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惊心动魄、令人痛心疾首的内讧,其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无数军民在这场血腥冲突中命丧黄泉,死亡人数竟然高达两万之众!这无疑是太平天国历史上一次极其惨重的损失,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一场规模宏大的“大型团灭”事件。而此次事变所带来的影响深远且巨大,众人皆将其视为太平天国逐渐走向衰败的关键“导火索”。自那时起,曾经如日中天、势不可挡的太平天国便如同失去了动力的列车一般,开始急速驶向衰落的轨道,这种由鼎盛至衰败的转变速度之快,犹如乘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着实刺激万分!遥想 1851 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刻,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之际,仿佛一位慷慨大方的施予者,正准备将手中的权力当作珍贵的糖果分发给自己的得力干将们。只见他目光坚定地看着面前的众人,郑重其事地宣布道:“东王杨秀清啊,从今往后,你便是我们太平天国当之无愧的首领,其余四王都必须听从你的号令与调遣!”就这样,随着洪秀全的一声令下,杨秀清瞬间成为了太平天国中的核心人物,宛如掌控全局的“大管家”一般,肩负着统领各方势力、推动大业发展的重任。
话说后来呀,那南王冯云山与西王萧朝贵竟先后遭遇不幸,撒手人寰。如此一来,原本分散于众人手中的权力,一下子就如同无人问津的稀世珍宝般,尽数堆积在了东王杨秀清一人的身上。想当年,在太平天国草创初期,这实打实的权力可不像如今这般诱人,反倒成了一个令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被诸位军师像击鼓传花似地推来让去。而那高高在上的天王洪秀全呢,则宛如一个徒具虚名的“名誉董事长”,尽管地位尊崇无比,然而实际上手中却并无多少真正能够左右局势的实权,凡事都不得不听从正军师东王杨秀清的调遣安排。
更为滑稽可笑的是,就在 1848 年那个特殊的年份里,洪秀全竟然亲口承认了所谓“天父下凡”附身于杨秀清之事。自那时起,杨秀清便犹如手握一把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隔三岔五就要上演一出“天父下凡”的戏码,并借此机会对众人发号施令。就连身为天王的洪秀全本人,面对这等情形也只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听从吩咐,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唯命是从的小跟班。您瞧瞧,这杨秀清所掌握的权力究竟大到了何种惊人的地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东王杨秀清的权势日益膨胀,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天国的天空,但同时也遮蔽了其他诸王的光芒。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其地位之尊崇,令人望而生畏。
而此时,东王与其他诸王之间的关系却如同冬日里的冰棍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冰冷和紧张。这种紧张局势仿佛一触即发,随时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次意外事件如同一颗火星落入干柴堆中,瞬间点燃了双方积压已久的矛盾。原来,北王韦昌辉的一名手下不小心犯了错,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东王得知此事后,竟然毫不留情地下令对这名手下施以杖责之刑。这一举动无疑让北王颜面扫地,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北王的族兄不知为何,竟与东王的妾兄因为一点财产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两人互不相让,争得脸红脖子粗。这场争吵最终传到了东王的耳朵里,东王顿时大发雷霆。只见他怒目圆睁,拍案而起,对着北王怒吼道:“北王,你来议议你族兄的罪过!”
面对东王的盛气凌人,北王韦昌辉纵然心中万般无奈,却也不敢违抗命令。他深知此刻若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在痛苦与挣扎之中,北王含着泪亲手将自己的族兄处以极刑——“五马分尸”。那惨烈的场景,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不寒而栗,肝肠寸断。
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崑可真是够倒霉的!就因为在处理公事时不小心得罪了东王杨秀清,竟遭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那可是整整三百下杖刑啊,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不说,他好不容易挣来的爵位瞬间化为乌有,原本高高在上的职位也一落千丈。而与这件事情相关的燕王秦日纲以及另外一位位高权重的高官陈承瑢同样未能幸免,也都挨了杖刑。不得不说,这东王的杖刑简直如同“批发商品”一般随意发放。
甚至连天王洪秀全这位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也没能逃脱东王的“特别关照”。东王经常会搞出一个所谓的“天父下凡”的戏码,然后借着这个由头,手持杖刑对天王进行威胁恐吓。可怜的天王尽管心中愤怒不已,但又能如何呢?毕竟东王当时权势滔天,手握重权,大家虽然对其行为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只敢将这份怒火深埋心底,一个个就像受尽委屈却又无可奈何的小媳妇一样,默默地忍受着东王的欺凌和压迫。
1856年6月20日,太平军那是相当地给力,一举攻破了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天京这三年的“围城大战”终于落幕了。向荣呢,8月9日一去不复返,消息传到天京,东王杨秀清心里那个美呀,觉得太平军形势一片大好,自己的权力欲望也跟着“膨胀”了起来。
八月的阳光依旧炽热似火,整个金陵城都仿佛被笼罩在了一层热浪之中。就在这个时候,东王杨秀清又开始玩弄起他那套屡试不爽的“天父下凡”的把戏来。
这天,洪秀全正坐在天王府内处理着政务,突然有侍卫匆匆跑来禀报,说是东王杨秀清以“天父”之名,传召他前往东王府。洪秀全心中虽然有些疑惑和不满,但也不敢违抗“天父”之命,只得放下手中事务,起身赶往东王府。
当洪秀全踏入东王府时,只见杨秀清正端坐在大堂之上,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样。他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金冠,周身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而周围的侍从们则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见到洪秀全到来,杨秀清微微眯起眼睛,冷冷地说道:“洪秀全天王啊,今日‘天父’降临,特要与你一谈。你可知晓,咱们同为‘天父’之子,可本王这些年为太平天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只能被称为九千岁,这合适吗?”说着,他猛地一拍桌子,吓得在场众人皆是一颤。
洪秀全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他深知杨秀清此时搬出“天父”来压自己,定然是有所图谋。但此刻他也不能公然反驳,只好强挤出一丝笑容,点头应道:“东王所言极是,您为天国出生入死,打下大片江山,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万岁啦!”
然而,洪秀全心中却是暗暗叫苦不迭。他知道,杨秀清此次这般举动,恐怕不仅仅是想要一个“万岁”的名号那么简单……
只瞧见那位被称作\"天父\"之人,一双眼眸好似燃烧的火炬一般,死死地盯紧了洪秀全,紧接着又一次张开嘴巴发问道:“那么东世子呢?难道就仅仅只是拥有千岁这样的地位吗?这怎么能够说得过去呢!”
当这番话语传入到洪秀全耳中的那一刹那间,他的内心深处仿佛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猛地打翻了一个装满各种滋味的大瓶子一样。酸溜溜的感觉、苦涩的味道、甜蜜的余韵以及火辣的刺痛和咸涩的苦楚,一股脑儿地全都涌上了心头。一时间,他的心情变得极为复杂,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面对着眼前这位充满威严气势的\"天父\",即便洪秀全的心里有着千千万万种不情愿,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可奈何,但他也明白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反抗或者拒绝的余地。于是乎,他只得紧紧地咬住自己的牙关,甚至把那银质的牙齿都快要咬碎了,然后艰难地将这些碎片硬生生地吞咽进肚子里面去。尽管如此,他还是竭尽全力地让自己表现得如同往常那般镇定自若,摆出一副毫不畏惧的样子来。最后,他硬着头皮回应道:“东王您啊,那可真是当之无愧的万岁之尊贵身份呀!既然如此,世子自然而然也是万岁无疑啦!而且不光光是现在,往后世世代代都应当享有这般至高无上的殊荣,永远都是万岁!”
这番话一出口,“天父”顿时喜笑颜开,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兴奋地说道:“甚好!如此一来,吾心甚慰。既然诸事已定,那本父便先行回天去也!”言罢,“天父”转身欲走,临行之前却似突然想起什么重要之事,停下脚步回过头来,郑重其事地对洪秀全嘱咐道:“切记,定要将东王杨秀清由‘九千岁’晋封为‘万岁’,不得有误!”洪秀全闻听此言,连忙点头应承,表示定会谨遵“天父”旨意照办无误。
待“天父”离去之后,洪秀全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原本毕恭毕敬的神态荡然无存。此刻他的心中正急速地盘算着应对之策,思考着该如何巧妙周旋,以化解眼前这场因封王而引发的危机,并寻机铲除杨秀清这个心腹大患……
就在那个看似平静的日子里,洪秀全不动声色地发出了一道神秘的“密诏”。这道密诏如同黑夜中的闪电,划破了宁静的长空,悄然传向了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等人手中。密诏中的指令简单而明确——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权倾朝野的东王杨秀清除掉。
此时的杨秀清正满心欢喜地盘算着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日庆典,他梦想着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被封为“万岁”,享受无上的荣耀与权力。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并非是梦寐以求的尊号,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杀身之祸。
收到密诏后的北王韦昌辉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他急匆匆地奔向天王洪秀全所在之处,言辞恳切地说道:“天王啊,东王那家伙野心勃勃,势力日益膨胀,如果不趁早将其除去,日后必成大祸啊!”面对韦昌辉急切的请求,洪秀全却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此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切不可鲁莽行事。”
正当事情陷入僵局之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陈承瑢。原来,陈承瑢暗中探听到了杨秀清妄图弑君篡位的阴谋,他深知事态严重,便毫不犹豫地跑来向天王朝奏。得知此消息后,洪秀全顿时大惊失色,心中的忧虑瞬间化作熊熊怒火。事已至此,容不得再有丝毫犹豫,他当机立断,迅速又发出了一道更为严厉的“密诏”,直接下达给了韦昌辉、石达开以及燕王秦日纲三人,命令他们务必尽快采取行动,将杨秀清彻底“处理”干净,以绝后患。
说起那“杨秀清逼封万岁”一事,着实令人咋舌不已。据说此事乃是李秀成被俘虏之后,于其所着的《李秀成自述》当中爆料而出。然而,就在众人皆以为真相大白之际,未曾想到石达开在临刑之前留下的口供之中,竟又将矛头指向了洪秀全,称此乃洪秀全故意为之,刻意加封杨秀清。如此这般剧情大反转,其速度之快、情节之曲折,简直比电视剧还要扣人心弦。
不仅如此,就连燕王秦日纲的那位亲信部属——来自英国爱尔兰的“肯能”,在逃回欧洲之后,其所作的口述记录里面,对于这件事情竟然也是只字未提。这就不禁让人生出诸多疑惑来:难道其中另有隐情不成?
更为有趣的是,在《太平天国》资料丛刊中的《石达开自述》以及后来新发现的《三略汇编·石达开自述》里,均没有提及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之事,甚至连一丝一毫关于杨秀清叛逆行为的描述都找不到。如此一来,这段历史愈发显得扑朔迷离,充满了种种谜团和悬念,真可谓是比那些虚构的小说还要精彩纷呈,令人难以捉摸透其中的奥妙所在。
韦昌辉那可是急吼吼地带着三千精兵,一路飞奔回天京,就像是急着赶去参加一场“大派对”。9月1日晚上,他在城外和秦日纲来了个“秘密会合”,两人那眼神交流的,好像在说:“嘿,哥们儿,今晚咱们有大事要干!”
陈承瑢呢,也是个“内应”高手,悄悄地开了南门接应他们。这凌晨时分,众军就像是一群“夜猫子”,突袭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还在梦里数钱呢,结果就被“请”去见了阎王。东王府里的数千男女,包括东王的五十四位妻妾,也都被“一锅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