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如刀割面,关胜骑着马缓缓踏入京城。
他的神色凝重,满心沉重,
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在亮山的所见所闻。
一回到朝廷,他便径直前往兵部,将亮山之行的前因后果,
一五一十地向兵部尚书周严详述。
周严本就坐在书房中焦急等待,
听闻关胜回来,赶忙起身相迎。
可当他听到招安失败的消息,
顿时气得胡须乱颤,双眼圆睁,怒喝道:
“这群山贼,竟敢如此不识好歹!”
当下便雷厉风行地着手准备调集大军,
咬牙切齿地发誓,誓要将亮山一举围剿,以泄心头之恨。
关胜在亮山之时,所见所闻皆让他内心震撼不已。
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邻里之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
与京城中百姓在朝廷重压下的困苦模样截然不同。
特别是与朱方正一番深入交谈过后,
他的内心仿若投入巨石的深潭,久久无法平静。
关胜本就怀揣着一颗正义之心,
对朝廷内部盘根错节的腐败现象早有不满。
只是身在官场,诸多无奈。此次与朱方正会面,
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心中那黑暗已久的角落,
让他看到了另一种济世救民的可能。
那 “替天行道” 的理念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深深触动着他的灵魂。
他暗自思忖,若能与朱方正这般心怀天下的人并肩作战,
或许真的能够打破这黑暗世道的枷锁,
给苦难中的百姓带来一线生机与希望。
朝廷这边,紧锣密鼓地筹备围剿。
一道道军令飞速传达,每一道军令都伴随着紧张压抑的气氛。
士兵们匆忙奔走,搬运着武器粮草,
整个京城仿佛都被卷入了一场风暴的中心。
而关胜心中的纠结却如一团乱麻,愈发强烈。
他深知,一旦战争打响,那必将是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
无辜的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而自己身为朝廷将领,若参与这场围剿,
无疑是助纣为虐,成为朝廷恶行的帮凶。
这几日,关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心中的挣扎如两个小人在激烈争斗,让他痛苦不堪。
在接下来围困亮山的战斗筹备中,
京城来的兵如同大爷一般作威作福。
东军的处境却是惨不忍睹。
东军不仅吃空饷严重,到手的饷银连糊口都难,
士兵们家中老小常常忍饥挨饿。
武器军械更是不足,许多士兵手中的兵器都是锈迹斑斑,一碰就断。
平常被拖欠饷银也就算了,还要被官员们呼来喝去,替他们白干各种活。
这次围剿亮山,他们又被赶到最前线,承担着最猛的箭矢和飞石。
战场上,东军士兵们惨叫连连。
有的士兵腿被飞箭射穿,只能在地上痛苦地翻滚;
有的被巨石砸中,血肉模糊,当场毙命。
受伤的士兵们躺在军营里,无人问津。
重伤者伤口溃烂,蛆虫在伤口中蠕动,
发出阵阵恶臭,只能躺着等死。
牺牲者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在一旁,
无人收殓,没有任何抚恤,
家属连个音讯都得不到,还在家中苦苦盼着亲人归来。
东军士兵们心中满是怨愤,对朝廷彻底寒了心。
终于,在一个月色黯淡的夜晚,
乌云遮蔽了天空,仿佛预示着一场变革的到来。
关胜咬咬牙,下定决心。
他悄悄联络了平日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心腹将领,
将他们召集到一处隐秘之地。
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关胜神情凝重,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缓缓说道:
“诸位兄弟,我关胜经过深思熟虑,
实在无法眼睁睁看着朝廷继续腐败下去,让兄弟们受苦。
此次去亮山,与那朱方正一番交谈,我才明白何为真正的正义。
亮山‘替天行道’,为百姓谋福祉,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我决定弃暗投明,投奔亮山,不知诸位兄弟意下如何?”
这些将领平日里也对朝廷的腐败深感失望,只是敢怒不敢言。
平时被董府尹呼来唤去,比家奴还不如,心中早就积满了怨气。
此刻听了关胜的话,相互对视一眼,
纷纷握紧拳头,眼中闪过决然的光芒。
其中一位将领猛地一拍桌子,说道:
“关将军,我们早就对朝廷的所作所为痛心疾首。
您既然下定决心,我们愿意追随您,
一同去那亮山,干一番真正的大事业!”
众人纷纷附和,声音虽然压抑,却充满了坚定。
关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湿润,
他重重地点点头,说道:
“好!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趁着夜色,立刻出发!”
于是,关胜带着这些心腹,趁着夜色的掩护,
如鬼魅般悄然逃离了军营。
一路上,马蹄声碎,他们心急如焚,朝着亮山疾驰而去。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在为他们的抉择默默见证。
朱方正得知关胜前来,心中既惊又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匆忙整理衣衫,连腰带都系得有些慌乱,便亲自赶到山寨门口迎接。
只见关胜一马当先,来到朱方正面前,
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神情庄重地说道:
“方首领,关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弃暗投明,
加入亮山,愿与你一同‘替天行道’,为百姓谋福祉。”
朱方正赶忙上前,双手扶起关胜,
脸上满是欣喜之色,说道:
“关将军能来,实乃亮山之幸,百姓之福。
我就知道,关将军是个深明大义之人,绝非那等趋炎附势之辈。”
关胜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方正,
眼中满是赤诚,说道:
“方首领,在与你交谈之后,我便一直在思考。
朝廷腐败不堪,从上到下贪污成风,早已失去民心。
而亮山所做之事,皆是为了百姓,这才是真正的正义之举。
我愿倾尽所能,助亮山成就大业,
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朱方正大喜过望,当即吩咐下去,设宴款待关胜等人。
山寨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火把照亮了整个山寨,士兵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席间,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畅饮,一边畅谈理想和未来的计划。
关胜详细讲述了朝廷此次围剿亮山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他神情严肃,一边说,一边用手在桌上比划着:
“此次朝廷调集大军,兵分三路,
东路军由李猛将军率领,约五千人,从东边山谷迂回包抄;
西路军由王勇将军率领,约六千人,从西边密林突进;
北路军由周严亲自督战,约八千人,正面强攻。
他们企图形成合围之势,将我们亮山一举剿灭。”
朱方正听后,眉头微皱,
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沉思片刻,说道:
“关将军带来的这个消息太重要了。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情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既然朝廷不仁,那我们也无需客气。”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林忠开口道:
“大哥,朝廷此次来势汹汹,兵力远超我们。
但我们有亮山的地形优势,只要布置得当,未必不能一战。”
朱方正点点头,说道:
“没错。我们要利用好这地形。
关将军,你对军事阵法和战斗技巧造诣颇深,
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关胜思索片刻,说道:
“朱先生,我们可在东边山谷设下绊马索和陷阱,让东路军陷入混乱;
西边密林安排弓箭手埋伏,等西路军进入,万箭齐发;
至于北路军正面强攻,我们在山口布置巨石和滚木,消耗他们的兵力。
同时,我建议安排一支精锐部队,等三路敌军混乱之时,
杀出重围,打乱他们的指挥系统。”
朱方正听后,眼前一亮,说道:
“关将军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
随后,朱方正与关胜、林忠等一众头领,
根据关胜提供的情报,反复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御敌策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完善着计划,气氛热烈而紧张。
关胜还主动请缨,由他来训练亮山的士兵,
传授他们正规的军事阵法和战斗技巧。朱方正欣然同意。
从那以后,关胜便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亮山士兵的工作中。
他站在训练场上,身姿挺拔,大声喊道:
“兄弟们,听我口令,列阵!”
亮山的士兵们迅速行动,然而,
一开始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生疏。
关胜皱了皱眉头,上前纠正一位士兵的姿势,说道:
“你这姿势不对,持枪要稳,步伐要灵活。
来,看我示范。”
说罢,关胜拿起长枪,一招一式地演示起来,
那精湛的枪法如行云流水,让人眼花缭乱。
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赞叹不已。
在关胜的悉心指导下,亮山的士兵们开始了更加严格、系统的训练。
他们从清晨练到日落,汗水湿透了衣衫,滴落在训练场的土地上。
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关胜的加入,不仅为亮山带来了宝贵的情报,
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亮山终于有了一个兵法大家
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每次打战都是一哄而上了
极大地提升了亮山的整体实力和士气。
亮山的兄弟们对关胜十分钦佩,在训练中也格外认真,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准备迎接朝廷的围剿,给朝廷一个狠狠的教训。
而此时,朝廷这边发现关胜叛逃,顿时炸开了锅。
周严气得暴跳如雷,在营帐中来回踱步,
大骂关胜是叛徒,骂得唾沫横飞:
“这个关胜,简直是胆大包天!
竟敢背叛朝廷,我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但他也明白,此时已无法改变关胜叛逃的事实,
只能加快围剿亮山的准备工作,
企图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迅速剿灭亮山起义军,挽回朝廷的颜面。
朱方正和亮山的兄弟们则严阵以待,
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精心的准备以及关胜带来的助力,
有信心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再次击败朝廷军队,
让亮山的威名更加远扬,为实现 “替天行道” 的理想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