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时还在李斯掌权下,他是不会这么说的。否则可能惹恼了始皇和法家官员,后果不堪设想。
“您说的是要损有余而补不足?”公子羽挡在始皇前面,替张良减轻压力。
张良垂头低声回应:“现今还需积极扩张边境,争取更多利益,减少节制。”
例如内府公开购砂,咸阳民众借此谋生的人不少。杨宝采草藤枝条供应造纸所需时乡间的热闹景象令人惊讶。
人们为了几十个钱争先恐后地卖干草和木材。“再有就是镜片制造。”
制造镜片的成本高昂,原因是需纯净白沙。“工价很高,因此无论妇孺都争相参与,希望能赚一点补贴家用的钱。”
我希望朝中众位公卿使用玻璃镜子等奢侈品来消费库财,并给老百姓增 ** 薄收入。
始皇听后显然心中不快,他想要一个气势恢宏的大帝国,而不是安逸享受的生活环境。
“我没有欠天下什么!若不是我…”
公子言辞激烈,愤怒难平。
“陛下息怒。”公子羽和郑妃轻声安抚。
众皇子惶恐不安,吓得脸色苍白,有人差点落泪。
刘诗曼急忙给张良使眼色,赶紧上前劝解始皇。一会儿工夫,秦政瞪了一眼转身离去。
“你何苦呢?明明好端端,何必让父亲生气。”刘诗曼生气地说,“你难道不知百姓疾苦?你硬是要让他为难。”
“今日不说,他日也会如此。”
刘诗曼愤愤不平。但她很快冷静下来:“你不会有事的。母亲去求情去了。”
公子羽向她笑道:“你让他们回去吧。”
张良主动走出几步,他知道还有许多话要与自己交谈。
“有些话本可以让我说的。”
“陛下责罚也没什么大事。”张良答道。
公子羽点点头:“这是我们对治国理念的不同看法。”
你也有想法认为如今的法家理论已不合时宜了?
公子羽深有同感:法家的影响太根深蒂固。
“我们会共同努力前行。”
公子羽拍拍张良肩膀表示支持。
“什么话!”
柳思瑶突然爆发:“你怎么能这么想,我怎么可能和她一样。”
“小点声,别生气。”
“后来怎样了?”
郑平做了个制止的手势。
柳思瑶瞪了他一眼,然后转过头说:“皇上把镜业和肥皂的两份产业赏下来了。”
“咦?陛下没怪罪我吗?”
郑平好奇地问道。
“要不是你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话,父皇本来打算给你加封呢。”柳思瑶气呼呼地说,“因为你说错了话,这次也就不提了吧!”
“要不是我提了那句话‘如果士人以言获罪,谁还敢说话?’,父皇怎会平息怒火。”郑平笑着说道,“看来皇上还是很明事理嘛。”
尽管有理念上的分歧,但仍然让我继续效力。最多就是不认同某些策略而已。
郑平假装严肃地说:“有你这样的妻子在身边,是我的三生有幸。”
柳思瑶轻哼一声,翻了个白眼:“谁关心你。”
**夜幕降临,狂风大作**,郑平站在窗前听着房间里众人的闲聊,同时透过窗户欣赏着外面的大雨。
片刻之后,油纸伞出现在黑夜中。秦子淳踩在泥泞里快步向房子走来。郑平微笑了一下,赶忙过去开门。
“先生。”
还没等秦子淳抬手敲门,门已经开了。
“公子终于来了。”郑平笑盈盈地看着他说道。
秦子淳拭去了额头上的汗水:“果然不出先生所料。”
郑平做了个进门的手势:“外面雨大,进来再说。”
两人轻手轻脚进了书房,避开大厅中的喧闹。郑平知道秦子淳是有求教而来:
“公子今天是想学富民之道吗?”
“恳请指教。”秦子淳一见钟情地说,并深深一拜。“父亲若知此事恐不喜欢。”
郑平微微一笑:“那你何不问我为何还要当众提出那些意见,明明知道不合皇上的心意。”
秦子淳回答:“你也是为了百姓好,我也一样。”
两人相视而笑。
郑平点头同意: “既然你想学,我不教你也不行,不过将来若有差错你可别提我出来。”
“放心。”
秦子淳保证。
“请坐。”
稍后,郑平开始分享他的看法:
“皇上常说自己问心无愧,没有欠天下人什么,这也有道理。如果没有大秦的崛起与统一,不知多少年天下还会纷争。”
“现在大家只求安稳度日。”他谨慎地道出心中的想法:“历代治国之道往往偏离民意……”
秦子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其实,百姓富足,国家自强;国家强大,民也得利。”
几日后,郑平忙着处理府务时遇到了新问题。秦子淳每天退朝后都过来找他学习现代理财、经济政策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影响。
某天晴空朗日下,渭河边一处安静湾流中放置好了钓竿,却没有见到钓客。
树下的一棵老柳旁,一头黄牛被固定在木桩上进行蹄子修剪。
“这位大人,问题就在这里,蹄子需要修剪,否则容易感染生病,最终牛吃不下饭,站不起身。”修蹄匠憨直地解释道。
秦子淳若有所思地问道:“若真不去治理它呢?”
“牛只会越来越弱,最终倒在地上爬不起。”
郑平挥了挥手示意工匠:“继续修您的吧,修好再论奖赏。”
秦子淳本想进一步深谈国策,却听到了远处车辙的声音。
两辆华丽马车飞驰而来,车上分别载着王绮芸(太子妃)与王家 ** (王芷茵)。第二辆车上的是嬴家 ** 与另外一位女子。
太子扶苏疑惑地问候王绮芸:“爱妃为何来访?”
“你们天天东躲 ** 干什么坏事?”王芷茵不满地指责。
郑平一脸困惑地问:“我们有什么事吗?”
王芷茵不高兴地说:“每天早起晚归,在家也不待。”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
秦子淳连忙辩解:“我与先生讨论国策与休闲散心,不信可以去问他。”
“钓鱼?还是修牛蹄?这也太过荒唐。”
这时修蹄匠证实道:“贵人们的确来钓鱼,随后看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