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装穷还是真朴素?
眼前的四皇子府虽然点了宫灯,还是有些暗。
不是宫灯的数量不够,而是质量不行。
小小的一盏盏宫灯,亮度接近于普通百姓家的油灯。
在豆大的灯光映射下,三皇子府的院墙都是布满斑驳的。
根本不像新修建不久的皇子府,更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旧破屋。
呵呵,有点儿意思。
蒋小七从翰林院陈老大人那里听说了不少朝廷官员的信息,当然也少不了皇子们的。
大皇子志大才疏的很明显,三皇子则一直对外的形象是彬彬有礼,平易近人,从不摆皇子的架子。
四皇子莽撞执拗,这一点蒋小七已经亲身领教过了,自不必说。
剩下的两位年纪长些的五皇子胆小,二皇子虽是占了嫡子之位,但出生就先天不足。
后面的七八九十皇子,还都是小孩子,看不出什么。
几个年纪小的,倒是在学堂里都很好学,就是不知道是真喜欢读书还是在“立人设”了~
蒋小七轻轻一跃,就跳到了三皇子府内某个屋顶。
这里是外院,三皇子不会在这边,守卫相对也松散。
三皇子被赐了婚,但还未大婚,内院现在没有女主子,估计会有一些近身伺候的宫女、女官。
蒋小七伏在屋顶,仔细观察着外院的动静,同时往内院的方向移动。
只是让蒋小七没有预料到的是,他竟然会在三皇子府遇见“熟人”。
那人住在内外院中间的阁楼里面,时隔多年,蒋小七本不会那么容易将人认出来。
可宋锦阳那阴沉沉的面容实在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好像每一个考得比他好的都对不起他。
当初这人很想巴结上邱峰,甚至不惜贡献出自己的妹妹来个美人计。
不过邱峰不傻,后来反应过来了,没上套儿,没有被这两兄妹扒上。
如今这宋锦阳,是抱上三皇子这条大腿了?
这人现在什么功名?不能还是个秀才吧?
那这三皇子还真是不拘一格,不看功名只看个人能力的好老板。
正打算略过此节,宋轻语又出现在阁楼窗前。
嘿!这两兄妹都在!
看来不止哥哥宋锦阳抱上了金大腿,这当妹妹的宋轻语也找到了长期饭票儿。
有意思,真有意思,今天没白来啊~
按说“他乡遇故知”那可得好好亲近一番,叙叙旧的。
不过蒋小七自觉自己可能不会是受欢迎的那个,所以还是转身办正事儿去了。
从前院转移到后院,足足用了一炷香的时间。
毕竟三皇子的暗卫也不是吃素的,特别是靠近后院,没有足以隐藏行踪的灌木花草,连座假山都没有。
不得不说,在安全意识这一点上,三皇子甩大皇子好几条街。
三皇子的寝室并不难找,只不过越是靠近越是觉得怪。
卧榻之处不应该更加严加防守吗?这要是让贼人溜进来,三皇子很危险啊。
蒋·贼人·小七还替三皇子惋惜起来了,这后院就寝的地方竟然比前院的守卫还要松懈,不应该,不应该啊。
所以肯定有古怪!
要么就是三皇子故布疑阵,要么就是人根本不住这儿,另外还有更加安全的住所。
这个寝室,不,整个院子甚至整个三皇子府,可能都只是三皇子对外公开的住处。
白天有可能在,到了晚上就转移到别处去睡觉了。
蒋小七身形如猫儿一般,几进几出,将所有能住人的屋子都查了一遍,真的没有三皇子本人。
从后院回前院,又路过了那一处阁楼,真是奇葩,兄妹俩竟然是住在一处。
他们俩到底是用什么身份住进三皇子府的?
客卿?幕僚?谋士?暖床的?
既然三皇子不在,那就会会老熟人吧,来都来了,总不能无功而返。
宋锦阳比蒋小七大四岁,如今已经是个十八九的青年。
宋轻语比宋锦阳小一岁,也出落得亭亭玉立。
按说女子这个年纪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这兄妹俩却住进了三皇子府,显然并没有想走寻常路。
按照这两人的心性,即使再耽误个两三年,也是要保持单身,好攀上高枝儿的。
叔祖父曾经说过,自己去云清山游学后,这两人也离开了他们蒋氏族学。
那时候宋锦阳仅仅是一个童生,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
叔祖父看兄妹二人执意要离开族学,这才无奈把未来本要资助他们继续念书的钱拿出一部分,以作路费。
后来有消息说二人是找到了亲生父亲,前去投奔。
当然也有人说两个孩子是被人牙子骗了,辗转被卖到了北境为奴为婢。
反正几年前怎么说的都有,蒋长青也是之前无意中提起族学发展的时候说到过二人。
都是很有天分的孩子,奈何半途而废。
宋锦阳当时若是参加下一年的院试,一定能考中秀才。
宋轻语的诗才也是老天赏饭吃,哦不对,应该是老天追着喂饭吃。
要不然小时候也不能凭借几句诗文将邱峰迷住那么久,要不是有人横插一杠子,让邱峰反应过来了。
估计这个宋轻语还真有可能凭借诗才上位成功。
天色已晚,这兄妹俩点着灯熬着油,这是盘算什么呢?
还有这个宋轻语,到底是不是被他哥当侍妾送进来的?
如果是的话,他们俩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金大腿根本不在皇子府中?
明亮的火烛下,宋锦阳在磨墨,宋轻语在写着什么。
笔墨纸砚一看就是上乘佳品,看来两人在这里的待遇不错。
也对,都能住单独一栋的阁楼了,清净又文雅的,这三皇子府里抠抠搜搜,对投靠而来的人倒是挺下本儿。
蒋小七的视力极好,只是将瓦片挪了一点点小缝隙,就能看清屋内景象。
这两兄妹,竟然大晚上作诗?
这是诗兴大发了还是失眠了?
“云山雾水路南浔,清风明月最清心。山海无虞两相忘,处处都是伤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