
梁红英提醒小丁:“小丁,先别忙着吃。要是一直走不出去,这份食物得撑好几天。每人先吃一小部分,填填肚子,咱们接着往前走。”
梁红英接过饭盒,伸手摸索着,先抓了两把熟牛肉,分给两位大哥,又抓了一把递给小丁,自己也捏了几片。饭盒里配有筷子,梁红英提议:“这面一人吃一口,轮流着吃,不然很快就没了。大家觉得怎么样?”众人都没有意见。
梁红英让两位大哥先吃,可他们很自觉,坚持让小丁和梁红英先吃。小丁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呼噜呼噜”吃了两口,赞不绝口:“这面味道真地道!”
梁红英也吃了一口,随后将筷子递给两位矿工大哥。他们同样很自觉,只吃了一口面,便吃起手里的熟牛肉。梁红英只吃了两片牛肉,把剩下的一片放回食盒,将食盒重新叠放好,系在腰里。
她也靠在石壁上,打算休息一会儿。最让他们困惑的是,不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更不确定到底有没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