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暖刚到城北小院门口,便听得小院中有欢声笑语传来。
只见,院中石桌旁,老父亲和三叔正与李老爷等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伴随着桂花的芬芳,让整个小院都弥漫着一种温馨而愉悦的氛围。
石桌上摆放着几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袅袅的茶香与桂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小雏菊在石桌周围绽放,宛如点点繁星,为这个秋日的小院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色彩。
林暖让冯雨和余织去做饭,她上前见礼“爹爹,三叔,李先生,魏先生,蔡大叔。”
“林小友,可是不放心,哈哈,我们是不会拐了你爹的。”李老爷哈哈笑着说。
“先生说笑了,今日正有其他事来城北,几位先生今日可舒心?”
李先生凝视着林暖,仿佛要透过她的外表看到内心深处,他笑着开口说道:“今日真是令人欣喜!老夫行遍大江南北,却从未见过如此独特的种植方式。这稻穗修长,谷粒饱满,实乃罕见,再过一个月,这些稻谷便可以收割了吧,想必又能丰收了!”
林暖微微一笑,谦虚地回应道:“李先生过奖了,这不过是一些小技巧罢了。”
一旁的林二虎听到李先生的赞扬,不禁喜笑颜开。
他爽朗地大笑起来,说道:“哈哈,李先生所言极是!当时阿暖提出要这样种植时,我还着实担心会种不好!毕竟这种方法与越州的种植方式大不相同。不过,事实证明,我闺女就是聪明啊!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再过一个月,咱们又得忙碌起来啦!”
“不知,林姑娘是怎么知道要这么种的?”魏先生摸着美髯问道。
林暖心间千思百转,这会不能说自己是书上看来的,这几人明显有来头,到时候要自己拿书出来那就麻烦了。
想清关节,她便说“我们初到越州,那时也不会种水稻,索性便走访了几个村,基本情况了解后,我怕越州雨水过于丰沛,虽然叫水稻但不知道被淹了还能不能有收获,便做主修建了这样方便排水行走的农田式样。
我在广丰县种菜时,便觉得菜与菜之间留有空隙,这菜长的又大又好,想着这水稻应该也是这般,所以便主张这般做法!”
林暖顿了顿,笑着说“一开始我也很是担心,就怕产量少了,特意留了不少田地按照原本的方式种植!最后总算还不错!这般高产量也真是运气成分居多了!”
“林姑娘,魏某佩服啊!我朝司农司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增长谷物产量,这些年北地的粮种也好了不少,尤其是土豆,这土豆和玉米真是我朝百姓保命的利器!这水稻的种植方式的改变又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啊,林姑娘功德无量!听说姑娘还主造了风谷机和打稻机,这可不是一般的技艺啊……”魏先生笑眯眯地看着林暖说。
林暖心中暗道“好个老狐狸!”但她面上不显,微微低头,不好意思地说道“魏先生谬赞!也是机缘巧合,刚好有个弟弟喜欢做木工。我见着越州百姓用手搓稻谷实在是太苦了,也是为了自己方便。”
这魏老爷怎么提到土豆了,幸好土豆的事情卢清哲背着,她可不敢揽功。
早年她听陈行宁说新国公的故事,就是新国公找到了玉米,本想出海找另一种作物(林暖觉得是番薯),结果死在了船上。她那时候有些阴谋论,她当时就觉得新国公也是穿越者,穿越者坐船出海这么容易水土不服?怕不是当时的皇帝怕功高盖主吧!
所以一个小女子的她缩起来是应该的。这会林暖还不知道卢清哲早就把她“卖”了,她的事情已经在皇帝陛下的案几上存在过了,虽然皇帝陛下烧了密信!
李老爷和魏老爷都微不可察地看了林暖一眼,不过两人也都没说下去,李老爷转了个话头说“老夫还是第一次喝到这般的茶水,只有茶叶,为何不放其他比如干姜、盐之类的。”
“哈哈,这玩意在我们广丰那就是苦叶子,我们小暖非说是茶叶!到了越州更是开了好几座山头种这个,说什么大商人会来收,嘿……今年倒是抽了不少嫩芽,但也不多,小暖就都收起来了。今儿贵客来了,才敢用上一些,平时小暖可宝贝了。”三叔竹筒倒豆子一样噼噼啪啪说了一堆,林暖都想捂额头。
“林小友,这也是你想的?”李老爷说。
“嗯……早年我在村子里常常会在山间地头玩耍。有一次,我阿嫂告诉我,这种叶子叫做苦叶子,吃了之后会让人睡不着觉,但它并没有毒性。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摘一些回家放着,万一哪天没饭吃了,或许还能充饥。”林暖回忆起那段时光,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接着,她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继续说道:“后来,我跟着我的未婚夫一起读书,偶然间在书中看到了这种叶子,原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茶。从那时起,我就对它特别留意了起来。”
林暖的目光有些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的日子里。“干姜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贵了。我们那时候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这些药材。所以,我们就只能用茶来泡水喝。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茶水的味道有些苦涩,但是慢慢品味下去,就会发现它的后味竟然是甘甜的,就像这人生一样,有苦也有甜。”
说到这里,林暖轻轻叹了口气,“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即使现在有些银钱了,也没有改变。”
“……”李老爷微顿了一下“倒是某不好,勾起了林小友伤心事。”
“这也不是啥伤心事,就像这茶先苦后甜,不就是我们这样吗?我还存了今年清明前最嫩的茶,取名越晨香,先生回程时可以带一些回去。”
“越晨香?”魏老爷挑眉。
“对,越州清晨采的茶,我也不会取啥好听的名,就随意唤着。”
“挺好的!北地茶叶不多,以庐江茶为最,现在也多以茶汤为主,姑娘也是有眼光的,几个山头的茶山,以后这收益也是可观了!”
注:唐代初期饮茶文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玄宗中后期才迎来爆发式增长。本文架空,请各位看官看个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