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中的大虞读书人原本枯寂颓丧的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一脸炽热的望向眼前之人。
南国士子则是一脸不屑的盯着陈明,等着他丢脸。
而陈明背后的姜楠亦是满怀期待的看着他。
就这样,在众人的注视下,陈明开口了:“巴陵城上岳阳楼,楼外长江日夜流。残雨数峰衡岳晓,暮云孤树洞庭秋。仙人夜奏沙边笛,估客春移树杪舟。十二危阑闲极目,满汀杨柳不胜愁。”。
陈明的声音在岳阳楼上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敲击在众人的心间。
他的语调不急不缓,却自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仿佛这诗早已在他心中酝酿多年,此刻不过是顺口吟出。
随着诗句的展开,楼上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
首联“巴陵城上岳阳楼,楼外长江日夜流”一出,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时空感,仿佛站在岳阳楼上,俯瞰长江奔流不息,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阔交织在一起。
颔联“残雨数峰衡岳晓,暮云孤树洞庭秋”则进一步将视野拉远,衡山的峰峦在残雨中若隐若现,洞庭湖的秋色在暮云孤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凉。
颈联“仙人夜奏沙边笛,估客春移树杪舟”则带出了一丝神秘与漂泊的气息,仙人的笛声与估客的舟影,仿佛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无常与超脱。
尾联“十二危阑闲极目,满汀杨柳不胜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凭栏远眺,满眼的杨柳随风摇曳,愁绪如江水般绵延不绝。
陈明的诗刚一念完,楼上一片寂静,仿佛连风声都停滞了。
姜楠白皙玉手轻掩红唇,一脸不可思议地凝视着陈明的背影。
片刻之后,杨维桢老先生缓缓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此诗……此诗……”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心中的震撼。
南国的那位士子脸色早已变得苍白,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
他原本以为本国才子张含的《岳阳楼晚眺》已是难得的佳作,却没想到陈明的诗竟如此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完全压过了他的风头。
大虞的士子们则是一片欢腾,原本颓丧的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兴奋与自豪。
有人忍不住高声喊道:“高兄大才!此诗当刻于楼上,流芳百世!”
杨维桢老先生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高公子此诗,确实胜过《岳阳楼晚眺》,不仅意境深远,且情感真挚,堪称千古绝唱。老夫今日有幸得闻,实乃三生有幸。”
陈明微微一笑,拱手道:“楼主过誉了,晚辈不过是偶有所感,随手写下,不敢当如此盛赞。”
南国的那位士子此时已是无地自容,他咬了咬牙,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此诗固然不错,但……但也不过是占了地利之便,若是换作我南国的张含在这,未必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
陈明闻言,依旧神色淡然,只是淡淡一笑,道:“诗无国界,文无南北。若是南国的才子真有佳作,陈某自当虚心学习。只是今日之事,不过是文人之间的切磋,何必太过计较?”
他这一番话语刚刚落下,就如同平静湖面上投入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在场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目光纷纷聚焦于他身上,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之意。
“高公子不仅才华横溢,更是胸怀宽广,实在令人心生敬意啊!”人群中传来一声赞叹。
杨维桢老先生也点头道:“高公子所言极是。文人相轻,本是常事,但若能以文会友,互相砥砺,才是正道。”其眼中尽是对陈明的认同与赞赏。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南国士子眼见局势已然完全倒向对方,心知此番争论自己已是一败涂地,只得面色悻然地紧紧闭住嘴巴,再也不敢多言半句。
而原本就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炫耀、出风头的陈明,此刻自然更不会落井下石,去刻意嘲弄对手。
这样有失风度之事,他向来不屑为之。况且这首诗本就不是出自他口,因此也就没有那种志得意满之态。
至此,这场小小的风波算是平息下来。
既然事情已经了结,继续在此逗留显然已无太大意义。
于是,陈明转身面向众人,双手抱拳施礼,准备带着身旁的姜楠离开此地地。
然而就在这时,杨维桢老先生却突然出声喊道:“高公子,请稍等片刻。”
听到呼唤声,陈明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杨维桢,疑惑地问道:“不知楼主还有何事需要吩咐?”
杨维桢面带微笑地说道:“不敢,只是既然要将诗作刻于这岳阳楼之上,那就还需要公子您留下诗名以及名讳。”
说罢,只见他缓缓转过头去,目光落在了先前那位来自南国的士子身上,接着缓声道:“不单单是这位高公子的诗作,就连贵国张含所着的那首《岳阳楼晚眺》虽然稍逊一筹,但也已然达到了能够入楼刻诗的标准和门槛。所以,今日不妨将这两首佳作一同记录下来,也好让它们得以流传后世。”
听到这话,那位南国士子顿时喜出望外,脸上绽放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楼主成全!能有此殊荣,就连张某也与有荣焉!”
那位老先生闻言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夫虽为此楼当世的楼主,可岳阳楼并不是我一人之物,亦非一家一朝之私有,它当属于全天下所有文人墨客。”
话音刚落,在场众人无不流露出敬仰之情。
站在一旁的陈明,也不禁在内心深处暗自钦佩起这位老先生那高洁傲岸的文人风骨。
为得一篇传世佳作,苦读诗书数十载。
如今自己未成,犹不吝位置,主动提出刻录他人之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