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深闻言,心中稍安,连忙叩谢隆恩,“微臣遵旨,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此事暂且搁置,”言陌的话语落下,承乾宫内的大臣们也稍微放宽了心,“然而尚书令一职自沈卿辞官以来一直空缺,此事在朝堂上已引起广泛讨论,却始终未能得出明确结论。诸位,你们可有人选推荐?”
沈深紧闭双唇,他如今独自一人立于朝堂之上,侄子沈卓也远赴海防巡视,不在京城。加之辞官的是自家兄长,对于尚书令的候补人选,他无法提出推荐。一旦他有所推荐,朝廷中的御史大夫们定会弹劾他,指责他任人唯亲。
沈深暗中观察几位尚书大人,只听几人交头接耳的小声讨论着,片刻之后,中书令左大人就站出来,向言陌提议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一人合适!”
“谁?”言陌出声询问。
“御史大夫纪不讳,御史大夫虽然近几朝低于六部尚书,但在前朝时期是可为副丞相,而纪大人一直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在朝中素有威望,臣以为尚书令一职,非纪大人莫属。”左大人诚恳恭敬地举荐道。
言陌闻言,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在场的大臣们,似乎在寻找其他人的意见,“纪不讳么?朕也有所耳闻,他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
户部尚书刘由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微臣也赞同左大人的提议,御史大夫纪不讳公正无私,是尚书令一职的绝佳人选。”
言陌见无人反对,便拍板决定:“好,既然诸位都无异议,那尚书令一职,便由御史大夫纪不讳担任。传朕旨意,即刻任命纪不讳为尚书令。”
“是!”中书令左大人和侍中令严大人俯首应声。
言陌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两人起身,“此事已毕,诸位爱卿若无其它事,便散去吧。”
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左顾右盼,互相推诿,试图让别人出面探询言陌的意向。
沈深见状,轻声叹息,主动向前一步,低头问道:“皇上,微臣等人,昨日得知太上皇偶感风寒,不知太上皇目前身体状况如何?”
言陌闻言,眼神微闪,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淡淡说道:“太上皇身体并无大碍,诸位爱卿无需太过挂心。”
沈深闻言,心中稍安,虽仍有些忧色,但他并打算再询问下去,只是没料到,还是有人想要拍皇家的马屁,只见户部尚书刘由上前,谄媚的说道:“皇上,太上皇龙体康健,自是国家之福,只是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准许微臣等人前往探望太上皇,以表孝心。”
言陌轻轻皱眉,似在疑虑刘由的请求,“诸位爱卿有此孝心,朕心领了。不过,太上皇需要静养,诸位爱卿还是不要去叨扰了!”
刘由等想去探望的大臣们,面上不由的一僵,又面面相觑起来。
刘由见状,只得再次挺身而出,向言陌低头答道:“回皇上,众人的意思是,并非所有人都去,而是想派遣一名代表前去探望,以此表达臣子的忠诚。”
言陌见状,心中暗自冷笑,这些大臣,平日里一个个道貌岸然,口口声声说着忠君爱国,如今太上皇一病,却都急着前去探望,还不是怕太上皇有个万一,自己失了靠山。
但言陌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沉声不语,此时,礼部尚书高此上前打起了圆场:“皇上,太后娘娘是微臣的姐姐,太上皇是微臣的姐夫,微臣斗胆,希望能派微臣去探望太上皇,略尽孝心。”
言陌冷冽的目光向高此望去,心中不禁微微一凛,这高此倒是聪明,懂得拿捏关系,将自己与太上皇扯上亲戚,以此作为探望的理由,倒是不好拒绝。
但言陌是何许人也,岂会轻易被人拿捏,只见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高爱卿一片孝心,朕自然明白,既然你想去,那朕也不好拒绝,只是,你此去探望,切记不可喧哗,也不可多留,以免扰了太上皇清静,高爱卿可明白?”
高此闻言,面上不由的露出一丝喜色,他没想到,言陌竟会如此爽快的答应,而并未发觉言陌话语中的不满。
而其他大臣们,见状也就此纷纷噤了声,有些人听出了言陌不满的语气,有些人没听懂,还在对高此投去赞许的目光。
气氛一时之间变得有些微妙,言陌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终停留在了沈深的脸上,他微微颔首,似是在赞赏沈深的沉稳。
沈深见状,心中不禁暗自庆幸,自己今日没有贸然开口,否则,恐怕也会像高此一样,落得个不讨喜的下场。
言陌见状,心中暗自思量,这些大臣们,平日里一个个自诩为忠臣,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他微微眯起双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诸位爱卿,今日之事就商议至此,尔等就先回去吧,有事明日再奏。”
言陌说完,便大手一挥,示意众臣散会。
“微臣遵旨。”大臣们闻言,纷纷躬身行礼告退,而有些大臣们,面上更是露出喜色簇拥在高此的身旁。
转眼间,大殿内便只剩下言陌一人。少顷,他面色阴沉的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纷飞的鹅毛大雪,心中却是一片阴霾。
大臣们离去的背影落在了言陌的眼里,虽然他们已然离去,但言陌的心中却并未放松,反而更加沉重。大梁国君尚未捉拿归案,言魏病重,朝中局势又错综复杂,这一切都让言陌感到忧心忡忡。
言陌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承担起这份重任,为了云夏的百姓,为了云夏的江山社稷,他必须迎难而上,化解这场危机。
我静静地站在乾清宫外,此时,宫外大雪纷飞,碧落站在我的身后,为我撑着伞,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我和碧落的肩头,好不寂寥!
我凝视着前方,思绪万千,等待着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