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阿卫咬咬牙,决定卖掉一套房子来解燃眉之急。那房子承载着他多年打拼的回忆,可此刻,现实容不得他过多伤感。
张乐是石家庄人,当她的家人知晓这门婚事时,态度却并不乐观。
他们觉得阿卫在北京漂泊不定,事业又历经波折,担心女儿嫁过去吃苦。提出条件,如果两人要结婚,希望他们离开北京,回石家庄安家。
阿卫听到这个要求,内心痛苦挣扎,北京是他奋斗多年的地方,这里有他的梦想、人脉与回忆,可眼下的处境,让他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巨大的压力如排山倒海般向他袭来,阿卫几近崩溃。在无数个难眠之夜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往石家庄。
临行前,他望着这座繁华又熟悉的城市,满心不舍,只留下那套带有珍贵北京户口的房子,其余的房产都挂牌出售。
好在房产市场还算景气,房子顺利卖出,让他手头有了些资金。
到了石家庄,阿卫用一部分钱购置了一套新房,给张乐和即将到来的孩子一个安稳的家。剩下的钱,他深思熟虑后,又买下一个院子。
曾经,他在静儿父亲鸿儒的院子里度过许多难忘时光,那里充满着知识的交流、朋友的欢笑,他心底一直藏着对那种氛围的向往。
如今,他也想模仿鸿儒,将这个院子打造成一个培训基地,期望能在石家庄重新开启自己的事业篇章。
初到石家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张乐孕期身体不适,需要他悉心照料,阿卫只能在照顾家人的间隙,着手筹备院子的改造。
他找来当地的工匠,与他们反复商讨设计方案,想要保留院子古朴的韵味,又融入现代教学所需的功能。
此时的阿卫,心中五味杂陈。他时常想起在北京的日子,想起与静儿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那些一起奋斗、一起憧憬未来的片段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
他知道,自己与静儿的人生轨迹已渐行渐远,可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愫,却在孤独与压力交织的时刻,愈发浓烈。偶尔夜深人静,他会翻开旧相册,看着曾经青涩的自己和笑容灿烂的静儿,眼眶不禁湿润。
但生活没有给他太多伤怀的时间,随着孩子的呱呱坠地,阿卫彻底切换到了父亲的角色。孩子的每一声啼哭、每一个微笑,都牵扯着他的心。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石家庄打拼出一片天地,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即便这条重新起步的路布满荆棘,他也只能鼓足勇气,坚定地走下去。
在医院的静儿,依旧全身心投入工作。非典疫情过后,心理问题患者不减反增,人们在经历疫情的创伤后,内心的阴霾久久不散。
静儿每日忙碌于病房与咨询室之间,用她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爱心,为患者驱散心灵的黑暗。她听闻阿卫去了石家庄,心中微微一动,那些曾经共有的回忆短暂浮现,随即又被忙碌的工作淹没。
她知道,各自都有了不同的人生方向,而她所能做的,便是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更多需要的人带去希望。
岁月悠悠,阿卫在石家庄的院子里逐渐搭建起了培训架构,生源慢慢多了起来,虽然比不上在北京时的规模,但也算是站稳了脚跟。他和张乐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有了感情,共同为这个家努力着。
当非典疫情如阴霾般笼罩北京城,恐慌与不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蔓延,许多行业都遭受了重创,培训机构更是首当其冲。然而,芳妮和鸿儒的培训机构却如同一座避风港,在这场风暴中展现出了别样的韧性。
他们的培训机构坐落在自家独立的院子里,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成为了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在那段人人自危的日子里,幸运的是,这里始终没有出现感染者,为众人守住了一方净土。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收紧,部分学生和老师陷入了困境。
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学校被紧急封闭,一时间有家难回、有校难返。鸿儒得知这个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敞开了院子的大门,将一部分房间合理规划,一部分改造为临时宿舍,安置那些回不去家的学生;另一部分布置成临时教室,确保教学能够继续有序开展。
因为秋盈在通州宋庄拥有自己的菜园,这无疑成为了特殊时期的又一宝贵资源。
疫情导致物资供应紧张,许多居家的家长为买不到菜而发愁。秋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充分利用菜园的产出,不辞辛劳地去村里收购一些额外的蔬菜,精心打包后,免费送给隔离在家的家长。
消息不胫而走,家长的邻居们得知此事,也纷纷向秋盈求助,希望她帮忙采购。
秋盈没有丝毫犹豫,尽自己所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她的善举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在教学方面,芳妮和鸿儒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应变能力。尽管学校纷纷停课,但他们深知学生们学业不能荒废,尤其是面临当年高考、中考的学生,时间紧迫,分秒必争。
于是,他们果断增加了学校的专业课程,专门为这些升学考生安排了提分班,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线上线下结合授课,确保学生们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不落下关键的备考环节。
当然,疫情之下,困难重重,也有部分家长出于各种担忧,提出要退费的要求。
当部分家长忧心忡忡地提出退费要求时,鸿儒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大度与诚信。彼时,市面上其他机构的做法令人寒心,有家机构为了自保,每天都对退费人数和金额进行严格限制,导致许多家长为了拿回自己的血汗钱,不得不冒险在机构外排队,人群聚集,全然不顾被感染的风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鸿儒果断决策,他深知家长们的焦虑与不易,直接向财务人员提供家长的账号,安排他们前往银行迅速办理汇款手续。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退费效率,他还紧急督促团队快速开通网上银行,让家长们无需出门,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退费款项。
鸿儒的这些举措,无疑是给家长们吃下了一颗强力定心丸。那些原本满心担忧、无奈退费的家长们,在顺利拿到钱后,内心满是感激。他们看到了鸿儒的担当,也认可了这家培训机构的诚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孩子因为之前在这儿学习体验良好,即便疫情打乱了节奏,依然想继续上课。于是,许多家长又重新为孩子缴费,让他们上起了网课。
只不过,随着想回归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线下培训却遇到了新的难题 —— 宿舍有限。之前为了安置因小区封闭回不了家的学生和老师,院子里的房间大多改造成了临时宿舍,如今剩余空间已然不多。
面对新缴费学生急切想要到小院参加线下培训的需求,鸿儒只能无奈地告知家长们需要排队等候排课,一旦有宿舍腾出,便会第一时间安排孩子入学。
在培训机构内部,芳妮、鸿儒和秋盈等人紧密合作,宛如一个默契十足的团队,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力量。
芳妮充分发挥她在教学管理上的专长,迅速调整课程安排,组织教师们精心备课,确保网课的质量不逊于线下课程;
鸿儒则统筹全局,处理资金、场地等诸多繁杂事务,全力保障机构的平稳运行;秋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悉心照料着菜园,每日穿梭在田间地头与厨房之间。
她精心挑选最新鲜的蔬菜,为滞留在院子里的学生、老师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
同时,她还惦记着周边居家隔离的家长们,一如既往地去村里收菜,打包成一份份爱心蔬菜包,挨家挨户地送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