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会议室,云沐就开始联系各位明星。
关注非遗传承的人,其实并不多。
现在还好了一些。
在这里,不得不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李子柒。
是她将非遗传承摆到了大众的面前,让更多人知道了非遗,并且关注了非遗。
所以,想要这个节目更加的受到瞩目,请的明星,就必须要有非常大的粉丝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给这个节目带来更大的流量。
现在已经不是节目质量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非遗传承的受众人群实在是太少了。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这三天,有了林西镇的帮助,贷款十分顺利的就办理了下来。
云沐这边明星艺人也已经联系妥当。
而非遗传承人们也已经完成了分组。
共计分出了11组。
以姚建萍为首的苏绣团队,苏绣,华夏刺绣界的天花板。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效率。
姚建萍还邀请了一位和她同级别的非遗传承人来协助。
这次,她准备大干一场!
以张震港为首的,金银细工团队。
所谓的金银细工,其实是一种錾刻工艺。
用一把把錾刀,不断在金银器具上进行数以亿计的敲击。
在金银器具上形成一个个精美的花纹图案。
这个工艺极难。
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力量的掌控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为一旦力量出现太大偏差,錾刀下的花纹就会出现瑕疵。
而这种瑕疵基本上是无法弥补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件作品报废了。
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了。
第三个团队是以何青为首的花丝镶嵌团队。
这个花丝,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含义。
而是金丝银丝。
与金银细工相同的是,原材料都是金银,都是非常细致入微的工作。
不过,两者的操作方式却是截然不同。
金银细工是用锤子配合錾刀进行凿击。
而花丝镶嵌则是将金银拉成0.2-0.5毫米的细丝。
这个细度甚至比头发丝都细了!
在完成拉丝之后,用镊子将金银丝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而镊子,基本上相当于他们的第二双手。
虽然操作过程异常繁杂细微,但是制作出来的作品却异常的精美。
这次何青同样是邀请了一些花丝镶嵌的传承人来协助她。
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将协助何青处理前段准备工作,而她则是负责主体部分。
第四个团队,则是以李子柒为首的雕漆隐花团队。
雕漆隐花,是李子柒复出之后的首个作品。
在制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她可着实没少遭罪。
这次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作品,她将当初学习这个技艺时候的老师都请了过来。
第五个团队,是以江千寻为首的苗族银饰团队。
同样,她也邀请了几个在苗族银饰这个技艺上,有很深造诣的人来协助她。
因为这次他们是要将华夏非遗传承最美,最华贵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
所有人都付出了百分之200的努力,邀请来的人,都是在对应非遗技艺上深耕多年的人。
第六个团队,是以陈云华为首的青神竹编团队。
提起竹编,可能很多人都想到的是篾匠,编筐,编篓。
曾有古话,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是在真正的竹编面前,别说打水,养鱼都可以。
青神竹编更是可以用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成画的存在。
而陈云华就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这次他同样也找了很多人,如同何青一样,帮助他完成前端耗时费力的准备工作。
而他负责作品最终的制造阶段。
第七个团队,是以甘而可为首的犀皮漆团队。
犀皮漆可谓是华夏最美丽的瑰宝之一。
曾经一度失传,最终在甘而可的努力下,将其复原。
犀皮漆其实是用生漆制作而成的器具,它外表华丽,高贵,如同美艳的瓷器。
但是,它却并不是瓷器。
它是用生漆一层层涂抹,然后经过细致入微的打磨,最终形成的作品。
甚至在最后阶段的打磨,为了保证其细腻光滑程度,更是用手掌的掌纹进行打磨。
犀皮漆和李子柒准备制作的雕漆隐花一样,都是用生漆来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都要受到生漆噬身之苦。
这个是无法避免的。
第八个团队,是以胡小军为首的铸剑团队。
铸剑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更可以说是贯穿古今。
只不过,时至今日,铸剑这一行,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了。
而胡小军更是被称为,华夏最后一代铸剑师。
他的师承,乃是铸剑大师欧冶子!
第九个团队,是以刘文辉为首的榫卯工艺团队。
榫卯工艺,每一个华夏人都不陌生。
时至今日,这个工艺还广泛的作用在生活之中。
但是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了。
在古代,那些华丽壮观的建筑,就是完全用榫卯工艺制作而成。
没有一个钉子,但是却坚固异常,留存至今,千年不倒。
这个就是榫卯工艺的魅力。
而他的团队,也是这次录制中,人数最多的团队。
因为他准备用榫卯工艺,复刻故宫!
当然是缩小版的。
不过,具体能做到哪一步,还不确定,因为时至今日,也没有任何一个团队,可以将故宫,完全用榫卯工艺给复刻出来。
所以,他们准备先行复刻某一个区域,然后再逐步扩大。
这次刘文辉可算是下了大决心,他将国家专门负责研究这个的团队,都给请了过来。
他们不仅仅在节目上进行复刻,就算节目录制完成,他们也同样将这个项目进行下去!
第十个团队,由吴振华,吴振飞父子为首的宋锦团队。
宋锦,华夏三大名锦之一,起源于宋代,以工艺精湛,纹样典雅着称。
第十一个团队,以鲁磊为首的龙泉印泥团队。
他们团队也是这次节目录制过程中,人数最少的团队。
但是他们准备制作的龙泉印泥却是并不能小觑。
从古至今,能用的起龙泉印泥的人,非富即贵。
而龙泉印泥更是有一两黄金一两泥之称。
用龙泉印泥印下的章,浸水不散,火烧留痕。
在水中浸泡数日,待捞出时,晾干之后,印泥的颜色也将重新变回最初的颜色。
更是千年不会褪色。
十一个团队已经筹备完成,录制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