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国使者即将返程的前夕,整个秭归城宛如一座被命运遗弃的孤岛,被一层压抑且微妙的氛围紧紧笼罩。
踏入秭归城,入目皆是断壁残垣。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满是破碎的砖瓦,被战火熏黑的墙壁上,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
街边的房屋大多已坍塌,只剩一些摇摇欲坠的框架,在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道路上坑洼不平,污水横流,混合着腐臭的气息,让人忍不住皱眉。
偶尔可见几具无人认领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角落,因长时间无人处理,已开始散发令人作呕的气味,引得苍蝇嗡嗡乱飞。
................................................................
................................................................
吴国使者和宋国使者,虽来自不同阵营、肩负不同使命,但此刻,他们都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朝着田律中和周烨被困的居所走去。
使者们踏入那略显破败的居所时,屋内昏暗无光,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
田律中和周烨正坐在破旧的椅子上,面容憔悴得如同深秋里衰败的落叶。
田律中身形消瘦,颧骨高高凸起,眼眶深陷,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焦虑,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显示出内心的极度不安。
周烨则耷拉着脑袋,头发凌乱,像是许久未曾梳洗,他的目光呆滞地落在地面,偶尔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与渴望。
当他们得知是来自自己国家的使者前来营救时,原本紧绷如弦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
田律中长舒一口气,那口气里,像是积攒了无数个日夜的劫后余生的庆幸。
................................................................
................................................................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太急,险些将椅子带倒,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大步向前紧紧握住使者的手,仿佛握住了新生的希望,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日子,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每天都被困在这狭小的地方,看着城外陈国的军队耀武扬威,我们却毫无办法,这种窝囊和憋屈,我这辈子都没尝过。”
他的手紧紧攥着使者的手,手心里全是汗水,那是紧张与急切交织的证明。
周烨也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些被困在秭归城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狭小的空间,压抑的氛围,让我们如同被困的困兽,尊严被一点点消磨。我们在这受尽了屈辱,每天都盼着能回家,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熟悉的地方。”
说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不甘,拳头也不自觉地握紧。
................................................................
................................................................
此刻,这份屈辱与不甘在他们心中翻涌,他们暗暗发誓,一定要从陈国手中讨回这份耻辱。
吴国使者在见过周烨后,没有过多停留,便匆匆离去。
毕竟秭归城中并无吴国士兵,他的任务简单,见过人后便了无牵挂。
他走出房门,迎着那略显刺眼的阳光,翻身上马,扬尘而去,只留下一串急促的马蹄声。
而宋国这边,情况则复杂得多。
田律中带着苗秉成,缓缓走出居所,准备去巡视自家那早已不成样子的军队。
一路上,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几具尚未清理的尸体,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曾经浩浩荡荡的三四万兵马,如今只剩下两万左右。
士兵们或蹲或躺,个个灰头土脸,身形憔悴不堪。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迷茫,士气低落至极点。
田律中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凉,他长叹一声:“城中粮仓被炸毁,虽抢救了部分粮草,但最多也只能支撑两三天了。你回去之后,务必催促朝廷尽快将交易的天材地宝和修炼物资送来给陈国,否则城内的将士恐怕都要倒戈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几分哀求,又带着几分决绝。
苗秉成连忙躬身行礼,神色郑重,仿佛在接过一份无比沉重的使命:“田相放心,在下回去之后,定会亲自将您的话转告给朝中同僚和咱们在户部的人,尽快将此事落实。”
苗秉成本就是田律中一党之人,对于此事自然不敢有丝毫大意。
他深知,这次任务关乎着田律中的安危,也关乎着宋国的颜面。
田律中满意地点点头:“那便有劳苗老弟了。”
“田相客气,在下告辞。”
................................................................
................................................................
苗秉成与田律中告别后,马不停蹄地返回宋国。
他一路快马加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完成任务,解救田律中,挽回宋国的些许颜面。
而此时的陈国,陈昊站在高大的城墙上,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与谋略。
他虽然停下了对秭归的轰炸,可他的战略布局才刚刚开始。
他暗中将禁军调遣至马鞍山,那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士兵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行进,军令如山,没有一丝嘈杂。
陈昊准备趁着与宋国、吴国和谈的时机,突袭楚国的军队,以解夷陵、江陵之围。
他深知,虽然当下还不打算一举灭掉楚国,但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将战线向北推进。
他的目标是推进到汉水,抵近襄阳,还要将洞庭湖彻底拿下,作为陈国水师未来的训练基地。
一旦达成这些目标,陈国在对楚战略上就将占据绝对优势。
楚国江水周边,河网密布,热量充沛,是不输于蜀州平原的富饶粮仓,人口数量也与蜀州不相上下。
以江水和汉中中间这片区域为陈国的战略缓冲区,真正让江水以南成为陈国的稳固腹地。
如今,陈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能与吴国、魏国等国相媲美。
再加上陈国士兵精锐,又有热武器加持,若人口数量持平,陈国国力超越其他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
................................................................
在这个修行盛行的世界,普通人因修行也拥有了不俗能力,比如力气大增等。
但其他国家只是一味压榨底层百姓,不懂解放和开发他们的劳动力。
而陈国却截然不同,不仅让百姓吃饱穿暖,日子越过越好,还进行了土地改革。
曾经被地主压迫的农民,如今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干劲十足。
在朝廷官制中,陈昊设置了士农工商等阶层的官职,各阶层之人可通过考试进入官场为官。
考试的题目涵盖了治国理政、商业经营、农业技术等各个方面,为陈国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
同时针对各行业制定法律,大力推动商业和工业发展。
陈昊还能从系统中抽取各种工厂,这些工厂生产出的先进武器和生活用品,使得陈国的生产力远超其他国家,即便是人口最多的宋国,在生产力上也望尘莫及。
若天下诸侯国在接下来一两年互不干预地发展,陈国仅凭国力和经济实力,就能轻松碾压其他几国。
不过,按照当下的局势,剩下的七国,除了越国,恐怕都会联合起来对抗陈国。
但这七国中,楚国在陈国面前已几乎没有反抗之力,可忽略不计。
若陈国现在有横扫六国的底气,陈昊恐怕早就借着这次机会将楚国荡平了。
接下来的七日,宋国和吴国陆续将赎人的天材地宝和修炼资源送来。
陈昊极为谨慎,他专门挑选了最精明能干的官员,对送来的东西一一清点。
每一颗灵石,每一株天材地宝,都被仔细查验,哪怕差一枚灵石,也要让对方补齐。
在确认无误后,他才下令放人。
................................................................
................................................................
这场秭归之战,从开始到现在,已过去一个多月。
最终,陈国凭借着陈昊强大的个人实力,取得了胜利。
然而,整场大战还未结束,双方最终的胜负仍未决出。
接下来,陈昊想要拿下洞庭湖,就必须彻底打废楚国的水军。
楚国水军在洞庭湖上经营多年,实力不容小觑。
陈昊一方面派遣密探,深入楚国水军内部,打探情报;另一方面,组织工匠,日夜赶工,构建起能够防御大量水军进攻的水面和河岸防御工事。
在陈国水军真正建立起来之前,这些防御工事将是守住洞庭湖的关键。
好在陈国的火炮、火箭技术发展得不错,虽然生产工人不懂其中原理,但依照工厂传授的方法,也能顺利生产。
那些火炮和火箭,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让敌人闻风丧胆。
田律中和周烨离开后,陈昊立刻下令,让在夷陵的黄煦和陈雄发起反击,反攻楚国大军。
他亲自写下军令状,交到黄煦和陈雄手中,眼神坚定:“务必全力反攻,不得有误!”
同时,命令邹寰率领兵马从长沙出兵北上攻打江夏,陈骏从江陵发起反攻。
陈昊则亲自率领御林军从秭归出发,与夷陵的黄煦、陈雄会合,然后一同进攻襄阳!
襄阳城位于汉水以南,若陈昊真要进攻襄阳,楚国实难守住。
即便陈昊不真的进攻,楚国的熊非也会率领兵马退到汉水以北,龟缩到南阳郡。
南阳是楚国人口最多的郡,虽楚国不太可能仅靠此郡东山再起,但这是熊非最后的资本。
南阳郡的人口和土地,足以供养楚国目前仅剩的兵马。
万一各国联合击败陈国,凭借南阳郡和这一两百万大军,熊非日后无论投靠谁,都能为自己争取到丰厚的待遇。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设想,现在楚国和陈国的胜负尚未分明,一切都要看接下来这场大战的走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