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 章 客气的黄永贵
郑江南点了点头,心想反正这会大家都上山去了,怎么都得等中午午饭的时间大家伙儿才会回来。
既然大家还没回来也就没人帮忙他们把山货装车,那还不如去村部那边看看了。
“这样啊,阿嫲,那我也过去看看,老黄你一起去吧?
黄永贵自然是没有异议。
他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了早上刚刚得到的那两张大团结,塞给了郑江南的奶奶。
古夏那边跟和政县的习俗差不多,
第一次去人家玩看到老人家,如果没有买东西的话,就要拿点钱给老人家,当做孝敬。
一般买东西就是两斤冰糖,拿钱的话就是两块钱左右。
黄永贵这出手就是 20 块钱,属实是大方中的大方了。
当然,之所以黄永贵出手能这么大方,不是因为他钱多,而是他想紧紧的抱住郑江南这根粗壮的大腿。
“阿嫲,这来的匆忙都没买啥给您,这两角钱您拿着买东西吃。”
两角钱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小小敬意,不要嫌弃。
奶奶连忙站了起来:“不行不行,黄师傅啊,你们年轻人赚钱都不容易,大娘不能要。”
黄永贵赶忙说道:“阿嫲,您就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郑奶奶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两人你推我让,黄永贵着急地说:“阿嫲,您要是不收下,就是看不起我。”
“千万不敢这么说,”郑奶奶摇了摇头,“阿弟,阿嫲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这钱真的太多了,阿嫲心里过意不去。”
黄永贵紧紧的握着郑奶奶的手,把钱往她手里塞:“阿嫲,您就别推辞了,郑老板他平时对我照顾有加,这点钱算什么。”
“不敢这么说,你们年轻人互相帮忙。”
黄永贵见郑江南的奶奶还是不肯接这钱,
急得脸都红了:“阿嫲,您要是一定不收,那我以后都不好意思再来了。”
听到黄永贵把话都说得这么严重了,奶奶只好把询问的目光看向了郑江南。
郑江南点了点头,笑道:“阿嫲,这是老黄的一片心意,您就收着吧。”
奶奶犹豫了一下说道:“这,那你也不敢拿这么多啊,阿嫲这……”
见郑奶奶口气松了有打算收的样子,黄永贵才松了一口气,
“不多不多,您老拿着。”
“这太谢谢你了,你们去村部玩玩就回来,中午来家里吃饭袄。”
黄永贵点了点头:“好嘞阿嫲,那我们先过去看看。”
从郑家老宅出来,郑江南拍了拍黄永贵的肩膀:“老黄,你太客气了!”
20块钱虽然多,可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可这是黄永贵的心意,是郑江南的面子!
黄永贵心中一喜,显然郑江南对于自己拿钱给他阿嫲的事显得很满意,
他知道,自己这笔投资是投对了。
郑江南点点头没再发声,也没有去说什么热血或者承诺的话。
反正有的事,记心里就是。
郑江南带着黄永贵七拐八拐,很快就来到了禾坪头村的村部。
之前陈代满书记主任一肩挑,是这里绝对的老大,郑江南和他不大对付,所以很少来。
重生回来满打满算,除了那次去找陈代满借拖拉机以外,这好像是他第二次真正的来村部。
当然,路过的那种不算。
看着眼前的村部,郑江南颇有感慨。
不是感慨陈代满,而是感慨历史。
前些年受老大哥的影响很深,那时候的华夏大地上,上至省级政府,下到村子的村部,
很多地方都是盖的这种典型的苏联式建筑当做办公场所。
禾坪头村也不例外。
禾坪头村的村部,建造于1953年,也是村里目前唯一一栋砖瓦房。
墙体由红砖砌成,将近30年岁月的侵蚀,让砖块的颜色略显暗淡,却也增添了几分厚重的韵味。
村部的正门上方,用醒目的白色油漆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担当。
旁边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标语,
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曾经的豪情壮志。
窗户是木制的框架,玻璃有些许斑驳,窗框上的油漆也已脱落不少,略显萧条。
和建筑的萧条相反,此时村部大院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但放眼望去,几乎都是拄着拐、或者佝偻着腰的老头老太太。
犹如盛开的梨花一枝,一片白发苍苍。
原因嘛也很简单,年轻人都去上山采菌子赚大钱了,自然没空来瞎凑热闹。
而这些老头老太太,他们老了去不了山上或者田里干活,平时在村里又没什么娱乐项目,无聊的很。
平常村里随便发生点什么事,都值得他们聚一起呱唧呱唧。
更何况现在是村里要修水泥路这个天大的事!
这还不把全村的老头老太太都吸引了过来?
看到郑江南的到来,大家纷纷和他打着招呼。
以前这些老人家是没这么喜欢郑江南的,毕竟那时候这小子太过混蛋了一些。
后来郑江南突然懂事了,不但改邪归正了了,还带领着大家一起赚钱,
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愣是让整个村子一改往日的贫困模样。
现在的禾坪头村村民,除了陈代满那几家至亲以外,其余的人家现在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在座的老人家可以说有一位算一位,有子女的几乎都跟着郑江南受益赚到了钱,
所以自然而然的,现在他们对郑江南那是打心眼里的欣赏,甚至还带着几分感激和一丝讨好!
长辈们客气,郑江南可丝毫不敢托大。
赶忙满脸堆笑,加快脚步迎上去,嘴里亲热地回应着:
“三叔公,您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
“九婶婆,您今儿个气色真好!”
“六姑婆,我上次给的那米面你别舍不得吃,到时候都发霉了。你放心,往后我呐,还会给大家发的。”
六姑婆名唤恩米婆,是村里郑家的老老老姑娘。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没有嫁出去,一辈子无儿无女一直住在村里。
——
求催更,求推荐,求加书架!
爱你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