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薄文是在一个星期之后启程从关西地区离开,前往对马岛的。
对马岛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被汉军占领了,当年左宗棠从南方出兵去攻占京城的时候,就在济州道稍微停留了一段时间,趁着那一段时间他派遣聂士成带着五千士兵占领了对马岛,赶走了对马岛上的大名。
对马岛上的倭国大名的石高只有1万石,在倭国内部的排名很低,他们的人口不多,只有一万多人,兵力大约在500至800左右。
这么一点兵力,面对五千如狼似虎的汉军自然是没有任何胜算的,所以对马岛的大名压根就没有打算进行抵抗,而是直接选择了向汉军投降。
投降之后,汉军倒是没怎么为难他们,只是将他们的财产和田产没收之后将其驱逐回了脚盆本土,而生活在对马岛上的百姓则编户齐民,将其纳入了汉军的统治之中,受到汉军的雇佣帮助汉军种田和生产。
这样一来,汉军就彻底在对马岛上站稳了脚跟,利用这些时间他们在对马岛上开垦出了数万亩耕地,解决了自己的粮食供应的问题,并且还修建了一个大型的码头,让汉军的舰队可以在这里停靠休整。
这些举措为天朝日后进攻脚盆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马岛也变成了天朝进攻脚盆的重要跳板。
伊藤薄文之所以选择去对马岛,原因在于他不知道天朝的真实态度,再加上汉军封锁了关西地区的出海口,使得他们不能直接航行到天朝去,只能先从关西地区前往不远处的对马岛,然后再从对马岛前往高丽半岛。
抵达高丽半岛之后,他们可以跟当地的天朝官员接触,然后取得了天朝的许可之后,从陆路上出发前往天朝的首都长安!
这也是当初高丽人朝贡天朝的路线,唯一不同的是,高丽人朝贡的时候去的地方是京城,不过现在脚盆人要去更远的长安而已。
不过,天朝现在已经修建了通往长安的铁路,所以他们只要抵达了山海城关,就可以乘坐火车前往关中,虽然距离很远,但是时间上消耗的甚至比原来还要少一些!
而这一行程中,最危险的部分,不在后半段那漫长的旅程之后,而是在最开始的前半部分,也就是从关西地区出发前往对马岛的这一部分!
对马岛距离脚盆本土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三四十公里而已,即便是乘坐渔船,也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就能抵达。
但是,天朝在这附近巡逻的海军,对于他们而言是最大的威胁。
一旦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天朝的巡逻船的话,那么对方极有可能不会去辨别他们的身份,更不会去询问他们的意图,而是选择直接开炮击沉他们所乘坐的小船。
这种事情在之前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关西地区海边的渔民们,只要离开自己的海岸线五公里,就会遭到天朝海军的攻击。
那些因为离开了这个距离而被击沉的渔船数不胜数,这让附近的渔民都已经逐渐的养成了不离开海岸线五公里的习惯,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汉军炮口之下的亡魂。
而他们在五公里范围之内的话,天朝海军就不会袭击他们,而是默许他们继续捕鱼。
虽然海岸线附近的渔获比不上远海的渔获,但是在这里捕鱼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而且自从天朝的海军出现之后,附近的渔民再也不用担心受到海盗们的袭击和抢劫了,这对于他们而言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消息。
不过,对于伊藤薄文等人而言,这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不能离开五公里的安全范围,这他们要怎么前往对马岛呢?
他是必须要去对马岛的,要是连对马岛都去不了的话,那他要如何抵达天朝呢?
只是,在他们前往对马岛的时候,路上绝对不能遇到天朝的巡逻船,否则的话一不小心被对方给击沉了,那就倒血霉了!
所以,在启程出发之前,伊藤薄文详细的向当地的渔民们询问和了解了汉军巡逻船的活动规律,希望借此掌握对方出动的时机,从而避开对方,安全的抵达对马岛。
只是,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汉军那边的巡逻船的活动规律并不明确,他们似乎在有意的打乱每天的巡逻时间,以避免被脚盆人观察到了他们的活动规律从而钻空子。
这让伊藤薄文心中颇为无奈,汉军连这样的小事都想到了,这样的军队可真的是厉害啊!
怪不得他们能打赢日不落这个世界霸主,看来他们的实力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强许多。
既然刻意的寻找对方活动规律的办法不奏效了,那就只能使用另外一种办法了。
伊藤薄文派人去附近的一座高山上建立了一个了望哨,专门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等到汉军的巡逻船离开之后,他们就立刻出发,趁着第二次汉军巡逻船出现的空挡时机,赶紧向对马岛驶去!
这一办法如果用在其他军队的身上,伊藤薄文心中的把握应该是很大的,但是用在如此严谨细致的汉军身上,他心中就没有多少把握了!
毕竟,根据那些渔民们的回答,汉军的巡逻船很可能走一段之后又突然返航,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使用这种办法并不一定是安全的!
为此,伊藤薄文进行计算了一下时间,等到汉军的军舰经过他们面前,然后离开大约两三个小时之后,他再选择出发。
这样的话,即便是汉军的军舰回头了,也有很大的概率发现不了他们。
只要等他们躲过了汉军的巡逻船,那么他们基本上就安全了。
为此,山顶上的那个了望哨就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承担望风和警告的重任。
乘坐着简陋的小船,航行在左右晃动的海面上,伊藤薄文的心紧张到了嗓子眼上!
他一会儿对着大海四处张望,一会儿又回头去看了一遍远处高山~上他留下的了望哨。
按照之前的约定,如果他们发现了汉军巡逻船的踪迹的话,就会立刻点燃狼烟警告他们。
而且,狼烟的数量可以告诉他们汉军距离他们的距离,以便于他们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更加恰当的抉择。
到底是加速向前,拼命的离开危险区域,还是赶紧后撤,回到五公里的安全范围内,这些都要靠了望哨提供的情报来决定。
为了能让渔船的航行速度变得更快一点,伊藤薄文他们在出发之前特地的选择对渔船进行了改装。
他们在渔船的后面加了一台蒸汽机,这样的话渔船就能获得额外的动力,再加上他雇了几名身强力壮的渔民充当划桨手,在渔船需要加速航行的时候,就让划桨手们一起用力。
这样的话渔船在短时间之内的速度就能达到最大,有了这样的航速,他们如果真的被汉军的巡逻船盯上了的话,逃生的机会也会更大一些。
当然了,这是建立在他们并不清楚汉军巡逻船能跑多快的基础上的。
如果他们知道负责巡逻的汉军的巡逻船的最高速度有多快的话,他们恐怕就会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无用功而已!
对马海峡以东的海域内,海平面上出现了一艘悬挂着天朝龙旗的战舰。
这艘战舰的吨位并不大,大约只有500吨左右的样子。
不过虽然吨位不大,但是战舰上却拥有非常可观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2座双联装120毫米主炮和3座三联装57毫米副炮。
这样的火力,即便是遇到了敌军的千吨级巡洋舰,也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因为吨位很小的缘故,这种战舰的速度极快,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5节,这个速度几乎是这个时代战舰的最高速度了,比它更快的,只有那些吨位在200吨以下的高速鱼雷艇了!
编号为1102号的巡逻船是汉军飞龙级巡逻船中的第102艘下水的战舰,飞龙级巡逻船的造价低廉,单艘战舰的造价只要不到12万两白银,相较于数百万两甚至是数千万两白银的主力战舰而言,这种小吨位的战舰性价比非常高。
天朝的海岸线非常漫长,原本的海岸线长度就已经超过了2.5万公里,再加上他们现在征服了整个南洋和南亚地区,控制范围从白令海峡一直延续到了东非海岸线。
如此广袤的海疆,意味着汉军必须要建造大量的战舰去巡逻、守护自己海疆的安全。
否则的话,那些走私的不法商人就会铤而走险,利用海上执法力量空缺的机会,趁机走私,倒卖东西,避
开海关和关税,谋取非法利益。
而要巡逻和缉私的话,执法船必须要有一定的武力,用来镇压武装走私船的反抗。
而且还必须要拥有出色的机动能力,这样的话如果对方逃跑的话,他们能开足马力追上对方,不至于被对方逃脱了。
而最关键的一点,也是飞龙级能获得这么多订单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种船的性价比要非常高。
因为要维护这么大的海疆,需要的巡逻船数量非常庞大,数百艘甚至是上千艘都有可能。
考虑到这么庞大的数量,这种船在满足军方和海关的要求之余,成本要尽可能的压缩,以节省宝贵的军费。
而原本就设计用来巡逻和缉私的飞龙级巡逻船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在数量提高上去之后,飞龙级巡逻船的造价进一步的下降,从原来的15万两白银一艘,下降到了现在的11.8万两白银,下降了接近25%!
如果建造数量进一步的增加的话,其成本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考虑到帝国的北非殖民地的附近海域比如说红海和地中海区域,以及日后的北美地区和太平洋的东海岸地区也需要巡逻船,所以这种巡逻船的数量极有可能超过100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