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白飞飞和霜央二人正在书房中看着前线军报。
后者丢下书信,靠在椅子上,重重一声叹息。
白飞飞见状,关切的问道:“怎么了?可是身子乏了?你尚在月子里,要是哪不舒服,便回房歇息歇息。”
霜央摇了摇头,闭目养神。
片刻后,缓缓叹道:“不是身累,是心累。咱们的大军已经过了长江,兵锋直逼金陵城下。
短短十数日,南齐朝廷一连派遣出十二个使团,想前来东海找咱们言说误会。
淮阴不顾铁柱反对,将来使统统拦下,压根没给使臣丝毫开口解释的机会。全部砍了,没留一个活口。”
白飞飞淡淡一笑:“淮阴做的好。临行前我关照过她,让她防备宋铁柱,如果敢有二心,先杀后报。倘若南齐派人来访,那便问都不用问,直接杀。”
霜央猛然睁开眼,瞪着白飞飞,骇然道:“你疯啦?我说淮阴怎么那么大胆?你让她杀的使团?你还让她盯着铁柱?”
“哎,央央,这天底下之人,有哪一个是真的靠得住?亲密无间不过是背叛的筹码不够罢了。
谁能保证宋铁柱拿下江南以后,不被皇位诱惑?我又没故意针对谁,只是必要的提防还是不可或缺的呀。
是我让淮阴杀的使臣,放使团前来又有何用?难不成还能停战吗?开弓没有回头箭,咱们对南齐没有亏欠,也不必留恋。”
霜央揉了揉太阳穴,沉吟道:“话是没错,真要算起来,只有南齐亏欠了我吴家。咱们没有丝毫对不起姜家的地方。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这心里就是不得劲。”
白飞飞出言宽慰:“许是因为出师之时找的借口,怪罪南齐冒犯东海之举,你心知是栽赃他们,故而心里有点不自在吧?
你大可换个角度想想,咱们并没有诬陷南齐。那年夫君统兵外出救援金陵,卞威扬领着大军前来偷袭东海城,要不是祝淮阴带伤上阵杀敌,咱们是不是危矣?
事后南齐朝廷之人可有一句解释的言语?还不是看咱家好欺负,压根没把我们当回事。打心眼里瞧不起咱们东海之人,觉得我等是流寇而已。
遥忆当年,夫君九死一生助姜家复辟,一手扶持重征帝在江南站稳脚跟,却落得个什么下场?
江南朝臣想要夫君命的时候,如不是孙真寒冒死放行,这会儿咱们全家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这天下哪里有公平可言,夫君有功于江山社稷,最后还不是被撵的犹如丧家之犬,彷徨不可终日。
南齐走到今日,全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央央,别可怜那些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姜家也好,江南门阀也罢,全都该死。如今咱们的任务就是好好抚养义儿,让我吴家得以兴旺传承下去。”
霜央点了点头:“兴许你说的没错。对了,家里设宴的一月之期快到了吧?这都快过年了。
府中大庆许久,几个偏院酒席开个没完,天天吃到三更半夜,快结束了吗?”
白飞飞算了算日子:“嗯,你不说我都忘了,好似今日最后一天。晚一点我随你一起去府外向邻里们说上几句场面话。
咱们吴国初立,需要民心,礼多人不怪,就先不摆皇家的架子了。谢过街坊四邻,便命人收了宴席吧。
这种接地气的日子,你此生可唯有这一次喽。再往后参加宴席,便是高坐珠帘之后的吴国贤德太后了。”
“去你的,瞧你说的。难怪相公一直不愿称帝,我这十余日,公文看的都麻木了。
这才几个地方的公务而已,真不敢想象,要是治理整个天下,得累成什么样。”
“无妨,拿下江南以后,移驾金陵,重立内阁和六部制度,你便能轻松一些。”
钱霜央闻听白飞飞说要搬去金陵,急忙问道:“你计划要搬家?”
白飞飞畅然笑道:“多新鲜啊,不然兵伐南齐做甚?打仗好玩吗?拿下江南不就是为了有长江天险可守吗?
搬去了江南,你和义儿便安全了。我前日已经命三弟着手征集工匠,从东海学宫之中抽调人手去南方。
就等着大军拿下金陵城以后为你翻新皇宫,该推倒的推倒,该重建的重建。”
霜央皱着眉,斥责道:“飞飞你……胡闹。这得花多少银子?大军即便一战功成,往后用钱的地方也多着呢!
你安于享乐,大兴土木,那还不弄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不利于收服民心啊!”
“你啊,真是一孕傻三年。夫君留下的大齐宝藏,够你建十座皇宫还有富余!那地方以后是我吴家的了,要传承给子孙后代的呀。
不得建好一点?你喜欢旧旧的房子和家具?干脆全翻新吧。钱不花留着干啥呀?你放心,咱家办事情又不是剥削老百姓。
既不要百姓们出钱,更不让他们白出力。咱家向来请工匠只有多给银钱,从没说过让人白忙活。
大战过后,没有生计的流民会很多。咱们大兴土木,那些百姓才有饱饭吃,还能领工钱,不至于暴乱。
你以为我建的玩啊?我不光翻新皇宫,我还命三弟建书院呢,这是安民的良策!
南齐当年不就是因为养活不了那么多逃难的百姓,才闹的江南到处都是起义军吗?”
“你怎么又建上书院了?”
“金陵文脉源远流长,我想在金陵城中建一座东海学宫的分院,地址选在紫金山上,名字就叫紫金学院。
再从环儿手上调拨一批先生过去教学。效仿夫君之法,有教无类,以安天下读书人的心。
自古以来,想要皇位坐的稳,就离不开文人的支持。现在吴国麾下全是武将,孙真寒认识字便可算得上文武双全了。
桑老道天天捧着个破碗,满嘴天机不可泄露,偏偏最爱给人算命。不知道的还以为要饭的呢,我瞧他才像丐帮帮主。
一个个江湖出身,提刀比提笔都自在,指望他们能辅佐好义儿?我不放心。
文武失衡,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多多培养学者,开科取士。
如此,读书人才会觉得咱们吴国重视才学,方能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