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九月底,各地除了忙活着秋收之外,没什么其他太重要的事情了。按照之前商量的计划,等到十月初的时候,就得开战。
九月的最后一天,刘备专门找到了刘平。
“德安,你说咱们这一次能成吗?”刘备虽然是在问,但其实心里一点儿也不担心,纯粹就是找刘平聊聊天。
“打了就知道了。”刘平笑着回到:“不过如今来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论是士气、战力还是后勤,咱们都占据优势。”
刘备点点头,道:“某今日找你过来,主要是想问一问,若是翼德打下洛阳,那陛下该怎么办?”
“自然是拥立陛下了,吾等的愿望不一直都是兴复汉室吗?”刘平一本正经的回道。
这一下给刘备整得不会了,他愣了一下道:“你认真的吗?”
“认真的。”刘平点点头,然后又道:“陛下还是要体面一些的,等咱们拿下整个天下之后,陛下肯定会选择禅位的。”
这一下刘备明白了刘平的想法。
“不说这些。”他岔开了话题,道:“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只有往年的七成。”刘平回道:“比预计的要好一些,主要是南州今年发力了。那边经营了这么多年,终于开始看到回报了。”
“哦?南州具体什么情况?你说说看。”刘备来了兴趣。
“行。”刘平答应下来。
刘德然在南州这么多年,不是白干的。尤其是在垦荒这一点上,做的很是努力。整个南州,硬生生垦荒了上亿亩耕地。
在南州开垦可不像大汉那么复杂,要考虑这么多。刘德然的方法很简单,让南州兵团四处抓不服王化的当地土着,抓来了就当苦力,当三年,能活下来就编户齐民,就地安置,以后就能当大汉顺民了。
上亿亩耕地,下面埋着的是大概四十多万当地土着的尸体。
“上亿亩耕地?”刘备听到这个数字惊呆了:“这...这...那地方竟然如此富饶?”
“也不是那么富饶,主要咱们去了不是?”刘平调侃了一句,又道:“不过那地方如今也就是种种地,德然在那边干了这多年,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没有一件事能干成的。”
“这是为什么?”刘备不理解。
“当地土着民智未开,只能当苦力用。”刘平回道:“恐怕要至少用两代人的时间才行,开启民智,才好驱使。”
“的确是需要时间。”刘备倒也能理解:“不过这可是上亿亩耕地,咱们要一代一代的好好经营。”
“尤其是要打通道路。”
刘平听到这话,道:“打通道路有点困难,咱们现在不是拿了半个交州吗?发展海上交通吧。”
“你有什么想法?”刘备好奇的问道。
“修港口。”
“具体说说看。”
打通海上通道的想法,是前几天产生的。每年秋收之前,各地都会把预估的粮食产量数据报上来。刘平就看到了南州的巨大潜力。但是南州那边粮食再多,运不出来也没有用。
走陆路就太难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海运。
刘平还专门找到了士燮,跟士燮聊了很久,听取了士燮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又找到了工部、户部一起商议了一下。
只不过要开战了,只是出了一个大概的方案,具体的施行还需要看接下来战事的结果。
但是大概的方案还是可以跟刘备说一下的。
按照刘平等人商量的结果来说,整个思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枢纽港,第二个部分是补给港,第三个部分是前沿港。
枢纽港一共有三个港口,分别是番禺、徐闻、合浦。这三个地方本身就是有港口了,而且当地发展的也还不错。
番禺是 “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汇聚南海诸国商品。徐闻港 “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贸易的中转港。
合浦稍微差一些,主要原因是当地一直做珍珠贸易,最近没人跟他们做交易了。南州那边的土着都特么去种地了,没有人去采珠,也没有人在海上做贸易了。
从对外贸易上来说,这三个地方都因为刘备势力拿下南州之后,经济活动逐渐萎靡。
补给港则在琼州,儋耳港、珠崖港这两现成的港口稍加修缮、扩充一下规模就可以了。同时琼州还有一个废弃的港口,在珠崖港西海岸。据说当年是伏波将军登陆琼州的港口。
这个废弃的港口就是烈楼港。《琼台志》记载,烈楼港是 “汉军渡海楼船布列之处”,可作为军事据点和民间贸易港。
前沿港口则都在南州了。分别是日南、扶南和顿逊。这也是如今南州比较成规模的城市了。
“这样看投入并不大,也就是烈楼港需要花费一些费用。”刘备摸着下巴思索着。
“港口本身的开支其实不小了。”刘平摆摆手,然后又道:“最大的开支还是船只,一般的小船是没办法做海上贸易的。”
“那你的意思?”刘备看向刘平。
刘平快速回道:“跟之前纺织、陶瓷业差不多的思路吧。咱们先以官办为主,先把海上商路给跑起来,只要能跑起来确切的能挣到钱,民间愿意闯一闯的人多得很。”
“你打算交给谁来负责这个事儿?”
“海上贸易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某的意思是中央设立海事局,地方设立市舶司。”刘平对此也早有打算。
“你有计划就行。”刘备对刘平的能力是不怀疑的。
刘平就这么跟刘备聊了半天,才离开刘备的王府。出来之后,他没有去班房,而是去了家里。
虫娘家里人搬来了长安,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商量之后,打算在长安城弄一个纺织工坊。这事儿被刘平知道了之后,立刻表示大力支持。
甚至表示,可以给他们家的纺织工坊免除三年税赋。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民间虽然也有纺织工坊,但是大多数都是家族小作坊,是一种极为脆弱的经济模式。
刘平一直想着推动民间资本能够投资实业而不是无脑买地。民间资本投资实业的好处那可太多了。
第一点,相当于给经济发展安装了一个新的强大的引擎。一来可以扩大社会总资本,变相提供就业岗位,让部分百姓可以脱产,让无恒产者可以有恒业。这也有助于社会更加稳定。
二来民间资本的投资,底层逻辑都是追求回报的。不像官府主导,官府主导的投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要为国家服务,里面要考量的东西很多。民间资本要考量就简单了,高回报就行。这种投资目的,会一定程度优化资源的配置。
说的更直白的一点,如果虫娘娘家人靠着开纺织工坊赚了大钱。那么那些掌握了大量生产资料的世家肯定也会把自己家的资源拿出来,同样做投资的。
刘平不怕他们赚钱,甚至他们要当资本家压榨剥削百姓,刘平都能勉强接受。只要他们愿意把手里的资源拿出来继续“流通”就行。
只要进入“流通”那就别想再退出来了,到时候收拾他们更加容易。
三来,民间资本只要投资实业,百分之百可以提高税收的。而这些实业创造出来的财富,多多少少会分配到普通百姓手里的,普通百姓手里有了钱,那肯定就会扩大消费。
钱,流通起来,那才叫钱!经济才能稳中向好的发展起来!
如果天下世家,都能够投资实业,那创造出来的财富有多么惊人,刘平都不敢想。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第一产业要足够发达,能够支撑经济发展。之前刘平肯定不敢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南州,未来可能还有更南、更北的地方。
再说直白一点,南州还好一些,再往南,甚至印度次大陆那些地方,在刘平眼里那就是养料,如果科技允许的话,全球都是大汉再次伟大的养料。
用全球之血肉滋养我大汉之身躯,是他们的荣耀。
民间投资实业,还有第二个大的好处,那就是有助于技术的创新。
只需要刘平用心引导就行。就拿纺织业来说,一旦有人投资了一个纺织作坊,成为了一个资本家,那么资本家的本能就会让他考虑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提高利润。
黑心资本家选择压榨剥削,良心资本家虽然也压榨剥削,但一定会想到是不是可以技术上入手,来减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带来的技术创新驱动力。
第三个好处,可以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首先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的,实业投资可以提供工作岗位,那么失地农民就不用去做佃户,可以进城打工。这样一来世家想要收拢人口也会变得很难,而百姓有了谋生手段就不会生乱。
这一点其实是刘平最想要的。封建王朝一旦发展到了后期,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他弄死了世家,以后还会有门阀,还会有地主乡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