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是倭刀,刃口上淌着浙江的雨,人是倭人,木屐下黏着大明的血,盐滩在着火,妇孺百姓断开的喉咙已经无法哭泣,浪人们在狂笑大明军人的软弱和无能。龙山所,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明军,居然被倭寇追着砍了一路。
这时,一个男人登上了高地,他开始拉弓,三只透甲箭追着倭寇头目的狂笑,将其钉死在海滩之上。三箭过后,群狼无首的倭寇们开始撤退,男人放下大弓,将倒下的大明战旗重新竖起,这人叫戚继光。这一天,他下定了决心,要将倭血染红每片大潮。】
“倭寇!是倭寇,这些该死的畜牲!”
“杀的好!就应该让那些倭寇不敢来!”
明
朱元璋只觉得让蓝玉去灭了这个岛是个不错的决定,本来为了一个小破岛耗费大量军力财力是不值得的,虽然起初倭寇侵扰没造成大患可这后面才多久竟成了心腹大患!杀的好杀的妙啊!什么不征之国简直放屁!小小倭寇都有如此野心,谁能保证那些小地方不会效仿,太远的就不说了,像是脚盆鸡这样的还是要收复啊。
【公元1381年,一个做过朱元璋多年亲卫的男人,阵亡在远征云南的路上,他叫戚祥,而也只有战死的武将,才能让老朱放心和怀念。他封戚祥的儿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一直到148年后,老戚家那个最出名的男人出生了,公元1528年11月12,已经五十六岁的戚景通终于有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的戚景通对戚继光极其看重,从小就严格要求他练文习武,值得庆幸的是,他这个儿子天赋确实够顶。】
戚祥……朱元璋皱着眉头,好多年了,还能听到这个名字,戚继光倒是继承了他先祖的英勇啊。
“这个人会帮我们打赢倭寇吗?”
“老天保佑,菩萨保佑,来个人帮帮我们吧……”
“只保右不行啊,也要保左。”说着,小女孩也学着母亲的样子“菩萨保左,老天保左。”
妇人睁开眼无奈的看着女儿“不是这个保右啊。”
【少年时代的戚继光,就已经能通读文史经义了,而尽管老戚家有百年前老朱赏赐的长期饭票,但等轮到戚继光爷俩这一代的时候,生活却只能混个温饱。
因为戚景通这个人是个清官,还是嘉靖年间的清官,于是在老戚退休后,承袭了父亲官职的小戚同学,就因为《大明会典》中,五品以上官员不得徒步出行的规定,开始了家里蹲。没办法,他们家穷得连瘦马破车都用不起。】
“清官,那可能真不得了啊。”
“这年头有个清官比赶走倭寇都难。”
“清官这么难得,这嘉靖年间岂不是贪官满天飞了?”朱元璋黑着一张脸,他在这累死累活的管着贪官,这嘉靖倒好,那么多的贪官当眼睛是瞎的吗?
马皇后拍拍他“好了,百年后的事情你也要操心?儿孙怎么做我们现在也管不到,好在有天幕,总会有些许改变的。”
朱元璋一脸恨铁不成钢“妹子啊,你说咱老朱家怎么不多出几个好皇帝,再不济是个守成之君也好啊,瞅瞅天幕说的,这后代没几个有出息的。”
【而一位叫梁阶的教书先生听说这件事后,每日往返数里,分文不取的到戚继光家里给他授课讲学。感激不尽的戚继光,不知如何报答老师这份恩情,便省吃俭用,精心的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宴请梁阶。
结果梁老师登门看到宴席,拍桌子就骂,给少年戚继光讲了一大通什么叫清廉之道,让少年的戚继光羞愧不已。
但后来进入官场,戚继光很快就发现了,空守清廉两个字,挽不住将倾的大明社稷,更护不了倭刀下的沿海众生。】
“这真是一个好老师啊,往返数里还分文不取,我家孩子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夫子呢。”
“也不看看你与人家的差距,就算有这样的夫子,你家孩子也是学不成的。”李口子讥笑道。
“依我看,梁先生这是真真儿的为江山社稷着想,哪像那些只会攀龙附凤的伪君子?”吴铁匠擦了擦满是铁屑的手,语气里满是不屑与笃定。
“说是为官清廉,可哪有容易,这官场啊,就是一摊泥水,进去就出不来了。”形容枯槁的老人在牢狱中把玩着手里的稻草嘴里喃喃道。
【嘉靖二十五年,倭寇越来越猖獗了,胶东半岛的海风里都裹着血腥味,但十九岁的戚继光没有职权去改变现状,他只能在愤怒和不甘中,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考中山东乡试武举,并在一年后前往京师参加会试,然后他就赶上了“庚戌之变”,这是大明继“天子叫门”之后,又一件丢人现眼的国丑。】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啊,若这天下太平就好了。”
“天子叫门?这又是什么事?”
“说的是皇帝吧,这皇帝还用亲自叫门吗。”
“要说这戚继光,我瞧着也是个有本事的主儿,不然咋能写出这等诗句呢。”
“可不嘛,这话让我学上个三五年也说不出,咱们这些人要说考功名,说白了不也是为了财,权。”
【弘治末年,明蒙交恶,互市断绝之后,北边那个只会抢东西的鞑靼,就开始不断闹事。他们一边不断要求大明恢复互市,又一边不断去大明边境上杀人放火,而经历了之前朱祁镇同学不慎去“瓦剌留学”的事件后,大明朝堂早已经失去了用刀剑压服蒙古的进取之心。
嘉靖二十九年,在连续请求大明恢复互市贸易,均遭到“修仙老道”的拒绝,蒙古的俺答汗把桌子掫了。六月,俺答率军进犯大同,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椿皆战死。然后老道换了个更重量级的废,仇鸾让其接任大同总兵,仇鸾上任后,立刻使出小钱钱攻势贿赂俺达,请求蒙古大哥们移驾别处,别可着大同霍霍了。】
“啧啧,这大明,外有倭寇、鞑靼,内里官场腐败,居然去贿赂敌军,真是可笑至极。”
“这修仙老道是谁啊,还有这么大的权利。”
朱元璋面色铁青,“留学生”“木匠”现在又来一个“修仙道士”,可真是好得很啊,他就看看后面还能出现个什么。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棣,烦人、闹心,又看看朱标,有点缓过来了。这些天时时让太医把脉,也没有让标儿受累,应该不会出事了吧。
李世民简直憋不住笑了,这明朝还真是好玩,皇帝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好好干正事的哈哈哈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嬴政和刘彻看向自家儿子,挺好的,至少不求仙问道,也不干不该干的,不错了。
【这俺达收了钱是真办事儿,立刻转移了阵地,奔着京师就干了过去。老道嘉靖一看,他妈的冲朕来了。顿时慌了神,立刻下诏让仇鸾入关勤王,而仇鸾真的就是个废物加混子,他率军慢慢尾随着俺达。也不进攻,倒像是武装护送,并且仇鸾的手下兵士,看前面蒙古人抢的带劲,也眼热起来,纷纷把小辫一扎,扮成了蒙古人。
将刚刚被抢过的明朝百姓又抢了一遍,手段之残忍,比蒙古人更甚。但百姓们惨烈的状况,嘉靖和大明内阁根本就不在意,他们下令让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任由俺达兵在城外肆意焚掠,这场血宴整整持续了八天。】
“这老道说的是皇帝?又一个求仙问道的,哎……”
“这仇鸾和俺达是一伙的吧,让转移阵地,转移到皇帝老巢了。”
“这……他们不是勤王的吗怎么自己还抢起来了?”
“看别人抢的带劲,自己也抢?还扮成蒙古人,真是让小爷我大开眼界。”
“这大明百姓惨啊,刚被敌人抢一波又被自己人劫掠一波。”
永乐
朱棣气笑了“蒙古、鞑靼真是好啊,看来朕还是没把他们打服!这个嘉靖怎么上位的,什么也不管,内阁野史,都疯了吧。”
【庚戌之变期间,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200万,杀够、抢够、烧够的鞑靼们,一直将掠夺的财物摞到马匹驮不动,才扬长而去。而在这场堪比土木之变的奇耻大辱里,参加完武举会考的戚继光,被任命为了守卫京师九门的棋牌官,然后他向兵部分条陈述了抵御贼寇的十多条方略,均被采纳,并被刊印成册,分发朝廷内外,让各个将士学习领会。
很快,指挥才能出众的戚继光,被兵科给事中王德等人看中,上疏举荐。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升任官署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等二十五个卫所。倭寇的梦魇,戚老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终于要开打了吗!”
“把他们打灭种才好呢。”
嘉靖
满面油污的船夫正往船上搬运粮草,嘴里嚷着:“这倭寇!前年春上抢了我兄弟三条船,人全没了!如今儿有了戚将军,定要叫他们血债血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戚将军才能来帮助我们,我到时候一定要追随他!”
【戚继光上任后意识到,他手下的各个军队卫所早已经烂到根了,军营里面身强体壮的士兵们已经下海的下海,上山的上山,只剩下了一群老弱残兵在卫所里延挨度日,且纪律松弛,每日不出操不训练,根本无法作战。
于是新官上任后的戚继光决定振饬营武,整刷卫所。很快,戚继光就找到了第一个立威开刀的目标,对不起了,舅舅。
当时戚继光的母舅正在戚继光麾下当职,常常仗着自己是长辈,不听调遣,不守军营内的规矩。然后戚继光就当着全军,让军法官给他舅舅按到地上,来了一套孝之大法。底下的军士们一看,戚继光连他亲舅都能下得去手,那更何况是他们,纷纷守起了规矩。
而这时的戚继光,正在以外甥的身份给舅舅赔礼道歉,舅舅看到戚继光这个样,吓得立刻原谅了大外甥,并保证不敢再犯,这一通军棍给舅舅打明白了。他知道再有下回,他面前这个一脸愧疚的外甥,会眼睛都不眨的,把他的脑袋挂到营帐外的大旗上。】
“对,以儆效尤,可不能让那群人以为戚继光是个软柿子。”
“立威,多正常啊,不过这小子拿娘家人开刀还挺勇。”
“就应该这样,不能仗着关系就作威作福,那军营可不乱套了。”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去了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事,负责管理当地屯政。然后他见到了他的主管领导胡宗宪,胡宗宪这个人很难讲,他舍小义、守大义,能办事、能整人。虽然他投靠严党,交构太监,行贿受贿,搜罗各种奇珍异物,讨龙椅上的老道欢心,但他是个好官。
他先将东南沿海跟倭寇勾结的巨盗,汪直等人诱杀,然后又一个人在朝堂和地方的各种势力中斡旋。他极其圆滑地将严嵩派来监督加捣乱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玩弄在股掌之中,并通过严党给的权力之便,先后培养重用了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有着历史性的贡献,有的人虽然站在污水里,但头顶着太阳,而戚继光很快也将一脚踩进,这个被清流们所唾弃的污水之中。
但只要能剿灭倭寇,什么狗屁清明,他们都不会在乎。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频繁给老道上书举荐戚继光,在和戚继光共事的这一年里,胡宗宪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就是终结倭患的那把最利的刀。嘉靖于是升任戚继光为宁绍台参将,让其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钱塘江以东地区。一个月后,800倭寇进犯浙江龙山所,于是戚继光带上数千明军前去交战,可戚继光没想到的是,倭寇居然一个冲锋,就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明军冲垮,眼瞅着戚参将的第一战就要以失败告终时,戚继光连发三箭,射杀了三名倭寇首领,将倭寇吓退。】
“行贿受贿这样也能算个好官?”
“嗯……确实很难讲啊,说他是好人吧,干的也没多少好事,说他是个坏人吧,为了民族大义也付出了不少。”
“看人也不能光看一面啊,只能说他为国家大义做了不少,但对百姓来说不算好。”
“这明军这么差劲,上千对八百都干不过?”
“啧啧,这大明算完了吧,除了几个好官什么也没有。”
“好箭!妙极了!”
“哈哈哈,这三箭就把倭寇吓退了,这倭寇还是个外强中干的货啊。”
【这一战纯纯是靠戚继光的个人能力扭转的战局,没过多久,倭寇再犯龙山所,但戚继光这回不是一个人扛着全队输出了,因为俞大猷来了,东南的海疆迎来了历史性时刻!“俞龙戚虎”组合首秀开始。
在浙江巡抚阮鄂的督领下,曾经一根棍棒速通少林的俞大猷跟戚继光,还有台州知府谭纶一起并肩作战,三战三捷,连败倭寇。但之后明军追杀倭寇到雁门岭时,被倭寇打了埋伏,卫所兵再度上演了“闻鼓则退”的丑态,只有戚继光和谭纶的本部兵马坚守不动,稳住了阵型。】
“三战三捷!我们终于赢了!打赢了倭寇!”
“这卫所兵不行啊,怎么只想着逃跑。”
俞大猷摸着手中的棍棒“俞龙戚虎,还真是期待与他的见面。”
“每个朝代都不缺猛将,明君难得啊。”
“有这两人,大明的倭患也不足为惧,唯一担心的就是这皇帝会不会拖后腿了。”
“你这说的不会是那宋朝的赵构吧?”
“诶?我可没说是谁。”
【倭寇看占不到好处,便撤军而去,戚继光这回彻底的意识到,卫所兵已如虫蛀梁木,欲靖海疆,当铸新军。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写下《练兵役》准备呈给上司胡宗宪,周围的同僚们听说后哄堂大笑,都说抵御倭寇的事儿由督抚大人主持,哪里轮得上你讲话?而且没听说过倭寇能被彻底剿灭的,咱们只需要等他们抢够了撤退时,在海上偷袭,来波黑吃黑,到时候吞下财货,再用战功抵罪,岂不美哉?
戚继光没有理会他们,坚持着把《练兵议》呈了上去,但等胡宗宪看完,却把谏书直接丢到地上骂道,浙江兵要是能练出来,我早就练了,还用你说。但冷静了一会儿后,胡宗宪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在第二天,他将《练兵议》拿给了浙江巡抚阮鄂研究。】
“这些个畜牲!黑吃黑?打都打不过还想吞下财物!”
“腐朽不堪,军队上下都这样,也不怪打不退倭寇。”
“说不定还是人家放跑的,就像他们说的来波黑吃黑,平白的得了财物还不用进大牢。”
“这军队里里外外都要整顿,可不是个小事儿。”
不少将领对《练兵役》感兴趣,对于戚继光这个后辈,他们也想看看在军事上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
【阮鳄看完后则是大加赞赏,立刻拨了三千绍兴士兵给戚继光训练。嘉靖三十七年,正跟倭寇玩命的戚继光,突然被老道撸了官衔。起因是当时倭寇首领汪直被诱杀后,其残部占据了岑港,祸乱周边百姓。胡宗宪于是调兵遣将,令各路兵马围剿岑港,岑港位于舟山之西,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戚继光的部队拼杀到踩着尸体前进的地步,都没能打进去,而正在战事焦灼之际,另一只倭寇又在温州台州上岸劫掠,戚继光于是被派去救援台州。
一个月后又转战驰援温州,整个春夏,浙江、福建沿海的倭患没完没了,明军只能到处分兵征剿,忙得疲惫不堪。而老道嘉靖这时候看战报,发现打了半年,岑港居然还没被拿下,直接下诏将俞大猷,戚继光革职留用,并让他俩限期一个月拿下岑港。戚继光和俞大猷只能拼命搏杀,一个月内轮番先登,终于将岑港攻破,并且还将倭寇逃命的倭船击沉,于是倭寇只能逃到福建、广东一带。】
“这正打着呢,就被撸了官职,多寒心啊。”
“岑港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打一段时间又要转战他地,这难打的程度自然就上去了。”
“这明朝难不成就只有他们两个将领了?哪有倭患就派去,一个地还没彻底平静下来又要到另一个地去,谁能吃得消。”
“也就他们俩算是真正打倭寇的吧,来来回回的神人也累。”
“看多了,有时候觉得这皇帝自己也能当。”
“哎哎,低声些,朝廷这段时间抓得严,说不定哪里就冒出衙门的人了,仔细你的皮!”来人小声说道。
“嘿嘿,这不激动给忘了吗,多谢多谢”
【俞大猷拼命追杀,前后斩杀倭寇5000,但胡宗宪觉得这一年损失太大,悄悄下令停止了追击。然后御史李瑚拿这件事开始弹劾胡宗宪,老胡知道必须得找一个人背锅,于是俞大猷被捕入狱。但很快,俞大猷的好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给小阁老严世蕃使了银子,将俞大猷放了出来,并安排他去了大同带兵。
通过俞大猷的被捕和被放,也让戚继光彻底明白了,在当今的大明朝,光能打仗是混不下去的,要和光要同尘,清高扎人的棱角必须藏起来,要敢于接近阴暗的那一面,才能在这烂泥般的政局中站稳脚跟,想要真的办实事儿,就得变得会来事,必须打点好上下部门,编制好个人的关系网,而且必须得抱大腿找靠山,但目前属于戚继光的最强大腿,张太岳还在朝堂上摸鱼中。】
“哼,这些官老爷架子大的很呢,比他地位高的奴颜屈膝就知道巴结,比他地位低的就学会用鼻孔看人了。”
“行了,在这点你老子呢?快收拾东西和我一起去拜访吴大人。”男人拍了下他的脑袋,恨铁不成钢“你要有点出息,我至于豁出这张老脸来给你换个一官半职吗?”
张太岳(张居正):(??_??)?
大臣们点点头,谁当官谁知道啊,哪有那么容易@( ̄- ̄)@
【拿下岑港后,被官复原职的戚继光还是准备编练新军,因为之前阮腭拨给他的3000军士,并不是戚继光亲选出来的,这一群士兵多是些市井油滑之徒,一遇到短兵相接的情况,他们就怯懦不前,或者临阵脱逃。而正在这时,浙江义乌八保矿山,爆发了一场极大规模的矿工械斗,按《义乌县志》里说,陈大成联合赤岸、葛仙等乡勇3000人,于10月初大败矿寇,斩杀千余人,这场矿争彻底打出了义乌人的勇猛之名。
戚继光听闻这事后,立刻向胡宗宪请求去义乌招兵,戚继光说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让我亲选3000浙江兵,绝对能剿灭倭寇。胡宗宪于是撤掉了戚继光手下的全部士兵,给了他自主选兵的权利。然后,16世纪东亚最强军队——“戚家军”来了。】
“戚家军,我看看怎么个强法。”
“这兵还是自己选的放心。”
“义乌人还真是勇猛,果然哪里都不缺勇士。”
义乌人听到此,瞬间激动“选兵!来这里选兵了!”
“那俺可要好好练练,等戚将军来了给他展示一下。”
“等我选上了,也是剿灭倭寇的猛将了!”
“爹娘,等我成了戚家军,也算为咱们家光宗耀祖了。”
“好好好,咱家祖上就出了个名将,爹相信你也不差。”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表示自豪。
“不用惦记家里,还有你弟弟呢,你就放心去,也不知道这戚将军什么时候来娘好为你做几件衣裳。”
【嘉靖三十八年,戚继光来到义乌招兵,他为招兵设置了几个针对性的要求。一、市井之徒和衙门任过职的,坚决不要。因为这类城里人大多油滑投机,容易逃避责任,扰乱军心。二、喜欢吹牛、高谈阔论,性格偏激执拗者,坚决不要。因为这类人可能影响团队合作,还有军心的稳定,三、年龄超过40岁的,坚决不要。因为他们大部分体力,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战斗。最后,皮肤白质者坚决不要,因为这类人大部分缺乏户外劳作经验,体格较弱。
那么他又要哪些人呢?一、乡野间的农民。尤其是义乌、永康等地的矿工和百姓,当地民风彪悍,械斗极其勇猛。然后还要朴实忠厚的老实人,这些性格吃苦耐劳的人,参军后能够确保队伍的纪律性和执行力。筛选过一遍后,戚继光又通过体态丰伟、身强力壮,聪明伶俐、武艺精熟的几种要求进行二次筛选,优中选优。】
“三十八年……老头子今年是哪年了?”
“娘,不急,还有好几年呢。”
【在义乌县令赵大河的全力支持下,戚继光很快便从矿工中,精选出了4000名浙江爷们。招兵结束后,戚继光以浙闽沿海多山林沼泽,道路崎岖、大部队无法展开的特点,参考了另一位大名猛男唐顺之的军事着作《武编》中的“鸳鸯伍”阵法,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
鸳鸯阵以十一人为一队,分工明确,所以前面是队长,第二排是长牌手、藤牌手,长牌手用长盾抵御倭寇的重剑长枪,藤牌手则使用轻便的藤盾掩护后面推进,同时也能与敌人近身搏杀。再往后是两名狼筅手,狼筅由南方结实的老毛竹制成的武器,竹端斜削成尖,周围保留尖锐枝杈,每只长约3米,狼筅手能化解倭刀的劈砍力量,遮挡倭寇视线,还能用周边枝杈锁住或者扫落倭寇兵器。
然后是四个长枪手,长枪手可在筅显阻挡敌人时,从狼筅缝隙中击杀倭寇。最后是两名镗钯手,负责警戒支援。同时戚继光极其注重火器,认为诸器之中鸟铳第一,所以鸳鸯阵也随时可以加入火器,以鸟铳手替换长枪手发挥出更强的杀伤力。
阵中每人只要经属好分工,就可以产生极强的战斗力,而且鸳鸯阵还可以随机变化,根据地形或者作战要求,瞬间转成两才阵或者三才阵,极大的克制了倭寇的战术。当然光靠一个鸳鸯阵是不够打败倭寇的,戚继光早就烦透传统军队里虚套的训练,他于嘉靖三十九年编写了《纪效新书》。
这本书在中国的军事史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称其为中国的第一本步兵操典。它突破了传统兵书里侧重宏观战略的局限,它以实战为主,构建了一套完整且实用的军事训练和管理体系,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普通人看完后都能立刻上手,练出一支有战斗力军队的神书。《纪效新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身为将领,该如何组建一支军队,该如何挑选能战的士兵、如何组织编武阵列,如何设立各种军令和赏罚的规定,以及封堠报警和旗语信号的识别,还有诸种军械、兵器及火药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天幕一边说着一边用简易的动画来展现出鸳鸯阵,将领们一边比划一边思考,确实是个新颖的队形。
卫青思索着怎么改良将士们的武器,他打算看看有没有关于武器方面的书籍,火铳就不错。不出所料,关于武器制作的书还挺多,但是火铳只有简易的模板却没有火药,卫青并没有失望买了几本书后他就开始研究。
霍去病对鸳鸯阵感兴趣极了,在沙盘上模拟起来,这段时间他看了不少后世军队队形,每一个都能给他带来新的感悟。
《纪效新书》?令卫青高兴的是它记载了火药的方法,有了模板和火药他们就能制作出火铳,有了如此神兵利器,匈奴无以畏惧。
【随后戚继光将《纪效新书》下发给军队,要求军官们必须掌握书中精要,还让每支分队找出一名识字的士兵,让其给全队诵训书中战术,要求全军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大家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并且戚继光还设置了武艺考试,每个月考察士兵技能,后勤的火兵若武艺精熟可升为战兵,反之,战兵懒惰则降为火兵。
戚继光同时极其注重军纪和赏罚,按《纪效新书·禁令篇》中所述,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然后戚继光又设立了军中连坐制,比如士兵临阵脱逃,若一人退却,则斩首该士兵,若全队退却,则斩首队长。戚继光通过层级责任,集体监督和严酷军法,将戚家军这支部队的纪律性,彻底锻打了出来。】
“我都能想象出来这会是多么骁勇善战的军队了”
“瞅瞅人家,这纪律这军队,整个大明朝就没有比得上人家的。”
“哈哈,你这话说的,那些个官不都在贪吗,哪有时间去练兵啊。”
“这个武艺考试不错,士兵们就不会有偷懒的机会还能检验成果。”
一位将军率先走出营帐对正在练武的士兵们说道“将士们!从今以后咱们也开始武艺考试,就像那戚家军一样,谁要是敢偷懒就当火兵去吧!”
话音刚落,军中一片嘈杂“将军怎么这样,就知道学别人。”
“怎么办啊,我这段时间都没怎么练,肯定是要下去的。”
“将军!”有胆大的兵喊到“如果得了第一,有没有奖赏啊?”
身边一众起哄“是啊,怎么也要给点好处。”“没错,没错!”
将军哈哈大笑“你们这些小子,非要占便宜是吧?好!夺冠者赏两个月的军饷怎么样?”
【当然还要指导军中思想,让士兵们知道为何而战,《纪效新书·禁令篇》中,戚继光用通俗的大白话讲到,凡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上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要假手于人杀你。
之后,经过60昼夜的特训,这支融合战术编组、创新战法,钢铁纪律的新式军队——戚家军横空出世。而沿海劫掠的倭寇们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东亚战争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军团。
嘉靖四十年,2万倭寇乘数百艘倭船进犯浙江沿海各地,倭寇上岸后,立刻分军,由象山海口侵入奉化、宁海劫掠。戚继光敏锐的判断出,倭寇的真实目的,是引出台州城内的明军主力,然后趁虚而入,于是戚继光立即调整部署,命令部下刘意、楼楠留守台州,又让胡守仁,张元勋等百户率领一支军队防守海门,居中策应台州。
然后他亲率戚家军主力解救宁海,倭寇探知到台州主力部队出场后,立刻分军三路进犯台州各地,一时间,浙江沿海倭患频起,形势岌岌可危。
视角先转到新河城,因为戚继光的老婆大人要登场退敌了,这时的一路倭寇逼近了戚继光家眷所在的新河城,由于城中主力不在,所以城内人心惶惶。这时,戚继光的老婆王氏站了出来,她下令立刻打开放置兵器火药的武库,看守为难道,没有将军命令,不敢擅开武库。王氏厉声喝道,戚继光都得听我的,打开!事后谁不服,让他来找我。
之后,王氏带着城中妇孺穿上军装,拿上火铳战刀,登上了新河城墙。王氏令妇孺们大摇旗帜,高声喊杀,并在城墙各处放炮放铳。没错,戚夫人要唱一出空城计,倭寇们看到这个架势,果然上当,不敢立刻攻城,一直等到第二天才发现上当,可这时攻城已经晚了,因为大明援军杀回来了。】
“这个王氏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勇气可嘉!一个女子能有如此魄力不愧是戚将军的夫人。”
“该死的倭寇还用上计谋了,幸好戚将军提前想到了。”
“拙劣的计谋,一眼就看透了,一股子窝囊气儿。”
“第二天才发现上当,真是蠢笨啊。”
“援军来了,这回倭寇可走不了了。”
【头天晚上,得知新河危险,戚继光立刻派出手下战将胡守仁,火速支援新河,正在攻城的倭寇被他们掏了后路,被打得一战而溃,而这时的戚继光正带着戚家军顶着风雨奔袭百里,救援台州。很快,戚家军和倭寇在台州城数里外的花街相遇,戚家军“以一当百”的成名之战,三比三百零八的离谱阵亡率——花街之战,开打。
倭寇这时摆出“一字长蛇阵”迎战戚家军,而戚继光没有跟畜生讲武德的习惯,他立刻下令让前方的火铳兵开枪,一时间,火焰、弹丸齐飞,倭寇阵型瞬间被打乱。这时,倭寇为了稳定军心,阵中杀出一个手持刀枪的倭寇头目,上前叫号。戚继光一看,立刻脱下身上价值二百金的银甲,对众将说道,谁能削了这个倭寇的脑袋,我这铠甲就归谁。
霎时间,一个叫朱珏的猛男应声杀出阵,他拎着火铳就抡了过去,一铳断其长矛,两铳断其武士刀,然后直接剁下这个倭寇首领的脑袋,而得胜后的朱珏并没有撤回,居然一个人又冲入倭镇,又连斩七人。
倭寇前队顿时乱作一团,这时的戚家军也开始冲阵,把总吴惟忠身材高大,手持长刀连斩倭首五颗,把总陈大成,王如龙等人也是悍不畏死,冲杀在前。倭寇看到戚家军这种变态般的战斗力,惊愕地说道:这是什么神仙?纷纷溃逃。】
“没有跟畜生讲武德的习惯,说得好!可不就是一帮畜牲吗?”
“可不能这么说,畜牲好歹还能种庄稼呢,这倭寇当猪食猪都嫌弃。”
“这个朱珏不错啊,连斩七人,确实称的上猛男。”
“这戚家军个个都挺厉害,戚将军真是慧眼识珠。”
【戚继光立刻率军追杀倭寇到瓜陵江边,将倭寇赶下江水,淹死无数。花街之战,戚家军以伤亡三人的代价,歼敌308人,生擒两名倭寇首领,解救被掳民众5000多人。5月初,戚家军在台州上峰岭以鸳鸯阵冲锋,大败倭寇,还是以伤亡三人的代价斩首300多级,活捉五名寇首,救出上千被掳百姓。
最后台州之战历时一个多月,戚家军九战九捷,以伤亡十几人的代价,歼敌5500多人,浙江的倭寇基本被肃清,戚家军的威名也响彻东海,倭寇们“谈戚色变”,给戚继光送了个绰号戚老虎。台州百姓更是对戚继光敬若神人,称其为戚爷。
胡宗宪也上报为戚继光请功,称戚继光是“台民共倚为长城”。九月,戚继光被升任为都指挥使,不久后,戚继光又去了义乌募兵2000,戚家军的总数达到6000人,而因为骑老虎的威名,倭寇们不敢再犯浙江,于是他们将目标转向了福建。】
“什么?伤亡三人的代价,歼敌三百零八人!我没听错吧?”
“亲娘嘞,伤亡十几人,歼敌五千五百多人,这真的是人能做到的吗?”
“乖乖,这是真的以一敌百啊。”
浙江的百姓纷纷祈祷“求求戚将军快来这里吧!”
“救救我们吧。”深陷倭患之中的百姓不肯放弃这唯一的希望,这是真正带他们逃离苦难的人啊!
【嘉靖三十九年,俞大猷被调回南方,升为福建副总兵,之后江西爆发了农民起义,俞大猷受命前去平叛,而他这一走,让倭寇们找到了机会,纷纷登陆福建沿海开始劫掠。福建巡抚赶忙向朝廷告急,请求派戚继光前来支援,于是嘉靖四十一年七月,戚继光奉命率戚家军支援福建。
入闽之后,戚继光决定先将福建横屿岛上的倭巢剿灭,恒屿岛是块极其难啃的骨头,它离海岸只有十里,中间是一片浅滩,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淤泥塞路,很容易陷进去,根本无法行军。岛上的倭寇就靠这一点,经常驾小船出来抢掠杀人。随后,戚继光率军来到横屿岛对岸的张湾,当时张湾的渔民百姓,大都被迫屈服于倭寇的刀枪下,充当着倭寇的仆从军或者引路者。
戚继光不想让戚家刀沾上百姓的血,于是他对张湾百姓当众发誓,我知道你们都是无人救援才被迫行恶,我以我寿命起誓,保你们平安,绝不滥杀。这时,有两个被倭寇派来打探消息的百姓,被戚继光的誓言所动,主动找到戚继光担任向导。
8月8日,戚继光也找到了如何率领大部队登岛的秘诀,他让每个戚家军都背上大量稻草,然后以草填泥快速前进,终于登上了横屿岛。这时,戚家军亮刀开始杀倭,以阵亡十三人的代价斩首三百四十八级,生擒二十九名倭寇,解救被掳百姓800多。】
“好!又是一战成功!”
“可恶的倭寇,要不是还有一家老小,我死也不帮这帮畜牲引路。”男人一脸愤恨。
旁边的人安慰他“好了,如今有了希望,咱们好好护着自己这条命,我就等着戚将军来的时候,让他把这些倭寇一网打尽!”
“呵,你们两个等着吧。嘴上说着不愿意,实际上领路比谁都积极,有本事杀几个倭寇看看啊?”
“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我是不会把自己这条命交给别人的,等着别人救?等死吧你。”说完就冲出去用一根削尖的木棍杀死了一个倭寇。
【横屿岛被拿下后,各个县城也很快被收复,这一仗堪称《武经总要》之典范,以正合、以奇胜、以仁心化民怨。之后的两个月,戚家军转战千里,以零伤亡的代价在牛田连克数十座倭巢,斩首上千,然后又血战林敦,以伤亡九十多人的代价全歼倭寇四千,救出两千多被掳百姓。
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他扫清,然后在戚继光带兵返回浙江休整时,大明朝堂上也爆发了一件大事,严嵩垮台了。那么跟严党混的胡宗宪也难逃波及,先是被逮捕进京,然后靠着抗倭的功劳被赶回了老家。但戚继光没有时间为提携过他的伯乐悲伤,因为倭寇又来了,得知戚老虎回到浙江后,倭寇们争相庆祝道“戚老虎去,吾又何惧?”
立刻杀回了福建,并且还设伏杀掉了福建都指挥欧阳深,占据了平海卫,搅得“四野一空,八闽俱震”朝堂一看形势危急,指派谭纶为福建巡抚,协调各部行动,然后又调派戚继光二度率师援闽。嘉靖四十二年三月,谭纶会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三将,进攻被倭寇占据的平海卫,戚继光率军先登,直接从中路打崩了倭寇,俞大猷和刘显两部也紧随其后,杀入平海卫,斩获两千两百余,救出被掳男女三千,并且乘胜追击,收复了兴化。】
嘉靖
朝堂之上一如往常,可暗地的汹涌每个人都感受到了。
严党一行人更是脚底冒汗,严嵩垮台了他们也要被清算,这可怎么办,他们中的有些人可不像胡宗宪有个像样的功劳。
胡宗宪先是一惊然后放下心来,只是被赶回老家,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知道了就要做些准备,再怎么着他还有个抗倭的功呢。
【虽然老胡下马了,但戚继光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大腿,福建巡抚谭纶,谭纶非常欣赏戚继光的办事风格,认为其既懂事又能打,于是平海卫大捷后,谭纶上书举荐戚继光担任福建总兵,直接给原总兵俞大猷顶了,将其调任为南赣总兵。
嘉靖四十二年冬,戚继光用大将军炮,轰散了围攻仙游城的万余倭寇,又在第二年,戚家军与王仓坪一战歼敌倭寇两千,然后咬死不放,追到韶安,又歼敌两千,并焚毁了二十多艘倭船。
之后,福建倭患也被戚继光彻底平定,公元1565年,戚继光终于实现了“海波平”的梦想,这时,东南沿海的倭寇已经被戚家军彻底打服,只剩下广东潮州一带,一个叫吴平的大海盗带着一伙倭寇搞事,于是这年开春,戚继光率军和俞大猷会师,共同讨伐吴平。
这是俞龙戚虎最后一回并肩作战,在闽广交界的南澳岛上,戚俞联军全歼六千多贼寇,打得大海盗吴平败逃远海。按理说这是大胜,但俞大猷好像每回跟戚继公并肩战斗后,都会倒点霉,战后,俞大猷突然遭到御史弹劾,说他是故意放跑的吴平,然后俞大猷的官就又被撸了,戚继光被迫兼管了他的兵士。】
年少的戚继光听见自己实现了“海波平”的梦想之后,感觉浑身轻松,他做到了!大明终于不会有倭寇的隐患了。
俞大猷无奈,怎么又撸他的官?最后一次并肩作战了,哎……他这是跟什么犯冲了吗?
还故意放跑的,这御史是脑子被踢了吧,他还说是御史让吴平这么干的呢,当今皇上也是怎么谁谁信谁的,糟糕透了。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戚继光的老领导胡宗宪被查出假拟圣旨后,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自杀身亡。小阁老严世蕃也被迫上菜市口,做了个头身分离手术,但最重要的是,经过戚继光、俞大猷、谭纶、胡宗宪、唐顺之、阮腭,还有众多将士的拼命搏杀,持续了三十七年,波及万里海疆的倭患终告平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大明沿海渔村的炊烟,终于赶在暮色里升起来了,而戚继光的人生轨迹也开始由南转向北方,敌人也将从倭寇变成北鞑。】
胡宗宪:……还是死了?假传圣旨,是不是污蔑啊,绝对是!
严世摸摸自己的脖子,好像真的头身分离了一样,他打了一个激灵,不行!他不能就这么死了。
戚继光刚放松一下又紧张起来,还有北方鞑靼,哎什么时候能真正“海波平”啊。
【公元1566年,那个老道皇帝飞升失败,终于他妈咽气了,明穆宗朱载垕当上了大明一把,改元隆庆。这时东南已经安定,让大明发愁的就剩下北边那个蛮货了,隆庆帝先将谭纶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谭纶上任后,发现北地的边军跟南边卫所的边军几乎是一个烂德行,便请求朝廷调任戚继光来蓟州练兵。隆庆元年10月,戚继光被调任到神机营担任副将,到京后不久,戚继光深感京城兵士糜烂,立刻请求朝堂允许他编练士兵,谭纶也跟着上书,请求召集北地三万步兵让戚继光训练,而且谭纶还要求朝廷巡按,巡关的御史不要插手,狗屁不懂就上边蹲着去。
当时的巡抚刘应杰、孙代、刘随就急眼了,纷纷弹劾谭纶、戚继光专权,但这时的谭纶和戚继光,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大的靠山——张居正。】
一直听天幕的嘉靖终于坐不住了,飞升失败?这怎么可能!一定是找的方法不对。
其它皇帝听过天幕之后都对长生不老没了兴趣,只有嘉靖他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仙人,尤其天幕的种种表现更是让他深信不疑。
张居正听到要讲自己了,开始认真听听有关自己的信息一丝一毫都不落。
【张居正这时已经进入内阁,担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立刻在隆庆帝面前为谭戚二人辩护,隆庆帝于是将练兵作战的事情全部交给了谭纶,又诏令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镇等练兵事务,并且警告刘应节等御史不要再去找他俩事儿。
而戚继光上任蓟州后,发现蓟州有个总兵郭琥,俩人平级,而且他俩权限重叠的像是套娃,根本无法统一号令,戚继光只能向上面继续摇人。很快蓟州总兵郭虎被优化走人,戚继光这时又发现,京师的兵马用着非常不顺手,又立刻呼叫“太岳哥哥”,请他帮忙调三千戚家军过来压场子,张居正痛快的答应了,很快将调兵文书搞定。
于是三千戚家军开始北上,戚家军抵京当日就赶上了倾盆暴雨,但三千人却如石刻般列阵肃立,一动不动,任凭雷雨拍打,北地边军看到后无不惊骇,再也不敢侵犯违纪之事。老部队到位后,戚继光开始大力整顿边,编练车营,同时修筑长城的防御要塞,5年时间,戚继光带军队于长城上修筑了近千座炮台,而根据被张居正贬下去的官员王世贞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传》里的记录,谭纶和戚继光为了办正事,给张居正送了好多东西,谭纶送的是“御女术”戚继光送的是价值千金的美女。当然,这也可能纯属王世贞的污蔑诽谤。】
王世贞:哈哈我写的,流传后世了!这一刻,被张居正贬下来的忧郁之气全都消散,他名扬后世了!
谭纶\/戚继光:……就算送,也不能是这种东西啊,这不纯纯污蔑吗?
张居正:有些东西已经荒谬到让我不知所措。
“嘿嘿嘿,御女术,我也想要。”
“把你的口水吸回去,丢不丢人。”
“你不想要?当官就是好啊,手底下的人都懂事,送的都是我喜欢的嘿嘿。”
“呵,你们家就算祖坟炸了也出不了一个当大官的。”
【隆庆二年12月,朵颜部的董忽力、长昂率军进犯董家口、榆木岭、青山口,结果他们的前哨骑兵直接被戚家军的火枪打崩。等戚继光率军赶到青山口时,董狐狸直接撒丫子就跑,这一战告诉了整个朝堂,原来戚家军的刀枪在北边也好使。
时间很快来到隆庆帝朱载垕登基后的第6年,而这货居然因为纵欲过度嗝屁了,然后十岁的小皇帝万历隆重登场,辅政的张居正也成为了首辅大人。这时,朵颜部的董狐狸想趁皇权更替南下抢掠,结果在蓟镇又让戚家军暴打了一顿,将其赶回了草原。万历3年,朵颜部的另一位首领长昂,带着他的老叔“长秃”进犯边境,戚继光又是一波平推将其打崩,并且活捉了长秃。】
明朝
纵欲过度这几个字就像巴掌一样拍在了朱元璋的脸上。
才六年,就纵欲过度死了怎么不死早点!
马皇后看着气的手直发抖的朱元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也被这句话气到了,堂堂一个皇帝纵欲过度说出来不得让人笑话死。
汉
刘邦拍着大腿笑得停不下来“哈哈哈哈哈,朕第一次听说皇帝因为这死的,知道不行自己就多喝点药啊!”刘彻揉揉腮帮子“笑得朕脸都疼了。”
【挨了戚继光三顿毒打后,朵颜部也是彻底服了,董狐狸带上全族300人,来到戚继光的关前请罪,董狐狸承诺将劫掠的边民放回,并发誓不再侵犯大明边境,戚继光于是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允许他们在边境关口进行通商互市,之后在戚继光镇守bJ期间,朵颜部果真没敢扎刺儿。
万历七年,五万鞑靼骑兵进犯辽东锦州等地,辽东的守将叫李成梁,这货也是个狠角,曾经俘虏过努尔哈赤,并让他跪下为奴,并且还在几年后屠了古勒山城,宰了努尔哈赤的亲爷和亲爹。】
清
本来还在看明朝的笑话,现在好了,一下都不敢笑了。
清朝皇帝的脸黑的跟煤炭有的一拼“阿玛,你怎么不开心了?”小小的一句话刺出一个大大的窟窿。
永乐
朱棣坐在龙椅上“这才过去多久?北方的鞑子就这么猖狂了?太子,你觉得呢?”
朱高炽上前一步“陛下,儿臣以为我们可以派兵彻底剿灭鞑靼。”反正上次攻打脚盆鸡的时候带回来的那些银矿够够的,腰间鼓起来的感受真好啊。
【当时戚继光接到诏令后,立刻率军赶到了山海关,他们在鞑靼兵必经的“狗儿河”那里,埋下了一个叫“自犯钢轮火”的东西,相当于超早期的地雷。
戚家军诱敌出战,给他们放了个大礼炮,一炮将鞑靼骑兵干的溃散,戚继光追出百里,并在燕山刻石记功后凯旋,随后戚继光因功加升太子太保后又加少保,戚少保之名由此而来。
万历五年,戚继光最亲近也是最照着他的好大哥谭纶去世,享年58,万历七年,俞龙戚虎的那条龙,俞大猷在家中去世,享年77。万历十年,明朝最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去世,张居正生前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人没之后,跟他有关的所有人都会遭到报复。
当时有个被戚继光一手提拔起来的“西裨将”陈文治,是个白眼垃圾,他散布谣言,说戚继光在北地没什么作用,不如调去南方。万历十一年,戚继光突然被调去了广东,又在两年后给事中张希皋等人的不断弹劾中,无奈告老,回归乡野。】
谭纶\/俞大猷:还行,至少是寿终正寝了。
张居正:都会遭到报复……他的家人也会吗?
即便知道自己的改革动了许多人的利益,甚至连累家人朋友,但他不后悔,他依然会走上这条路,因为这是迫不得已,是拯救大明的唯一出路。
戚继光不说话,只是把陈文治记在小本本上,他才不要提拔白眼狼呢。
【要说清的是,戚继光虽然在官场上八面玲珑,但他搞到的钱却都用在了别人身上,抗倭时,为了提升士气,他慷慨解囊,赏赐有功将士,到了北方之后,他又搜集好物,上供首辅大臣们支持他练兵,并且还拿出钱财广交朋友,奖励北地士兵。等到万历十三年请辞归乡后,没了俸禄的戚继光已经变成了一个穷老头,跟他爹一样。
正如《明史·戚继光传》中所述,四提将印,佩玉三十年,野无成田,囊无素镪,惟疾书数千卷而已。而这年戚继光的老婆王氏,也因为之前两人无后,戚继光纳妾的原因,带上大部分家产离他而去。
公元1588年一月17,戚继光突发疾病,却因无钱请大夫救治,凄凉病逝,终年61。大明朝廷得知后,没有给老戚任何恤典,一直到万历嗝屁,大明“小鲁班”天启登基后,才为戚继光平反,赠其谥号“武毅”。】
“这还挺惨的。”
“为大明做了那么多,又是消灭倭寇又是赶走鞑靼的,怎么连赏钱都没有。”
“哎呀,这要是有钱还能救回来的。”
俞大猷也为这还没见面的兄弟感到不平,戚继光这一生都在征战,晚年怎么这么悲凉呢,要不他攒点钱等快死的时候再给戚继光,这样他就有钱请大夫了。
【公元1621年,百战百胜的戚家军也迎来了退场的时刻,当然,并不是那个“校场领饷,不必着甲”的着名谣言,而是浑河边的那场血战,昔年跟戚继光由南打到北的义乌老兵们,大都已经战死沙场或者卸甲归田了,这时列阵浑河桥北的,是戚继光之侄戚金重组的浙军新锐,他们拿着戚家刀,列着蓟北的车阵,配合着四川的白杆兵,广西的狼上兵与努尔哈赤的八旗精锐,展开了白刃血战,最后援军不救,全军殉国,这天过后,世间再无戚家军。
时间来到396年后,一艘舷号“83”的军舰劈开了浪涛,这艘现代化训练舰,带着年轻的士兵们,重新走过戚家军奋战过的碧涛之上,300多年前的戚家军与当代水兵,完成了最后一回换防,我们的这艘军舰叫戚继光号。
历史终究记住了那些横戚刀、斩倭酋的身影,也记住了那个站在泥泞,行蝇营狗苟之事、只为救国救民的卑微军人,我们终将成为他眺望的彼岸,它也终将成为海平线上的坐标,而属于我们的这艘军舰,将带上前人的荣光,也带着先辈未竟的航程奔向深海,续写万里之外的荣耀,当新一代的浪花漫过舷窗,我们终将读懂,千百年来为国牺牲过的忠魂,都将化作永不锈蚀的铆钉,让华夏的脊梁永远浮出海平线。】
“哎,我这眼睛怎么还进沙子了。”
“援军为什么不救呢,大家都是大明人更应该团结啊。”
唐
全军殉国的戚家军让李世民想起了那个大唐白发军,何其相似的境地啊。
听到一艘军舰叫戚继光号,李世民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也要用安西军命名,他们没有军舰就用武器,即使这些安西军再往后的数十年,可他既然知道了就要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