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江家求到雨了!”
“还有金龙……江家莫非真的是受神明指示的天命之人?”
一时间,祭祀台下有人放声大哭,有人状若癫狂,也有人看向江颂宜的眼神从鄙夷看笑话变成了崇拜。
江颂宜撑着将士递过来的伞,任由溅起的水花打湿她的披风,眼神一派淡定,实则紧张到掩在披风下的手在微微发抖。
随即,她端着这副世外高人的模样走下祭祀台。
下了祭祀台,一离开百姓的视线,江颂宜立刻窜上停放在不远处的越野车,解开湿了的披风,打开车载空调热风拼命搓手。
“冻死我了!!!”
江怀川在旁边看得忍俊不禁,撕了两个暖宝宝递给她:“来,别着凉了。”
江颂宜在空调下很快缓了过来,催促江怀川开车,带上铜镜去约定地点找盛徐行。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将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撒进云层中,促进云滴迅速凝结,增大成雨滴,再降落到地面。
飞机是无人机,比普通的无人机要大得多,为了不被百姓发现造成露馅,由盛徐行在远处的山头上远程操控。
而出现在云层中半遮半掩的“金龙”则是由另一台无人机带上天的大型风筝。
现在降雨完成,江颂宜该去把盛徐行接回来了。
到了约定地点接到盛徐行时,他身上穿着雨衣,但还是被瓢泼大雨淋成了落汤鸡。
江颂宜先把降落下来的无人机和金龙风筝用铜镜传送回宁城,然后连忙和盛徐行一起钻回车上。
江怀川赶紧拿了毛巾递给盛徐行擦身上的水,还把空调又调高了两度。
等到身体好不容易暖和下来,车窗外的雨势依然不减。
雨水噼里啪啦打在车窗上,让眼前的可见度变得很差。
想着军中反正没什么要事,江怀川索性不急着走了,三人坐在车里,谁都没说话,齐刷刷扭头看着窗外,欣赏着干旱两年后的第一场雨。
许久,江怀川感慨道:“真好啊。”
只要下雨,百姓就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江颂宜也道:“是啊,真好啊。”
成功求到雨,想来百姓们抵触的声音会变小很多。
盛徐行跟着道:“没错,真好啊。”
江颂宜和江怀川齐齐扭头看向坐在后座的他。
盛徐行被他们这么一看,坐直身体问:“怎么了,我看你们开心,我也跟着开心,不行吗?”
江怀川噗嗤一声笑了:“行!”
说完,对他一抱拳:“盛公子,多谢!”
这句多谢不仅是谢他想出人工降雨的法子拯救北境百姓,还谢他用这个办法挽救江家因为太过急切地攻打城池而在百姓心目中留下的负面印象。
盛徐行是江家的大功臣。
盛徐行心知肚明江怀川这句“多谢”的含金量,云淡风轻地摆摆手道:“不客气。”
-
这场大雨过后,江颂宜依然忙碌。
但她明显感觉到新收编的将士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了——以前总是带着挑剔和不满的眼神变成了崇拜和尊敬,远远见了她便要唤一声“江姑娘”。
过了几日,整合后的十万江家军带上粮草物资往关内推进。
江怀川带上三千将士去了云川谷,收殓昔日的江家军将士遗骸。
江颂宜则带着两千多人回了庭州。
江家是从庭州发迹,江颂宜信得过的人都在庭州,要成立六部,发展农业基建和贸易,也该从庭州下手。
去年江颂宜离开庭州时正值寒冬腊月,如今回来已经是早春。
好几个月不见,家中变化最大的人当属江景臣,他身量拔高了许多,进入变声期的他说话声音变得粗噶,但性子依然天真单纯。
江颂宜休息了两日后,观测天气,在庭州也来了一场人工降雨。
只是庭州百姓本就对她无比信任和依赖,在庭州人工降雨不用装模作样地演戏,很轻松便完成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整个庭州的百姓都高兴坏了。
下雨代表干旱结束,这要命的旱情终于过去了!!!
庭州降雨成功,江颂宜手把手教出一支“求雨小队”,传授给他们无人机驾驶技术,让他们带上无人驾驶飞机和催化剂,前往北境各个城池进行人工降雨——
再过个把月,整个北境将会结束寒冬迎来春天,为了赶上今年第一茬粮食种植时机,为各个城池人工降雨迫在眉睫。
人工降雨小队出发后,在半个月内陆陆续续带回好消息,除去其中一座城池不具备人工降雨的天气条件,其他城池的降雨都成功了。
忙完人工降雨,江颂宜开始琢磨贸易。
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
她在钻研了大量资料之后,决定把北境十一城之间的路修通,方便以后引进各种各样便民的车,增加百姓出行的效率。
过去两年因为干旱,被逼落草为寇的百姓不在少数,埋伏在各个城池之间的路上,专门打劫路过的商户和普通百姓。
想要修路,得先把这些匪寇先清理掉。
为了此事,江颂宜前去拜会了许久不见的张祖谦。
张祖谦虽然还担着庭州太守的官职,但是这些日子被软禁在太守府,一步都不得踏出府门。
江颂宜拜访之前想过他可能会愤怒,会指着自己的鼻子破口大骂,或者会发挥文人的刻薄对自己阴阳怪气,她做好了要承受张祖谦怒火的准备。
但到太守府见了张祖谦时,穿着常服的张祖谦正在书房画丹青。
他神态从容,整个人不见丝毫暴戾气息,看见江颂宜走进来,也只是淡声打招呼:“江掌柜,好久不见。”
“是许久不见。”江颂宜道,“大人近来可好?”
张祖谦笑了笑:“江家军没有苛待我,每日送进来的吃食都不错,我还长胖了。”
江颂宜闻言,松了口气:“大人不怨我?”
张祖谦:“一开始是怨的。”
“现在呢?”
张祖谦顿了顿,放下手中的笔,转身走到书房窗户前,推开窗叶。
隔着一面外墙,外面街上小贩的叫卖声隐隐传了进来。