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魏征也被程咬金给喷了,程咬金喷他不懂夏商周的兵役。
这只能说是见识的问题了,别说海瑞看不到上古文献,他魏征也未必能看到。
在隋唐这个时期,真正的上古辛密,那都是各个顶级世家的不传之秘,是人家家族必须要垄断的核心知识体系。
这些东西就是世家门阀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可不会给你魏征看。
魏征指着天幕说:“你看有人都已经反对了,晋文侯姬仇根本就没有给百姓让利啊!他什么代价都不付出,你管这叫爱民?”
程咬金都懵了,话说,让一个断子绝孙,和让他们留下一个男丁,这叫没有让利?
虽然晋文侯姬仇自己没有付出代价,但,百姓处境你就说改变没改变吧。
人家不花钱把事给办了,你就因为人家不花钱,就觉得人家没帮你?
你们儒家是懂得如何赖账的。
非要晋文侯姬仇搞的国破家亡,你才觉得人家是有贡献的吗?
这是什么悲剧英雄的想法,难道只有死人,只有牺牲的人,才值得敬佩吗?
.............
【很多人以为,姬仇对于兵役制度的改进就只有这么一点,这就太小看姬仇了。】
天幕中,
杜伯儿子看了口气,“主君的确很厉害,但这点蝇头小利,不足以让兵卒们冒险,不足以支持我们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更不足以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去服役!”
晋文侯姬仇也不恼,轻轻的捏了一个棋子,放在了棋盘上,随着清脆的落子声音,姬仇的声音不疾不徐:
“孤当然知道,既然要让利于民,那就要方方面面的去让利,一个利益不够,那就来两个,三个,四个...”
“孤定要让底层的奴隶明白,孤才是他们的天,才是他们的依靠,跟着孤,他们才有好日子过。”
“这样,除了在抽丁的时候让利于民外。”
“接下来,在服役的次数上也要做出限制。”
“以前贵族抽调兵役,可以说是从出生到死亡,奴隶是要终身服役,奴隶主想抽几次兵役就抽几次。”
“孤现在就规定,抽调兵役一生最多不能够超过一定的次数,这个次数,你们商议后决定,三次五次也行,六次八次也可以,超过这个次数之后,就不得征调他们入军打仗了。”
“你觉得如何呢?”
杜伯儿子的眼睛一亮,拍手大笑道:“彩!”
【这就是晋文侯姬仇兵役改革的第二个方向,废除了终身制兵役!】
【要知道奴隶主时代,奴隶主对奴隶征伐的兵役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我需要打仗的时候,你就必须去打仗。】
【征调兵役是按需征调。】
【这样的话,奴隶就被死死的捆绑在兵役上,他知道自己肯定有一天会战死的,因为他们永远逃脱不了兵役的牢笼。】
【但晋文侯姬仇的兵役制度就不一样了,他就要打破终身制兵役的这个限制,废除终身制,从无限兵役,改为了有限兵役。】
【也就是说,征调底层百姓当兵,是有次数限制的,在最开始,也许次数很多,有5次8次的,也有可能超过十次的。】
【但只要有次数限制,就意味着我只要服役超过了这个次数之后,我就可以不用服兵役了。】
【这就是兵役制度的改革先进之处,给了百姓逃脱兵役牢笼的机会,以及制度上的支持。】
【那么你觉得这个制度,他爱不爱民呢?】
(我去,我去,原来兵役改革的方向是这么一回事,我现在似乎明白了,秦始皇兵役一生一次,真的是历史的进步!)
(那肯定是进步了,终身制兵役从以前的无数次,到最后有限次数,然后兵役每改革一次次数就下降了一些,这就是历史的循序渐进。)
(爱民,这是妥妥的爱民呀!)
(果然,只要爱民的制度,都是想办法给百姓减负的,百姓身上的负担在逐渐的减少,这是用制度来夯实的。)
(怪不博主始终是在强调制度的作用性,就晋文侯姬仇的这个制度一出,后面的人只能把兵役变得越来越少,你要是把兵役增多,那特定会引起民乱的!)
(晋文侯姬仇,绝对是这个时代的真神!)
(他的每一个制度,都让百姓受益了!)
...........
大明
嘉靖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案,头顶的紫金冠闪耀着炫彩的光芒,眼睛半张半合,漫不经心的问:
“海瑞,看到没,不是你有一腔孤勇,你就能够为民请命!”
“做事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方法对了,你才是真的爱民,方法错了,你费多大的力气,到最后也只是回到了原点。”
“有一句话说的对,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君王之爱子民,亦然!!”
海瑞现在人都麻了。
只感觉到自己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全都崩溃了。
兵役制度,竟然是如此诞生的。
这事他竟然完全不知,他所知道的,就是从四书五经,从资治通鉴中得来的经验。
那就是谁的兵役制度都是虐民贫民困民,就跟商君书一样,变着花样的剥削百姓!
可人家姬仇的兵役制度是虐民了吗?
把终身制的兵役变成了有次数限制,而且在抽调兵卒的时候,还给家里留下了一个男丁,让这些人保留南丁,保留子嗣,不至于断子绝孙。
就这2点,那绝对是爱民如子的体现啊。
别看制度就变了这两点,可是对于百姓的影响就很大啊。
嘉靖看到海瑞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轻轻的摇了摇头,这就是垄断知识的可怕。
你海瑞名头是大,但你所能够接触的知识和见识都是有上限的。
你科举都考不过,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家里穷,你所在的地区教育太落后,你无法接触到更高的知识,更高的见识,以及更好的应试技巧。
嘉靖可是查过海瑞的,海瑞落榜,并不是文人打压,而是海瑞能力真不够。
海瑞的应试文的写作,也就是应试技巧就是一个硬伤,他没有良师,还有见识也是个大问题,最重要的是,海瑞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治黎策》,算是超水平发挥了,获得举人功名,但是呢,他最高水平也就这样了!
因此海瑞在夺取进士功名的时候,海瑞只能把《治黎策》修改润色一下,改成了《平黎策》,重新发了上去,内容基本都像是一样的。
这就是没有干货的表现了!
人家考官早就看过了他的《治黎策》,第二版的《平黎策》也没有什么新内容,你这个又不是《隆中对》,也不是《推恩令》,更不是《出师表》,无法做到惊艳三千年。
在考官眼中,《平黎策》也就只是一个治理海南黎族,平定一个少数民族矛盾的策论而已,还是属于地方性的治理策论,跟所谓的治国安邦差的太远,甚至把策论放到了北方边境都没用了。
所以,人家让他海瑞落榜了,你说这是不是海瑞自己能力和见识的问题?
有的人还觉得是他嘉靖不重用人才,这不是扯淡啊!
你自己抄自己的策论,碰到不讲理的考官,都能给你当科举舞弊处置了。
就这种水平,你怎么重用?
你海瑞要用30多年,甚至是50多年才明白的道理,我嘉靖从刚懂事起,就已经明白了,你说你能带给我嘉靖什么?
我比你的人生少走了几十年的弯路,你还骂我,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再说。
“海瑞,朕说你见识不足,能力不够,你服吗?”
“你认为的东西,跟真正的君王皇帝的见识和认知,差的很远,你认为的东西,我们早就想过了,所以呢,你骂朕,会不会是你只看到了表面呢?而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呢?”
海瑞能服气吗?
当然不服了。
他眯着眼睛,指出了漏洞:“从终生制兵役变成了有次数限制,可是,人家一次让他们服役10年,这变跟没变有什么区别呢?还不是终身制?”
.............
pS:
很多人吹海瑞的《平黎策》,是完全连原文都没有看过,这是一个地方性策略,用于解决海南地区存在的黎族问题,针对性很强的,所以,根本无法普及天下,因此,这种策略放在当时的意义都不大,最后也完全没人用,就连海瑞他自己也没有用过,说白了,就是考试写的应试文。
不要被电视剧一洗脑,就感觉这是比拟《推恩令》《盐铁令》《出师表》这种国策,差的太远了,不要乱碰瓷。
而海瑞真正有名的是《治安疏》,但这个策论也不是说,有什么旷世奇谋,让人拍案叫绝是他的风骨,而非策论本身。
所以,张居正评价海瑞是清廉而无用,说他是清流,要是海瑞真的写出了《推恩令》《盐铁令》《出师表》这种级别的国策,你看谁敢说海瑞只是清流,所以呢,可以吹,但不要无脑吹。
海瑞有能力,绝对是有能力的,但也不能吹成是诸葛亮,陈平,张苍,董仲舒,桑弘羊,张居正,商鞅这种级别,跟这种臣子中的天花板,差的还很远。
甚至,海瑞能不能比过房玄龄都不好说。
咱们看历史不要搞粉丝史观。
求一波催更,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