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县外,山中洞穴,一群人躲在这里一动不动,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洞穴口被浓密的藤蔓遮掩着,外面的光几乎透不进来,只能看到零零星星的光影。
“小山哥哥,我们要在这里藏多久啊?”
一个年幼的女孩缩在墙角,靠在一名半大少年身边,手紧紧的攥着对方的衣角,视线时不时往外看去。
“乖,快了,再忍忍。”
如果周粥在这里,她会发现山洞中的这些人正是当初埋伏他们的那群人,只是人数少了很多,老村长也不见了。
“小山,咱们的粮食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一名中年男子道。
吴小山咬了咬下唇,他也不想一直在这待着,可是之前出去探查情况的人,一个都没能回来。
“大家再坚持坚持,他们找不到我们就会走的,咱们不能辜负县令大人的帮助,你们想让村长爷爷白死吗?”
提及村长,大家都不作声了。
原本泽南军被朝廷打败,军中来人接管了各个城镇,继续清扫反贼余孽,他们以为好日子即将来临,谁想那些人竟是跟他们当初抢夺粮食的伪军是一路的。
他们确实清扫了反贼,但他们也看见了更多的普通百姓被打成了反贼处死,他们家中的钱财被掳走,家中适龄的女子也被掳走……
那些兵痞与反贼何异?
东阳县封城已久,终于等到外界援助,恢复了一些生息,他们也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地方。
然而好景不长,东阳县县令派人来通知他们,朝廷有人在寻他们,似是要追究当初粮草一事。
当初吴小山等人夺得粮草并没有自己独吞,反而将大部分送入东阳县,终是为自己夺得一线生机,然而这一线生机却也很难抓住。
“要不……咱们逃吧?”有人开口道。
“逃?往哪儿逃?”
“只要离开这里,往哪儿逃都行。”
“对了,还记得当初那支队伍吗?他们是去岭南的,要不咱们也去岭南吧!那边朝廷管不到,咱们这么多人到那边去,怎么也不会饿死。”
大家回忆起当初为了活命,抢劫过路之人粮食的时候,本以为十拿九稳的机会,不想却被对方反过来要挟。
好在对方并没有要他们性命的意思,还告诉了他们粮食所在的位置,让他们苟活这么长时间。
“可是,咱们走了,县令大人怎么办?那小将说了,若是县令大人不能按时将我们交出去,他就会治县令大人的罪。”
“他凭什么治县令大人的罪?若非县令大人,咱们东阳县哪还能有这么多人活下来?”
“可那又能怎么办呢?他们手下有兵,得罪了他们,咱们只怕连这江南道都走不出去!”
“实在不行,咱们带着县令大人一起走。”
“县令大人不会愿意的,咱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走了就走了,可县令大人是朝廷命官,他辛辛苦苦考取功名,怎会愿意跟我们一起离开?”
“罢了,再坚持几天就是,我就不信他们能一直找下去!”
岭南,浔江平原,幸福村。
“姑娘,生了,生了!”
一小孩匆匆忙忙跑到周粥办公室,额头的汗也不擦一下,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
“生了多少?”
周粥站起身,随她往外走去。
他们刚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次猎到的猎物便是野兔,大家吃得喷香,于是生起了养兔的想法。
后来王鹏飞他们抓回两对活兔,一直养着,不过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换了,一直不习惯,直至前些日子,负责喂兔子的小孩发现母兔的肚子变大了,猜测它是不是怀了孕,于是召集小孩给母兔寻找补充营养的食物。
直到今日,终于是生了一窝小兔。
“十二个!”
“十二个吗?不错。”
兔子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只要顺利繁殖出一窝,接下来繁殖的速度几乎成倍增长。
到时候他们除了可以自己吃,还可以拿出去卖。
兔子虽然好养,繁殖速度快,但古代生产力落后,几乎没有人会选择脱产养兔,所以就算有养兔子的,供给也不可能赶得上需求。
而幸福村则是以分工合作制运行,每样事情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养牲畜的就专门负责养牲畜,种地的就专门负责种地,只要干好自己的任务,基本不用担心会没有饭吃,这样一来,每一件事情都能干得很好。
周粥来到兔笼边上时,里边小兔身上的毛已经被兔妈妈舔干了,小小的一团,像小老鼠一样缩在兔妈妈的肚子下。
兔笼里虽然垫着干草,但干草上依旧有很多毛发,都是母兔生产前拔下来给孩子保暖的。
“接下来几天就辛苦你们挑好一点的草料来喂母兔了,偶尔加点豆子,给它补充营养。”周粥道。
“姑娘你就放心吧,我们保证把兔子养得肥肥的,到时候最肥的那只给你吃!”小孩拍拍胸脯大声道。
周粥脑中忽然想起后世的一个梗:兔兔那么可爱,你怎么能吃兔兔呢?
但放在古代,这种物资缺乏的年代,所有的动物对人来说都只有一种作用,那就是充当食物。
没错,哪怕是看家的狗,军中的马,最终都会化作口粮。
前者或许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有句话大家应该熟悉,“仗义多为屠狗辈”中的屠狗辈,指的就是从事杀狗、卖狗肉的底层人士。
还有很多人对祖先为什么不驯化老虎、熊这些猛兽十分疑惑。
其实这些猛兽并不是不能驯化,而是没有被驯化的价值。
养一头老虎,每天要吃的肉都是天文数字,而而且养大的周期也很久,等到它能捕猎反馈主人的时候,更多的钱财都已经投入进去了,完全就是亏本买卖。
像狗就不一样,什么东西都吃,家里的剩饭,抓来的老鼠,实在不行还能去吃屎,不管怎么喂都能长大,长大后既能看家护院,也能上山打猎,还能吃肉,可谓是只赚不亏的买卖。
看着兴高采烈的孩子,周粥心生恶念,笑眯眯道:“说起来你们也念了一段时间的书了,让我来考考你,有没有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小孩还没有感受过人心的险恶,还想着自己一会儿要如何在姑娘面前表现表现,就听周粥又道:
“若日后咱们鸡兔数量多了,准备挑去县城卖,因为笼子不够,于是将鸡和兔装在同一个笼子里。上数有三十五个头,下数有九十四条足,你们算算,这笼中鸡兔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