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持续了整整六个时辰。
叶萱只觉得自己的上下眼皮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不停地打架,倦意如潮水般一波波袭来。
“难怪这诗会就只开一天呢,再多开一天可真是太耗费精力了~”
叶萱一边强打精神,一边忍不住小声嘟囔着。
不过好在这家客栈还算贴心,不仅提供了场地和茶水,连饭菜都给管了,否则他们这群人非得饿得前胸贴后背不可。
一直关注着叶萱的梁萌注意到了她脸上那难以掩饰的疲惫之色,于是体贴地提议道:“叶姑娘若是感到劳累,不如咱们先行离去?”
听到这话,叶萱微微一挑眉问道:
“梁公子难道对那个彩头没有丝毫兴趣吗?”
这场诗会不仅仅是夺彩头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在此一举夺魁,那么即便是日后的科举考试不幸名落孙山,也必定会在京都声名远扬,对于个人发展可谓益处多多。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梁萌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淡然笑道:
“我参加此次诗会,本就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而来,至于那些倒并不是特别在意。”
叶萱心中不禁暗想这梁公子莫不是在跟自己客气?
于是她出言反对:
“眼看着最终的评选结果就要揭晓了,要不还是再稍等片刻吧。”
说罢,她转头看向梁萌,目光中满含鼓励之意,继续说道:
“况且,说不定趁着这会儿功夫,你还能灵光一闪,想出更为绝妙的诗句来呢。”
梁萌稍作思索后露出一抹浅笑:
“姑娘所言甚是,咱们就拭目以待,瞧瞧今年是谁能夺得头筹。”
就在这时,一名男子稳步踏入场内。他七步一句,其声韵悠扬,宛若潺潺流水般悦耳动听。
“挑担行远志如钢,逐日追云破晓霜。斩棘开途迎曙色,扬眉吐气展新章。”
叶萱也不禁好奇地转头望了过去。
那男子的身影远远望去,竟与她的兄长极为相似,然而再细听那声音,却又不同。
人群中传来一阵窃窃私语之声。
“瞧,居然来了个戴着面罩之人,怎如此见不得人呢?”
另一人接口说道:
“不过嘛,细细品味他所作之诗,倒还真是不赖呢。”
紧接着,又有人附和道:
“是啊,且看这‘逐日追云’四字,恰似一种对卓越境界的不懈追求以及毫不畏惧艰难险阻的坚毅精神;而‘破晓霜’更是意味着即便身处困境之中,依然能够勇敢地去迎接黎明的曙光,其中隐隐蕴含着一股强大的突破之力。至于‘扬眉吐气’,无疑体现了自信与自豪之情,最后的‘展新章’二字,则彰显出积极进取、勇于开创美好未来之意境。整首诗充满了激情与鼓舞人心的力量,实乃佳作啊!”
“确实是一首好诗啊!”
梁萌不禁出声称赞道,当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叶萱时,却发现叶萱的视线一直停留在那男子身上,于是开口询问:
“叶姑娘,莫非你认识这位公子?”
叶萱摇头:
“不认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的心中却越发觉得这个男子像极了兄长。
可是此刻,她也仅仅能看到男子的头顶而已,再加上听到对方的声音后感觉并不相似。尽管如此,叶萱心想,如果真是兄长,那他戴着面罩想必是不愿被他人识破身份。所以真的是他,自己也是不能认的。
就在叶萱刚刚说完“不认识”三个字的时候,底下那位男子突然抬起头来,直直地望向她所在的方向。
这一刹那间,叶萱的目光恰好与男子的双眼交汇在一起。
透过男子面罩上方露出的那一双眼睛,叶萱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丝丝冷意,甚至还隐隐透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怒意。
不好!这下可以确定了,此人正是温裴玄!
想到这里,叶萱的脸颊瞬间泛起一抹红晕,她心虚地赶紧将目光移向一旁,再也不敢与温裴玄对视。
这时温羡之也将目光投向了他们,脸上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故意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两声,然后才慢悠悠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子,开口说道:
“诸位,眼看着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就来评判一下今日究竟是谁所作的诗作与文章能够荣登榜首之位~”
随着他这句话音落下,众人纷纷开始交头接耳谈论着各自心目中认为最为出色的诗作和文章。
一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而温羡之则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倾听着大家的讨论,并时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待众人说得差不多时,他方才伸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不紧不慢地从中挑选出了十首作品。
“好了,如今这十首佳作已然摆在眼前。接下来便要靠在场的每一位朋友共同参与投票。最终获得票数最多之人,便是当之无愧的胜者!”
温羡之微笑着向众人解释完比赛规则之后,便示意大家可以开始投票。
梁萌转头看向身旁的叶萱,轻声问道:“不知叶姑娘觉得这里面哪一首更好一些呢?”
听到梁萌的问话,叶萱不禁感到一阵尴尬。因为她分明感觉到台下始终有一道冷冰冰的视线紧紧地盯着自己。
尤其是当梁萌主动跟她搭话的时候,这种不适感更是愈发强烈,让她心里直发毛。
于是乎,她敷衍地回答:
“嗯……我看就最后那个人的吧。”
其实,叶萱根本就没有认真去留意过这些诗作,更不曾发现梁萌所写的诗竟然也有幸入选了这十首之中。她只是随口胡诌了一句,想要赶紧结束这场令她倍感窘迫的对话罢了。
然而,梁萌在听完叶萱的回答之后,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黯淡了下去。
不过很快,他又重新恢复了常态,微微一笑,顺着叶萱的话说:
“确实,原来叶姑娘也是这般看法啊。我也觉得那一首着实写得精彩绝伦,比起在下的这首拙作可要高明许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