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安处理完朝事,带着几分疲惫返回后宫。他走向江若雪的寝宫,心中挂念着这位娇媚可人的白玉奴。
踏入寝宫,只见江若雪身着一袭淡粉色纱裙,裙裾上绣着精致的海棠花,裙摆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摇曳着。她乌发如瀑,斜插一支碧玉簪,更添几分温婉。
江若雪见嬴安到来,连忙迎上前去,盈盈一拜:“陛下万安。”
嬴安伸手扶起她,微笑道:“免礼。”
两人落座后,嬴安伸手将江若雪揽入怀中。江若雪顺势倒在他怀里,将臻首顺着他脖子埋了进去。
江若雪红唇轻启,清晰地贴在嬴安脖子上,玉手一边轻抚他的胸口,一边用红唇去吻他的脖子。如同蜻蜓点水一般……
江若雪身上散发出的浓郁暗香缭绕在嬴安周围,熏得他如痴如醉。他闭上眼睛,享受着这温柔的时刻。
“陛下,您为大秦操劳,可要注意身体呀!”江若雪在嬴安耳边耳鬓厮磨,轻声说道。那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让嬴安心中一暖。
“有你在朕身边,朕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嬴安低头看着江若雪,眼中满是爱意。
两人就这样相拥着,沉浸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般……
武进九年十一月一日,咸阳城内寒风凛冽,秦皇宫大殿内气氛紧张起来。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各异,窃窃私语。他们或多或少都听闻了一些风声,秦皇要对朝廷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殿上,嬴安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上。他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群臣闻言,纷纷静待秦皇发话。
嬴安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大秦自复兴以来,历经先帝与朕的苦心经营,国力日益强盛。然而,朝廷制度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朕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尚书台制度。”
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哗然。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惊讶之色。什么是尚书台制度?这对他们来说可是闻所未闻。
嬴安见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尚书台制度,即设置三位尚书,分别是中书尚书、门下尚书和武备尚书。中书尚书与门下尚书由文臣担任,为文臣表率,主要与朕协商政事;武备尚书由武将担任,但不得统兵,仅负责反馈与商议军伍之事。”
群臣听了嬴安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他们心中虽有疑虑,但也不敢多言。
嬴安扫视了一眼群臣,继续说道:“朕已决定,任命江革为中书尚书,龙方等为门下尚书,耿秉为武备尚书。”
被点到名的三位大臣连忙出列,跪倒在地,齐声道:“臣等谢陛下隆恩!”
群臣看着这三位新任命的尚书,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虽然大秦不设置三公,但这尚书台制度似乎也能让他们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嬴安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暗自满意。他知道,这次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大秦的长远发展,他必须迈出这一步。
“诸位爱卿,此次改革事关重大,希望你们能齐心协力,辅佐朕治理好大秦。”嬴安语重心长地说道。
群臣纷纷起身,齐声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大殿内,君臣同心,气氛逐渐变得和谐起来。
正在这时,一名白玉奴莲步轻移,款款来到大殿内。她微微欠身禀报:
“陛下,大殿外有北域都护府的使者求见。”
嬴安闻言,眸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下令:“宣他进来。”
不多时,使者走入大殿。他双膝跪地,恭敬道:“陛下,北域都护府使者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嬴安颔首道:“平身,有何事禀报?”
使者起身,朗声道:“启禀陛下,纤离草原上的百姓,因之前关陇百姓的迁徙,如今已全是秦人,再无匈奴人的存在。”
嬴安听罢,龙颜大悦,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甚好,甚好啊!”
然而,喜悦过后,嬴安的眉头又渐渐皱起,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忧虑。
大秦疆域辽阔,广袤无垠,可与之相比,秦人的数量却显得有些单薄。嬴安深知,人口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如此少的人口,如何能稳固地统治这偌大的帝国疆土?
秦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大秦国内的所有百姓皆为秦人;狭义来讲,则有关陇秦人、关西秦人、内地秦人的划分。
嬴安虽有雄心壮志,欲使大秦千秋万代,但他也清楚,自己并没有魄力将夷狄视如赤子。若真要做到秦夷平等,恐怕会引发更多的矛盾与纷争,到时候,还是会有人觉得不平等……
想到这里,嬴安不禁开口问道:“诸位爱卿,我大秦境内蛮夷众多,这该如何是好?”
大殿内群臣闻言,纷纷陷入沉思,一时之间,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嬴安的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等待着他们的对策。
这时,文臣江革缓步出列。他朝嬴安深深一揖,声音清朗:“陛下,微臣以为,应对蛮夷众多之局,需双管齐下。”
嬴安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炯炯地看着江革,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江革顿了顿,接着说道:
“一方面,对蛮夷之地的百姓要宽容相待,以怀柔之策安抚他们,避免其作乱,如此可减少我大秦的治理成本。
另一方面,我大秦要推广儒学,对其他信仰,如佛教、长生天、梅山教等,持续予以打击。唯有以儒学为主,百家为辅,方能使我大秦千秋万代。”
嬴安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江爱卿所言极是。”
话音刚落,文臣龙方等也出列进言:
“陛下,微臣认为,除了江大人所言,还需持续迁徙内地秦人至各地。唯有秦人才是可靠的,蛮夷有其自身的信仰与文化。只有让天下尽是秦人,方能迎来大秦盛世,乃至真正的一统盛世……”
嬴安听罢,大笑起来。“龙爱卿此策甚妙,正合朕意!”
嬴安环顾殿内群臣,神情激昂:“来人,传朕旨意,命史官记下,历代秦皇须有三大志。无此三志者,不可为秦皇!”
一志为一统天下之志,二志为一统文化之志,三志为一统信仰之志。只要能实现这三志,我大秦必将迎来真正的天下一统!
始皇帝统一六合,统一文字与度量衡。我秦室一脉,承自始皇帝与扶苏,自当继承此等宏图大志。我秦室子孙,当以此志为己任,至死不渝。六代、十六代、二十六代、三十六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只要我秦室仍统治中原,便要怀此三志,终至遍地秦旗,天下一统!”嬴安说罢,目光扫视群臣。
群臣听后,群情激奋,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喊:“遍地秦旗,天下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